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瑞气 燕贺春风
曹彦生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民俗是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汉代,人们在正月初七到郊外踏青,正月十五元宵节去观灯、舞龙。唐、宋的寒食、清明节期间则“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明清时,元宵观灯、清明荡千、郊游踏青、舞龙舞狮、放风筝……
龙腾瑞气,燕贺春风。春天是民俗节令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季节,在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里,人与万物同在春天绽放无限生机。
怀柔北房镇“春龙节”舞龙表演。本报记者 方非摄
“大仓满,小仓流”
农历二月二又称龙头节、春龙节、龙抬头节等,是中国传统民间节日。民谚“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传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其“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之后黄帝、尧、舜、禹效法,到周武王时,命官吏亲耕一亩三分地,从此定名“龙头节”。
另有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首称女皇,惹怒玉帝,令龙王三年不许下雨。龙王不忍人间干旱受灾,偷降大雨而被压于大山之下,玉帝令太白金星看守并在山上竖石碑:“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感恩金龙,天天祈祷却看不到金豆开花。二月初一,一老妪上街卖苞谷,不慎洒了一地,人们看到灵机一动,苞谷如同金豆,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商定二月初二这天,家家炒苞谷花供在院中。太白金星高处看去误以为是金豆开花,就放了龙王。为感恩龙,二月初二家家炒苞谷花,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祈龙赐福,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还与天文有关,古人观察到东方的星象像一条巨龙,被称为苍龙星宿。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由此大地开始慢慢复苏,农人们也开始准备农事了。
春龙节的精神内核是大地春回的兆头。无论是祈求农业丰收还是感恩天地、先祖,春龙节都体现了“敬天法地”“孝廉仁义”的民族品质。
“二月二”炒豆吃豆。 视觉中国供图
“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
舞龙舞狮是古代节日庆典开幕或压轴的节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象征中华文化的舞龙舞狮。汉代《春秋繁露》记载,为了求雨而进行的舞龙活动,大致是春舞青龙,夏舞黄龙、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述“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到了明清,舞龙基本演变为民间各地的娱乐活动,和庙会一起成了正月里的几大盛事之一。
舞龙按材质或功能可分为草龙、水龙、火龙、布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夜光龙、焰火龙、高跷龙、香火龙等近百种,地域上也有“南龙”“北龙”之分,但其文化内涵都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龙虽是一个古老的项目,但同样深受现代人的喜爱。作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参与人数较多的集体项目,舞龙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完美诠释。选手们精湛的表演技术、昂扬的斗志、极富民族特点的艺术表现力,令现场观众叫好不断。舞龙进入国家比赛,是绵延千年的中华图腾文化在国家最高体育赛事平台上的展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5000盏花灯点亮南宫游园夜。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放灯时节踏秧歌”
老北京元宵节除了吃元宵、放烟花、走桥、摸钉等习俗外,游灯市、猜灯谜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明代《宛署杂记》中记载,万历时期“每年正月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结灯者,各持所有,货于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名曰灯市。灯之名不一,价有至千金者”,“十四日试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曰罢灯”。崇祯年间灯、市分开,白天为市、晚上为灯,市卖百货,灯为专赏。《帝京景物略》记载:“灯市者,朝逮夕,市;而夕逮朝,灯也。”
明清两代灯市口、正阳门、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六部街、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等地先后成为赏灯打卡地。老北京元宵花灯多姿多彩,《帝京岁时纪胜》描述了这一盛景,“元宵杂戏,煎彩为灯。悬挂则走马盘香,莲花荷叶,龙凤鳌鱼,花篮盆景……”史书记载,用通草捆绑成长龙之形,外罩青布,身上置数万盏灯,点燃之后,光焰飞舞似神龙下凡,好一幅“春在京华闹处多,放灯时节踏秧歌”的壮美图画。
“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是立春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清代高鼎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一词史见于五代,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北鸢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起初用于军事目的。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认为燕子“喜之征,春之象”,故以肥燕拟比男子、瘦燕拟比女子、比翼燕拟比夫妇、半瘦燕拟比少年、小燕拟比童子,创制出讲究扎、糊、绘、放的北京特色风筝。
故宫博物院现存有光绪、溥仪皇帝放过的龙风筝。春天放飞寓意飞龙上天、龙翔太空、龙凤呈祥的风筝,寄托了人们在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的美好愿景。
“引龙灰向银床画”
诗词贺春,感物兴怀,也是体现中华文明千年文脉传承的一种“民俗”。
“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士女城西争买架,看驰马。官家引佛官兰若,水暖天鹅纷欲下。鹰房奏猎催车驾,却道海青逢燕怕,才过社。柳林飞放相将罢。”(元代欧阳玄《渔家傲·二月都城春动野》)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城中人们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对自然的赞美。文中“引龙”指的是旧京乃至北方广大地区习俗,用草木灰、灶灰、糠、石灰等,从大门外撒到灶间,绕水缸一周,叫“引龙回”。明代《宛署杂记》中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白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可以看出引龙是人们除旧纳新的期盼,希望春天万物复苏,新年事事顺遂。
其实,无论何种节令民俗、民间节庆,无一不是丰富了百姓生活,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同时也建立了中华儿女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作者为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法国“科技万岁”展揭幕 马克龙谈人工智能开发
- “真金白银”助力海南自贸港企业“遍地开花”
- 25日夜间至27日江南华南等地将有强降雨过程
-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 俄外长警告:美国密谋在俄总统选举前动摇俄政局
- 青海发布十项民生实事工程:将“关键小事”办成“温暖大事”
- 网售减肥胶囊添加违禁成分 浙江宁波查办一批食品违法案件
- 民调: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处于分裂状态 经济情况糟糕
- 北京箭扣长城研究开放部分点段
- 美韩领导人白宫会晤:强调三大领域加强协同
- 结直肠癌可防可控,但早期筛查缘何推广不易
- 年终观察:浙江游戏产业何以领跑出海?
- 7561个银行网点可为外籍来粤人员办理换汇等金融服务
- 人大附中平行班将“落户”人大附中经开学校
- 广西诚邀长江经济带企业共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新商机
- 外国留学生化身“洋主播” 探秘齐文化博物馆感受泱泱齐风
- 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 西藏霍尔巴边境派出所:巡边路上无惧无畏
- 港澳青年参加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
- 为美军工作近20年 阿富汗男子移民美国两年后当街遭枪杀
- 热门推荐
-
- 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75%
- 毕业旅行“课本游”人气旺
- 这份大爱,海信传承了15年
- 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地震灾区成功救出第四人
- 中信证券: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债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 国际最新研究:运动追踪数据或能帮助发现帕金森病
- 日本摄影师点赞贵州苗寨:这是心中的“桃花源”
- 追本溯源 赓续文脉——山东、福建、江西中华文明寻根之旅
- 业内人士共聚重庆 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汽车产业变革
- 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在普安举行
- 6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微降,部分城市二手房挂牌规模持续创新高
- 十几年头疼,病灶竟在心脏!心脏病,有哪些不常见症状?
- 山东与沿黄省区合作事项超百个 搭建合作共赢舞台
- 退改机票“霸王条款”何时休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她”力量让论文扎根泥土
- 跨省遴选公务员,为不拘一格用人才开好头
- 中国A股周二反弹 沪指3300点失而复得
- 核辐射检测仪热卖,真的有用吗?专家提醒→
-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震撼首演
- 德权威机构下调2024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