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社区给了他们归属感 “随迁老人”在这里交到新朋友
对于从天南海北来京的“随迁老人”来说,如何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异乡的社区生活,是提升他们晚年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在入选“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朝阳区茉藜园小区,“随迁老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份经验样本:通过社区搭台的文体活动、成立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异乡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感受着“老年友好”的幸福生活。
便捷生活让老人安心扎根
上午7时,住在茉藜园20号楼的高春芳用轮椅推着103岁的老母亲朱秀英准时下楼遛弯。下了电梯,经过楼梯口的无障碍坡道,走个两三分钟,就来到了小区的中心小广场。“呦,老太太理发了?真精神利索!”“是啊,前段时间二月二,社区特意找理发师上门给理的!”小广场上,正在晨练的邻居们熟络地跟高春芳母女打着招呼。
今年63岁的高春芳老家在湖北襄阳,退休后她带着母亲一起来了北京茉藜园儿子的家,一边帮着看孙女,一边照顾老人。“说实话,老妈年纪大了,刚开始决定带她一起来时,我心里也直犯嘀咕,日常生活出行会不会很不方便,会不会想家?”刚到北京时,高春芳满是担忧。居住了一段时间后,高春芳发现,随迁生活远比想象中顺畅。“小区楼门口、底商门店,都有无障碍坡道,用轮椅推着老妈到处跑,一点没障碍。”
不仅生活便利,更让高春芳惊喜的是,社区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她在异乡的新生活,过得比在老家还充实。
高春芳跟记者细数着她的“每周日程表”:“周一、周三上午,合唱团常规排练;周二书法班;周四读书会;周五是志愿者‘美丽星期五’的集体志愿服务时间,每周都有不同的志愿活动,根本闲不下来。”
多彩活动让老人找到寄托
茉藜园社区是个有着近1万人口的大型商品房小区,非本市户籍人口占多半。社区里有许多像高春芳一样的“随迁老人”,他们通过多彩的活动结交到新朋友、消除孤单陌生感。
起初,社区里有一些爱好相同的老人喜欢聚在一起唱唱歌、吹吹葫芦丝,但组织随意,也没有固定场所。为此,社区在配套服务场地紧缺的情况下,努力在地下室为老人们整合了900余平方米的活动室,还为老人们协调了钢琴、演出舞台等设施。
有了专门的活动室,聚在一起的老人越来越多,发展出的爱好团体也多了起来。由最早的合唱团,再到书画队、舞蹈队,至今已有9支文体队伍。文体队伍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架起了“随迁老人”交往的桥梁。
“我们合唱团目前有50个人,来自全国的26个省市,不通过社区的这些活动,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不可能认识。”今年71岁的于慧珠,是合唱团里的“老师”,对她来说,合唱团不仅让她交到了朋友,还让她的音乐专长在退休后有了用处。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除了“老有所乐”之外,更希望自己还能“老有所为”。茉藜园社区还有一支成立了11个年头的“藜邻益家”志愿服务队,队员平均年龄67岁。
“在这个志愿队里,我度过了从66岁到77岁的时光。”志愿队队长李来有是来自西安的一位“随迁老人”,2013年,孙子上学之后,爱读书的他被当时的社区书记介绍去了社区图书室。“结果我到那儿一看,图书室没什么人管理,书都堆在一起,还脏兮兮的。”闲不住的李来有“看不过眼”,就想着帮社区打扫一下。
“我一个人干不过来,就喊了当时我们一起看孙子时认识的4位老人,大家一起里里外外打扫了个遍。”看着整洁一新的图书室,李来有很有“成就感”。这几位老人,也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雏形”。
“老人们之间相互影响,有时还相互‘较劲’。”志愿者队伍里的不少队员,都是从各个文体队伍里“发展”进来的,“大家碰头时一聊,得知还有人平时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做贡献,也强烈要求加入。”渐渐的,从最初的5个人,到20多人,再到现在的50人,这支队伍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都熟悉的一道风景线。
老年友好让老人有归属感
“正能量满满”的随迁老人,也给社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茉藜园社区书记王岩说,看到老人忙碌的身影,居民也更自觉了,随意扔垃圾、遛狗不清便等不文明行为少了很多。不仅如此,一个老人还影响着一个家庭,在老人们的带动下,小区原本淡漠的邻里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熟络。李来有家里“祖孙三代”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儿子儿媳参与社区值守服务,孙子课余时间参与社区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本来互不相识的邻居,渐渐成了“熟人”。
与此同时,社区也在和老人们进行着“双向奔赴”,将老人在“医”“食”“住”“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麻烦”,想在了前头。“我们尤其考虑了这些随迁老人们的需求。有些老人每年不能按时回老家体检,我们就一年组织多次‘体检进社区’,让常住的老人们都能享受到对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体检服务。怕老人不会打‘网约车’,我们就在社区设置‘助老打车点’,手把手教老人‘一键叫车’……总之,就是想让这些随迁老人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乡般的温暖。”王岩说。
“日常生活没‘麻烦’,还能在一个新‘熟人社会’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友好’社区让我们这些随迁老人有了归属感。”李来有说。
本报记者 徐英波
(北京晚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救灾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
- 吉林银发族爱上“硬派健身”:享受挑战极限的乐趣
- 为啥看别人恋爱这么开心?专家:恋综参考意义有限
- 河南安阳“复活”相州窑 创新传承开新花
- 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贷1.56万亿元
- 新漫评:注入绿色澎湃动力,中非合作树大根深
- 穗首个旧改项目广泛应用数智化技术
- 春季肝旺易脾虚
- 全国中成药集采药品拟中选结果公布 平均降价49.36%
- 年产鲜切花一百八十亿枝 花卉产业盛开彩云之南
- 以名酒之“名” 五粮液聚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要求加沙停火!上百人在美国会附近抗议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俄官员称在俄境内打死一名美军游骑兵
- 最新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发布,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39.72岁
- 老挝多省市官员聚焦中老铁路 畅谈交通互联发展
- 吉林省用三大“硬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
- 2024年终经济观察丨迈上新台阶 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 北斗应用大会开幕 中国车谷促“北斗+”融合发展
- 海关总署: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6%
- 热门推荐
-
- 国家航天局紧急调配高分卫星助力新疆阿克苏地震应急救援
- 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家电网、工行和海尔蝉联前三
- 中外合作研究发现:4.62亿年前威尔士化石保存多种海洋生物
- 强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 专家学者安徽共研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新路径
- 云南省心内科专科联盟正式成立
- 中国原子城首部红色题材话剧《金银滩》在青海西宁首映
- 拜登:将确保美特勤局拥有保护特朗普安全所需一切资源
- 法润彩云南 | 腾冲:“火塘会”点亮乡村法治之光
- 促民企壮大“动真格”:政府部门已行动 企业称轻装上阵
- 鲳鱼已破百,囤海鲜堪比备年货
- 专家建议45岁以上人群检测骨转换标志物 防治骨质疏松
- 加拿大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 中国驻加使馆回应
- 总台专访丨加拿大学者:应调查“北溪”爆炸真相 美国不能对外界质疑置之不理
- 数智时代,电影新技术如何推动想象力美学发展?
- 天府书展推介会在印尼阿拉扎大学孔院举办
- 滥用“仅退款”恶意“薅羊毛”困扰商家,咋破解?
- 明星参演的影视涉诈骗,明星要担责吗?律师解读
- 广西短时强降雨造成南宁出现内涝 启动防内涝四级响应处置
- 今年前九个月北京法院多元调解成功案件同比增长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