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场规划师、冰灯雪景工……冰雪新职业奏响乡村“致富曲”
阅读提示
吉林各地冰雪经济发展火热,由此产生了雪场规划师、冰灯雪景工、滑雪教练、电商卖鱼人等冰雪新职业,让当地村民也搭上了冰雪经济的快车,奏响了乡村“致富曲”。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研学课程体系和团队建设,迎接全国各地的小土豆、小辣椒、小汤圆、小豆包们。截止到2月末,一直都有研学团队来这里。”春节前后,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奶头山村研学和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吉林省铭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娜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靠着公司团队的精心运营,在冰雪经济的加持下,这个边境小村还会更好、更热闹。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期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051.7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5.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03%。猛增的数据背后,是冰雪经济狂掀热潮的澎湃动力,乡村游也借势喜迎发展良机,在伴生了很多冰雪新职业的同时,也为村民就业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深挖资源,边境小村穿上冰雪“嫁衣”
奶头山村茫茫林海下,白雪皑皑,美不胜收。在奶头山精灵王国冰雪乐园里,游客们正坐着雪地摩托穿梭在原始丛林中,体验着林海雪原带来的极致浪漫和刺激。
“长白山真是太美太壮观了,这里的雪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发着光。”来自江苏无锡的范女士,一口气坐了两遍雪地摩托,从未有过的冰雪体验让她非常兴奋,“我还在霍比特雪屋吃了火锅,房子是用雪块搭的,像是在童话故事里,非常梦幻。”
奶头山村被称为“长白山第一村”,不仅风景秀丽,还是“水稻之乡”。近几年,这里的旅游产业被逐步开发,成了网络热门打卡地,杨丽娜告诉记者,小村火爆的秘诀就是挖掘资源特长,做好运营服务。
2011年,杨丽娜返乡创业成为老板,近年来她还成为“雪场规划师”。在她的设计下,奶头山村以“旅游+农业+科技+互联网”模式运营,和全国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OTA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红色+民俗+冰雪+林下经济”相融合的乡村全产业链。2022年开始,该村重点打造冰雪乐园项目,包含原始森林穿越、雪地摩托、霍比特雪屋、雪地火锅、雪地长龙等,广受游客欢迎。
1月20日,奶头山村温泉度假酒店开业试运营,预售通道刚一打开,春节期间的客房就被订满了,新项目“开门红”让杨丽娜对市场更有信心:“今年冰雪乐园扩大规模,投资了2000多万元,增加了研学活动,接待了好几拨南方的小朋友。未来喜欢东北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乡村游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雪花富万家,乡村就业迎来新机遇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东沟村的叶贵财,家里有15亩蓝莓果园,夫妻俩一同经营,但到了冬天,他就要为找工作而犯愁。“年轻时上山摘松子把腿摔坏了,干不了重活,而且岁数大了还不能走太远出去打工。”今年62岁的叶贵财说,趁着体力还可以,他总琢磨着想再挣几年钱。
2023年冬天,靖宇县着重发展冰雪旅游,东沟村作为吉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始打造冰灯雪景,修建冰雪娱乐设施。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叶贵财作为留守的劳动力,招工时被第一批选走。
“我负责人造雾凇景观,就是在树上喷水,结冰之后非常漂亮,同时也帮着做一些挂冰灯、切雪块等基础性的工作。一天100元,就在家门口上班,这工作多好啊!”叶贵财告诉记者,这些不算重体力活,他应对自如。
冰雪经济的发展,为叶贵财这样的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同样在冰雪项目里“淘金”的,还有37岁的农民工王成。
王成老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亚布力镇,2009年来到长春打工,通过朋友介绍,成为了一名滑雪教练。“我学历低,读书少,没什么一技之长,以前就是在老家种地,没想到来长春学会了滑雪,还用这门手艺吃上了饭。”王成性格开朗,很爱笑,是雪场的明星教练,很多小朋友专门找他练习滑雪。
2023年11月,长春市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营业,王成所在的天定山滑雪场第一天就迎来了3000多名滑雪爱好者。他一天接待了四五个学员,忙得吃不上饭,晚上11点多才下班回家。
据悉,“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三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计划用5年时间将冰雪旅游收入提升至5000亿元。在冰雪经济的发展下,像叶贵财、王成这样的农民工也依靠冰雪项目,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冬捕引流,小鱼馆做上大生意
从进入腊月开始,曲丽杰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客户订鱼的电话,从早上一直响到夜里11点多。
“我家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近的有黑龙江的,远的有海南、新疆的,都是来我家吃过鱼后被圈粉加微信订的货。”春节前后,曲丽杰店里的订单量大增,鲜鱼礼盒每天要通过快递发走200个左右。
曲丽杰是一名90后渔家姑娘,从小生活在查干湖畔。大学毕业后,她回乡创业,和姐姐曲丽敏在查干湖北湖区域开了一家鱼馆。
查干湖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一度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游玩。“今年来了很多南方客人,体验冬捕文化,也必然会尝尝本地特色的大锅炖鱼。”曲丽杰告诉记者,今年渔猎文化节期间,客人比以往增加了三四倍。她家鱼馆最多一天炖了60锅鱼,接待了200多桌客人。
现在,姐姐曲丽敏主要负责鱼馆生意,她则把更多精力放在电商平台上。“今年我们把店面扩大了一倍,门店的接待量上去了,电商客户也会更多。”提到未来发展,曲丽杰充满期待,家乡旅游文化的发展,让她可以守着家人做喜欢的事,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杨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铁组建60支应急分队 全力迎战“杜苏芮”台风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融智出新 传统产业“老树出新芽”
- 联合国呼吁限控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
- 无锡阳山年味市集热闹开场 邀市民“桃花源里过大年”
- 京昆高速成雅段发生多起追尾交通事故致1死多人受伤
- 各地 “年味盲盒” 大揭秘 打开就是新年惊喜!
- 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 中国乡村如何实现蝶变?
- 中国最南端茶叶产区首次实现茶叶出口海外
- TikTok在印尼受挫
- 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落幕 现场交易额超2.4亿元
- “氢能引领转型 共创零碳未来” 2023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召开
- 诱人促销暗藏诸多猫腻
-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将接待入境游客超2000万人次
- 摩洛哥政府召开会议 讨论救灾工作和制定重建计划
- 动物也“避暑”:海洋动物“妙招”享清凉
- 福建福鼎举办妈祖文化节 促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 婴幼儿高热并不等于“重症”
- 中外专家走进四川北川 探讨地震遗址“保护之道”
- 2023年“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马来西亚决赛举行
- 时隔近两个月 斯洛伐克总理遇袭重伤后重返岗位
- 热门推荐
-
- 中国第三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执行赴苏丹撤离联合国工作人员纪实
- 全国40余位专家学者汇集天津 探讨梁斌文学艺术
- 通讯:为“世界藻都”护航的气象员
- 快递行业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快递业务量连续五个月超百亿件
- 首届《广州文艺》欧阳山文学奖颁奖 15部作品获奖
- 辽宁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进一步促发展惠民生助振兴
- 北京警方严厉打击“黄牛” 已处理演唱会倒票人员29名
- 四川成都:百余名港澳台侨大学生走进东安湖体育公园
- 突发!美国芝加哥发生列车事故 已致数十人受伤
- 四川重庆陕西等地有较强降雨 华南江南等地有高温天气
- 星空有约丨今年春节为啥这么早?看看闰月就知道!
- 上半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近2000万吨
- 钟才文: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 福建泉州举办系列活动向世界讲述“古厝新声”
- 阮余群:从校园广播站到中央歌剧院,一路快意高歌
- 中国代表:缺乏诚信的东电、一意孤行的日本, 必须受到严格国际监督
- 欧盟反补贴调查纯属作茧自缚
- 第六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开幕
- “换房过年”,一场关于信任的考验?
- 芬兰加入北约背后的欧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