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政策灵活度更高、可选择次数更多
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总台记者周益帆 王殿甲)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24年全国高考陆续落下帷幕,过段时间,考生们将进入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阶段。为了做好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全国多所高等院校近日召开了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发布会。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对本科阶段“转专业”的政策进行了介绍。
记者梳理发现,和以往的政策相比,如今,各大高校有关“转专业”方面的政策灵活度更高、可选择的次数更多,可以更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自由转专业”的背后体现了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哪些变化?
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召开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主任武超在发布会上说:“原来大家可能更关注优秀学生,但我们每位学生都是值得关注的对象。”在接受总台中国之声采访时,武超表示,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实行的更为灵活的转专业政策,是学校关注、尊重每位学生学术旨趣的重要举措。
武超介绍说:“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是面向我们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所有学生。除了约定批次以外,比如强基计划、保送生录取或者艺术类批次录取的专项的一些同学(以外),其他的全部是放开的,都可以参加到转专业的申请过程中。”
转专业政策早已有之,相比于以往的条件,武超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更加开放。简单来说,学生在转出端不受限制:所有学生每次可选择两个志愿,不限制学积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且校本部和医学院可以互转。
武超解释:“以往学校会对转出学生的学积分有一些限制,包括对于不及格的门次会做一些限制,就导致有一些不符合转专业要求的同学无法转出。但现在,是全校放开,本部和医学院也是放开,给同学们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转出机会。转出是‘零门槛’,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希望一些同学能够选择自己更心仪的专业。本质上来说,希望对于拔尖的同学是锦上添花,对于相对排名比较靠后的同学也是雪中送炭,能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前景或者潜力。”
特别是对一些确实难以适应高考录取专业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来说,“零门槛”的转专业政策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上海交通大学,全国还有多所高校宣布了类似更加灵活的本科转专业政策。在武汉大学2024年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新闻发布会上,该校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介绍,武汉大学对原有转专业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专业方向。明确了学院内转专业无限制、同一学部内尽量满足、不同学部间适度满足的原则,对原有转专业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学校明确,院内专业自由选,时间延长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前,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学校也不控制申请转出人数,确保学生在学部内转学院时能够尽可能满足。”吴丹说。
作为全国转专业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有约1000人成功转专业。以2023年的招生介绍来说,该校在学生入校后有四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第一学期开学,学生可以自由申请参加各类实验班选拔;第一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四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到了大三年级,学生可第四次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此外,2023年5月,吉林大学宣布放开转专业限制,每人有12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已实行“零门槛100%自由转换专业”政策。
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阙明坤说,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各校在本科生转专业方面改革,正体现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
阙明坤介绍,第一,由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选择权。第二,由以前的工业化、统一化的培养转向个性化、智能化的培养,保证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化。第三,由重视需求侧改革转向供给侧改革,让学生自由选专业之后,有利于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对接不紧密的专业进行改革,重塑它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优化它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当然,在各高校围绕着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展开的转专业改革中,也有对公平、合理选拔人才的担忧,目前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录取一般根据高考成绩的高低来划定,如何避免冷门专业涌入热门专业、如何平衡师资与教学的正常秩序?
武超说,尽管转出是“零门槛”,但转入专业会对人数及考核进行把控。他表示:“转出端是零门槛,但是转入,每年每个学科会有接收上限。如果(申请的人数)达到上限,会有一定的考核,在综合面试的过程中,老师们会结合学生的学术旨趣和综合素质来进行科学评估,看适不适合转入,这种考核是建立在绝对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至少从今年试行来看,即便是转出最多的学院,还是会有同学比较笃定地想在原来的这个学科学习。”
阙明坤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自由转专业的机会,在给予学生更大自由度的同时,学校要做好对专业认知的指导,满足通才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双重需求。
阙明坤说,特别还要加强“转”的指导。“因为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短时间内对不同专业的认知非常薄弱,所以要完善配套政策。第二,要重视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第三,要做好统筹谋划,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和培养方案,避免不同专业的水平悬殊。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丰富课程资源,提供多样化、模块化、个性化的课程菜单,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焦点访谈|活起来 火起来:老街区 焕时代新貌
- 浙江温岭:各民族同胞制麦饼筒迎立夏 饮食文化促交融
- 广西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 日本岛根县养鸡场出现禽流感 约40万只鸡将被扑杀
- 过年为啥要换新筷子?竟有科学道理
- 对华半导体管制升级,“从1到100”国产替代在路上
- “五一”浙东运河游火热 千年文化“可触可感”
- 武汉黄鹤楼吸引海内外游客“为诗而来”
- 好就业、就好业 江西瑞昌打造“零工市场”让灵活就业更有保障
- 月到中秋圆(诗词里的中国节·中秋)
- 大庆油田首季油气产量实现“双超”
- 杭州富阳“富春小哥码”:解外卖“最后一公里”难题
- 6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8.6%
- 中国首个支持30种方言混说语音大模型发布
- AI系统发展出类人脑特征 会用与人相同的思维来完成任务
- 与过敏共处
- 上千名森林消防员“十一”假期坚守四川等地守护平安
- 10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
- 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成支撑北京经济增长重点产业 增加值首超7000亿元
- 贵阳贵安成中国规模最大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 热门推荐
-
- 用绣花功夫“唤醒”古城 景德镇城市更新做对了什么?
-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济南民营企业家共话非遗传承与创新
-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190万人次
- 降雨没有预报的大?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回应
- 与上海电气携手,以科技赋能未来
- 加拿大政府宣布启动人工智能计算主权战略
- 纪录片《达荷美》获第7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 以色列正召回驻挪威和爱尔兰外交官
- 《中国诗歌学会2022年度诗选》在京首发 音乐诗享会助力跨界破圈
- 榴莲价格接近“腰斩”引热议 网友直呼实现“榴莲自由”
- 第六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在京举办
- 600余件(组)馆藏玉器集中亮相南京 展陈万年玉文化
- 南非前总统祖马获准参加今年全国大选 政治生涯重启
- “两重”“两新”政策效能释放 湖南189个“两重”项目年内开工
- 科威特一居民楼起火致至少41人死亡
- (新春走基层)西安铁路局:“迎春花”开伴旅途
- 美《通胀削减法案》持续影响韩汽车和电池产业
- 中国证监会发布十六项措施 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哈靖:“我家里有五个民族,我最自豪我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 波兰等国要求白俄罗斯驱逐瓦格纳士兵 称或关闭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