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个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乡村著名行动”呈现良好工作态势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过去村民口中的“老王家那趟街”,被正式命名为“智信路”;全市1万多条村路有了规范名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乡村道路命名行动以来,成效显著。
在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五果溜村的农田旁,东西向的“五果路”路牌为青山绿水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蓝色,村里的小路从此有了名字。
……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全国新命名乡村地名15.6万个,设置乡村地名标志20.2万块,一批乡村街巷、山水林田湖草沙有了温暖的名字,畅通了乡村邮路,打通了治理“末梢”。
省级层面普遍制定方案
2023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明确了织密乡村地名网、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推动地名文化进村入户、深化地名信息服务、促进地名利农惠农等5个方面14项任务。
王晓东介绍说,自“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国呈现良好工作态势。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各地积极推动将乡村地名建设有关任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方案、要点等,实现与本地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比如,山东菏泽、德州等地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和乡村振兴考核,广东将乡村地名建设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各地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查摆乡村地名建设短板,进一步细化明确目标任务、推进举措和步骤安排。目前,省级层面已普遍制定了方案,市县层面具体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是坚持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汇聚合力。各级地名管理部门采取专题培训、实地研讨、推广典型等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厘清思路、明确要求。吉林、山西、河北、海南等地充分发挥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作用,联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文化旅游、大数据等部门协同推进实施,形成部门合力。各地积极引导专家学者、乡村百姓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地名命名更名、采集上图、文化宣传保护等工作。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地方卫视、日报、网站等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报道,解读“乡村著名行动”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成效。总体上,各方面对乡村地名建设的认知度与关注度不断提升,正在汇聚起强大工作合力。
三是坚持真抓实干,实施成效正在显现。在命名设标方面,各地注重将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时代风范融入地名之中,命名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地名,提振乡村精气神。多地还积极推动乡村规划与地名方案编制相衔接,从源头规范乡村地名命名工作,比如,江苏全面推进乡镇地名方案编制,对乡村地名进行了系统性、前瞻性规划设计。
保护2.7万个乡村“老地名”
王晓东表示,“乡村著名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自该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在工作中呈现出不少亮点特色。
在乡村地名文化建设方面,各地深入村镇走访采编乡村地名故事,开展乡村地名文化“上墙”、进校园、进社区等,2023年共组织地名文化宣传展演活动1.36万场次,有效增进群众对家乡的情感认同。通过建立保护名录制度,已将2.7万个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守护好精神家园。重庆、黑龙江建设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图文影像相结合赓续地名文脉。
在地名信息服务方面,开发上线了“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实现“一次采集、多方上图”,提高地名信息和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上图效率。浙江、安徽、广西等地开展数字地名、智慧标牌建设,借助地名标志助力乡村治理“一码知”、政务服务事项“一码办”。
在地名利农惠农方面,各地深挖地域地名文化,用独特的地名文化故事为文旅项目增添文化含量。山东、四川、甘肃等地积极探索“地名+农产品推广”新模式,发挥地名品牌价值,助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研究编制乡村地名建设指南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王晓东指出,2024年是“乡村著名行动”全面推进实施的第一年,民政部将通过会议培训、调研督导等方式指导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创造性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切实把“乡村著名行动”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同时,民政部还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研究编制乡村地名建设指南。充分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准乡村地名建设规律,研究制定乡村地名建设指南,明确乡村地名建设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不同乡村类型,分层分类细化乡村地名建设重点任务、路径方法和目标要求,增强“乡村著名行动”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为推进实施提供科学指引。
大力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图。采集上图是乡村地名建设的末端,也是乡村地名服务的开端,是地名服务乡村生产生活最直接、最显性的环节。我们将指导各地加大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力度,大力提升乡村地名的精细度、精准度,广泛发动群众依托地名信息自主上传农家乐、寄递物流点等乡村产业设施,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着力打造一批乡村地名建设先行区。遴选一批乡村地名建设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效益显著、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地区,作为“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深入总结先行区的典型经验、实践机理和工作规律,便于各地互学互鉴,以点带面推动“乡村著名行动”融合发展、纵深发展。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识局:“屈辱外交”批评声中,尹锡悦开启访日行
- 广西统战力量建设长者食堂 情暖隆安东安村乡亲
- 尼日利亚东南部一村庄遭袭至少46人死亡
- 紫金山天文台:双子座流星雨带来冬日“甜蜜暴击”
- 国际最新研究: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巨型系外行星
- 一男子忽视牙痛险些要了命
- 自然是男性还是女性?商务印书馆博物系列女性写作力量开始壮大
- 县域文旅正持续走红 小城游何以受青睐
- 文明遇鉴|跨越万里拥抱,中洪联手揭秘深埋千年的玛雅文明
- 浙江文化观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浙江如何创新?
- 国务院任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
- 鉴于布良斯克州局势 普京取消对俄斯塔夫罗波尔州的工作访问
- 广东落实两类人群税收优惠政策 预计每年减免税额超过10亿元
- 春节假期“上半场”: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 首届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讨论高等教育新可能
- 上海虹桥机场清明节小长假出入境客流量超过2.4万人次
- “五一”黄酒小镇解锁新体验 千年老酒焕发“年轻态”
- 杭州市滨江区应急局以落实“五保”为抓手,坚决筑牢抗雪防冻安全线
- 山丹炒拨拉:烟火共舞中的烹饪“武学”
- 收录1060场会议 中国科协发布中英文《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
- 热门推荐
-
- 过年了 老人要小心这些危险
- 中国国产客机ARJ21和C919开启东南亚演示飞行
- 江苏女孩义乌创业,从负债80万到东山再起
- 内蒙古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草原游“种草”国内外游客
- 中新健康|北京疾控:纯净水、矿泉水和天然水如何选择?
- 在微信群发布地震假消息 石嘴山市蓝天救援队一志愿者被开除
- 2024年“919”邮政农品节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 2024中国计算机大会将在浙江东阳横店召开
- 滴滴货运开启毕业搬家季 60多城同步上线优惠活动
- 第七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开幕
- 贵广高铁11日起 最高时速按300公里运营
- 广州寒冷天气持续 最低气温或降至0℃
- 鄂藏两地加强文化旅游交流 楚商助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国际识局:38年了,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仍在回响!
- 韩国举行2024学年高考
- 日本千叶县南部发生5.4级地震
- 悲剧为私人潜水器产业监管敲响警钟
- 广州白云站枢纽配套联络线连续梁全部合龙
- 380余名内地及港澳台游客开启甘青藏生态之旅
- 日本发生7.1级强震 日本气象厅呼吁民众紧急撤离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