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沙不再漫天” 辽宁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中新网阜新5月15日电 (记者 陈溯)“栅栏后面那片树是我种的,有了那片林子就算风来了也起不了沙。”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刘家村附近,73岁的村民侯贵一边指着远处的一片葱茏树木,一边面带骄傲地向记者介绍。
侯贵是当地有名的造林大户,20多年“坚守”植树固沙,先后在2400亩的沙地上种下了20余万株树。侯贵的事迹是辽宁省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在辽宁西北,一幅庞大的防沙治沙画卷正在持续绘就。
持续不懈换来“绿色”变迁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回忆起童年,侯贵说,小时候父母不让他在大风天离家出去玩,因为风大时,沙子扬起来就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阜新市地处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省有名的“沙窝子”。其中,彰武县沙化面积曾占到全县面积的96%,可以说曾经的彰武“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如今,当记者踏上阜新市的广袤土地,樟子松、彰武松、油松、杨树、沙棘等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树木下长出一片片“毛茸茸”的绿草,沙漠正在被逐渐“吞噬”。而这一切的转变得益于一代又一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
站在巴扎兰生态工程区的山顶望去,无数个山头、沟坡都形成了环形梯田状的人工地貌,青绿色覆盖住了黄沙,面积之庞大令人震撼。
“当初这里全是荒山,由于多为石质山地,土层很薄,林木很难成活。为此,我们采取了环山等高水平阶整地和竹节壕节水挖坑的方式,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柴旭光回忆道,为了将荒山的土质改良,当地林业人将土一袋一袋抬到山上的栽植坑里,那时候山上没有路,大家经常因为没有时间折返而用面包简单充饥。
阜新市所在地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科尔沁沙地距离沈阳100公里到200公里。10多年前,一旦阜新起风,沈阳就要面对“黄沙漫天”。而近年来,随着绿地逐渐“围拢”沙地,2020年沈阳都市圈的沙尘天数与2005年至2008年平均值相比,下降了65.4%。
创新不断接续“绿色”力量
在坚持植绿的同时,持续创新也为“绿进沙退”做出重要贡献。
彰武县是新中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机构诞生的地方。在彰武县万亩松林,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所长于国庆表示,研究所总结出的灌木固沙为主的综合治沙方法被列为中国三大治沙法之一,也开创了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例,带动“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造林1000余万亩。
近年来,阜新市林业系统加大育苗研究,其中章古台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樟子松种苗集散地。这里选育出了抗性更强、综合指标高出樟子松20%以上的彰武松。同时,探索出了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以工用沙等防沙治沙经验。
随着治沙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的回归为当地居民铺就了更多致富路,为“青山常在”打下坚实基础。
在彰武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记者看到,一片山清水秀,彰武草原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美景,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辉向记者表示,自2019年建设以来,示范区共完成造林58650亩,牧草补播81630亩,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特色农业,打造美丽乡村,同时,重点建设了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近年来累计接待游览观光12万余人次。“绿色重现的同时,也促进了居民增收。”
阜新市地处农牧交错带,除了沙化林草地,还有沙化耕地154万亩,一直是当地防沙治沙“最难啃的硬骨头”。2024年,阜新市深入开展沙化耕地治理,以沙化耕地治理全覆盖为目标,建设农田防护林网1.44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49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持续让“沙田变良田”,曾经只能种花生的土地,如今也能种上玉米等农作物。
全面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辽宁的防沙治沙实践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经过林业人的不懈努力,“三北”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在“三北”这座绿色长城的护卫下,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益减少。
2023年6月,为进一步织密绿色“防护网”、筑牢生态屏障,中国进一步提出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姜生伟表示,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坚持高位推动、纳入林长制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同时,专门制定《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细化任务和目标,提出到2030年,现有沙化林草用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80%以上、荒漠化林草用地植被综合盖度达到70%以上。同时,专门在辽蒙省界沿线划定长1044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的区域作为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工程,进一步强化治理。
“一年来,截至目前辽宁共完成综合治理任务493万亩,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首战告捷。但治沙的复杂性、艰巨性是客观存在的。”姜生伟表示,下一步,辽宁将根据工作方案,强化落实,把资金和政策集中向沙化地区倾斜,努力实现多要素有机结合。同时,不断走出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道路,实现绿富同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工程正式交付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2023年以来出入境人员破百万人次
- 地铁“时光列车”今起再运行
- 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高票连任
- 国际识局:泰国选出新总理 政坛面临重新洗牌?
- 古特雷斯再吁停火 以色列反应强烈
- 重庆至米兰客运直航开通 首航多为“欧洲游”乘客
- 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能运载工具或成为人工智能“新三样”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路径明确
- 舌尖“妖怪”别走!科学照妖镜来也
- 销售带鱼擅用“舟山”等字样 法院:商家构成商标近似使用
- 广东海面大风 琼州海峡客滚船全线停运
- 广东潮州获授“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称号
- 研究报告称:2024年中国18家钢铁企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已致48人遇难 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救援救治情况→
-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就纳卡地区局势发表声明
- 3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哈尔滨探究人工智能等新话题新领域
- 工信部许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频率重耕
- 广西出台措施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天花板”
- 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 热门推荐
-
- 中国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孔宪京逝世
- 世界青年多瑙河畔共同探索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 上海海关首次完成出口成品油长三角跨关区联合监管
- 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全面进入船闸主体施工新阶段
- 消除隐患!电动自行车电池有了新标准 还需要做这些工作→
- 出境团队游目的地再扩容:日英美多国团队游恢复,已有游客下单
- 安九高铁江西庐山站东站房建设取得新进展
- 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恢复举办
- “24小时待命”,职场人为“群”所困怎么破?
- 一文一物|找寻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遗珠”
- “中国式智慧共享养老研讨会”召开
- (经济观察)荣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 福建宁德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珠江委联合粤黔两省打击涉水违法行为
- “秦|QIN—兵马俑的前世今生现代艺术展”法国巴黎上线
- 利用毫米波雷达 可无接触实时监测心电图
- 青海海东:打击帮信罪及掩隐罪 守护百姓“钱袋子”
- 中国锻造之乡山西定襄启动全国首个法兰价格指数
- 中国出台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新规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二〇二三天津概览》发布
- 江西修水洪水消退 清淤消杀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