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幼子戴澄东:黄埔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 造就父亲非凡品格
中新网南京5月26日电 题:戴安澜幼子戴澄东:黄埔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 造就父亲非凡品格
中新网记者 张见悦 蔡敏婕
在安徽芜湖市赭山上,长眠着黄埔军校名将、中国远征军英烈戴安澜将军。烈士的幼子、年过八旬的戴澄东每年清明都会前来祭扫,表达对父亲的敬仰和追思。近日,黄埔百年之际,戴澄东向记者追忆父亲的非凡人生与品格。
戴安澜,原名戴衍功,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家里务农为主,兄弟姐妹较多,老人看到父亲比较聪明,很好学习,因此将他送去读书。他读书非常用功和用心。在私塾学习了10多年。他对中国的历史和古汉语学习得非常好。”戴澄东介绍,1922年,戴安澜考入由陶行知担任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在这里学习,对他的影响较大,他了解了外界的情况。新时代的运动对他的思想启发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产生了萌芽”。
1924年,戴安澜从叔祖父、粤军第四师任团长的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黄埔军校要创办的消息,立即与本乡几个热血青年从无为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他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考试时,戴安澜轻松通过了文化科,但卡在体能测试上。“他抽取的题目是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000米,由于平时没有吃的,跑了一大半,跑不下去了!”戴澄东介绍,“叔祖父说认得人,是不是给说一说,给(保)送进去,父亲说不行,黄埔军校出来是要当军官的,身体不行怎么能当军官!他说我干脆去当兵吧,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士兵,这样他就去当了二等兵。”
戴澄东说,半年的军旅生涯对戴安澜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当兵有饭吃,又有锻炼,身体变好了;第二是胆子变大了,对“死人”“死亡”这些原本畏惧的东西,不再怕了,后来在战场上还特别勇敢。戴澄东介绍,多年后,他在北京见到父亲当年的战友覃异之将军时,覃还猛夸,在东征时看到父亲站在炮的旁边,炮弹打过来打过去,父亲动都不动,好勇敢。
戴安澜如愿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入伍生,为表志向,他给自己更名“安澜”,希望力挽狂澜,换得苍生平安;自号“海鸥”,要像海鸥一样迎着狂风,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自此,有勇有谋名垂青史的戴安澜将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东征到北伐,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战役,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长沙保卫战到昆仑关大捷,大小数百战,戴安澜总是身先士卒,勇猛异常,屡立军功,也多次负伤,成为抗日战场上名满天下的骁将。凭借赫赫战功,1939年初,年仅35岁的戴安澜被任命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第5军第200师师长。
1942年初,应盟军请求,戴安澜奉命率200师开赴缅甸,成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冒险孤军跃进同古,接应败退的英军。在这里与四倍于己的日寇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并歼灭日寇五千多,大展国威。
然而,由于英军私自溃退,奉命出击收复重镇棠吉的200师,反被日寇切断后路。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在突围战中不幸中弹,因缺医少药,又雨淋日晒,5月26日,于缅甸茅邦壮烈殉国,年仅38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恸,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中美两国授勋嘉奖。
将军壮年而别,对于妻儿来说,更是无尽的思念。戴澄东告诉记者,母亲和父亲是‘娃娃亲’,父亲在黄埔毕业后,母亲南下广州成亲,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母亲名字王荷馨都是父亲给起的。婚后,父亲教母亲识字读书,母亲也非常崇敬父亲,父亲平时最爱讲的话她都记在心里:第一句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句话是“人穷志不穷,中国人必须有志气,志气不能丢”;第三句话是“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需要读书和学习”。
戴安澜牺牲后,200师将士将其遗骸护送回国,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为他举行了国葬。为纪念戴安澜,大家提出创办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但一时资金缺乏。王荷馨得知后,将国民政府颁发的20万法币特补金全部捐出来。“当时有人告诉母亲不能捐啊,这笔钱捐了,4个孩子怎么办,但是母亲说我父亲生前注重教育,她要把这笔钱捐出去。”戴澄东说,父亲不爱财的思想,母亲深受影响。
抗战胜利后,王荷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1947年,带着一家老少,将戴安澜的灵柩迁葬故乡安徽芜湖。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作为家中幼子,父亲殉国时,戴澄东刚满周岁。多年来,通过阅读父亲的书籍和资料,走访父亲身前故人、故地,以至到缅甸父亲阵亡之地祭奠,戴澄东对父亲的了解和情感越来越深。
戴澄东认为,黄埔经历,为父亲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打下了基础,“他跟大家讲过,作为军人,要做到忠勇勤廉——忠诚于国家,忠于职守;勇,就是战必胜,勇必固,忍人所不能忍;勤,要勤劳;廉,不要贪,贪污到最后没有好下场的。”
“父亲一生都是为了国家,我们要做到不给父亲丢脸,也要努力为他争光。”戴澄东介绍,大哥戴复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姐姐戴藩篱是抗美援朝老兵,二哥戴靖东是大学教授,戴澄东自己也是水利工程师和行政干部。
戴澄东认为,父亲非凡的人生和品格,当然离不开黄埔军校的磨砺和黄埔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不能忽视,早年传统教育的巨大作用——在私塾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从小就牢牢扎根在他的心里,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拼搏,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
戴澄东因此认为,爱国、革命等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黄埔精神内涵,在黄埔百年之际,应该进一步看到,黄埔精神,实际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黄埔时代的浓缩,爆发出了非常大的精神力量,黄埔精神不是独立的“一朵花”,这朵美丽的花的血脉、枝、叶、根,都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黄埔精神,一定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揭晓
- 调查显示人工智能在泰国企业应用正在增加
- 迎汛备战 四川水文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
- 埃及、英国发出警告:这些时段避免飞越伊朗、黎巴嫩
- 中国竹产业总产值达4153亿元 “以竹代塑”倡议取得新成效
- 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和印度洋袭击了两艘船只
- 首届赣菜(新建)美食文化节开幕 “厨师之乡”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 讲解不专业价格参差不齐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
- 聚焦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网络货运发展洞察报告》在天津发布
- “何以中国·寻根辽宁”主题宣传活动在朝阳启幕
- 冰雪消费场景升级 浙产装备“破冰而行”出口忙
- “80后”妈妈推轮椅送儿上学的背后
- 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志强:43载传承让非遗变“金饭碗”
- 紧跟“一线”步伐,多个强二线城市住房价格齐涨
- 当网络直播间架设到了大学校园
- 上海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瞄准新型储能万亿赛道 广东发力打通“创新链”
- 黑龙江林海50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投产送电 提高亚冬会电力保障能力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临川打造“花卉小镇” 走上“花花绿绿”致富路
- 外媒:白宫称乌克兰必须先打败俄罗斯才能加入北约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中越边境上的东兴市站首迎春运“大考”
- “新乡人”带来新活力 浙江创新“打法”扩大乡村朋友圈
- 山东济宁:文化“两创”激发新活力
- (新春走基层)西安北站“守夜人”
- 东西问 | 短评: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 中国A股电力板块周一逆势上涨
- 英国首相苏纳克小规模改组内阁 能否重振民众信心?
- (新春走基层)老马泉河边境检查站:把亏欠留在心里 把青春献给边境
- 公益项目上海启动 联动全国百家医院致力推进ADHD科学诊疗
- 援外医疗队的240多个日夜:用生命护佑生命
- 江苏开展非法社会组织线索有奖举报:属实线索每条奖励千元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德国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发出正确信号
- 以军轰炸加沙地带难民营一所学校 至少30人死亡
- (第七届进博会)报告:可持续经济效益显现 逾七成企业五年内可产生回报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去年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案数同比增逾24%
- 前10月中国光伏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超40%
- 报告称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向好 着眼未来发展提出六方面建议
- 小红书的外国网友,掀起“自学潮”!
- 宁夏推出职业技能等级电子证书
- (申城风景线)苏州河两岸已成上海新的城市活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