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回想起小时候的年俗,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王红脑海中就会响起这首童谣。如今,虽然有的习俗王红不会照着做了,但在除夕这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依然是她家过年最重要的活动。“饺子里还会放花生或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来年能有好彩头。”
你还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吗?你看重哪些过年的“仪式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受访青年认为过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
“我觉得除夕那天一定要回家”
随着春节临近,在呼和浩特工作的90后杨敏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浓了。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小黑河灯会,到呼和浩特博物院开展的书法老师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再到春节氛围感拉满的年货博览会,杨敏感觉,今年春节前的预热活动比往年热闹不少。
杨敏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每年春节她都会与父母、祖父母一起度过。“一般除夕夜我会和父母一起过,初一、初二会分别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串门儿。”杨敏所在的家族规模较大,父母两边的亲戚加起来有10多户,每逢过年她都会跟随长辈挨家挨户地拜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陪伴,是亲情的维系”。
“我觉得过年时要跟父母一块儿过,尤其是除夕那天一定要回家。”今年30岁的锃亮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初五,他都会与家人共同度过,陪长辈走亲戚、拉家常。
在业余时间,锃亮还会兼职做导游,最近不少外地游客联系他,准备过年期间来北京旅游,“大部分都是南方游客,除夕和家人团聚后,初一就一起来北京,除了逛天安门、长城等景点,也会逛庙会,感受北京过年的气氛”。
调查显示,59.3%的受访青年今年过年会回老家与大家庭团聚,19.9%的受访青年会和自己的小家庭或朋友一起外出旅游,10.6%的受访青年会和自己的小家庭一起过年,9.7%的受访青年会在工作地一个人或者与朋友一起过年。
来自湖北黄冈的00后大学生宴文峰比较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每年临近春节时,她都会买当年属相的窗花布置家里,也会给自己买一身新衣服,“每年过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换一身新衣服,开启新的生活”。
在北京工作的95后陕西女孩吕思佳觉得,父母比自己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每逢过年,他们会给家里贴上新的门联、窗花,将家里打扫干净。到除夕的晚上,还会把家里的灯都打开,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受父母的影响,今年过年,吕思佳想抽空和父母拍一套全家福,“我爸一直想拍,希望能满足他的心愿,也给新年添些福气”。
数据显示,76.7%的受访青年注重过年的“仪式感”。交叉分析显示,受访男性注重过年“仪式感”的比例(77.5%)略高于女性(76.1%)。90后受访者注重过年“仪式感”的比例最高,为79.2%。
具体来说,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是受访青年认为过年“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获选率为69.2%,63.8%的受访青年认为贴春联、年画能让过年更有“仪式感”。此外,受访青年觉得过年的“仪式感”还体现在:拜访亲友(49.7%)、拍全家福(47.9%)、大扫除、布置家里(47.3%)、买新衣、换新发型(45.6%)以及挂灯笼、放鞭炮营造节日氛围(40.9%)等。
扫房子、包饺子是受访青年坚持较多的过年习俗
杨敏的家乡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地区,当地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每年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年货,炸麻花、蒸馒头、杀鸡宰羊……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通常都少不了“河套硬四盘”:外酥里嫩的“酥鸡”、鲜美糯嫩的“丸子”、肥而不腻的“扒条肉”和鲜美可口的“清蒸羊”。
每到除夕夜,在巴彦淖尔市,当地居民还有“堆旺火”的传统习俗。白天,各家各户把院子里堆上炭火,到了晚上11点到12点,人们会点着旺火,放烟花,象征平安跨过除夕。
在宴文峰的家乡湖北黄冈,祭祀和守夜是过年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小年开始,人们就会进行祭祀,正月初一到初四,每天也需要祭祀,“除夕的晚上,必须守夜到12点之后才能睡觉,这是我们家一直在坚持的习俗。”
在宴文峰的记忆里,要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做完杀年猪、杀鸡宰羊等工作。腊月二十九,家人会陆续买一些饼干、坚果、糖果之类的零食,再把年夜饭需要的食材提前准备好。在宴文峰的家乡,除夕不流行吃“年夜饭”而是吃“早午餐”,在团聚的餐桌上,鱼、牛羊、白菜是必须要有的,寓意“年年有余”“牛羊到处跑,工作生活越来越好”“吃白菜会发财”。
调查显示,94.1%的受访青年仍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具体到过年前,近五成(49.0%)的受访青年表示“二十四扫房子”是必不可少的活动,40.4%的受访青年还坚持除夕包饺子的传统。39.8%的受访青年表示“蒸馒头,杀猪割年肉”是过年重要的准备工作。其他还有:宰鸡赶大集(37.7%)、祭祖上大供(33.5%)、磨豆腐(33.3%)、祭灶(31.4%)和宰鸭、打糕蒸馍贴窗花(30.3%)等。
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受访者的年俗习惯有一定差异。在华北地区的受访者中,更多人会坚持“除夕包饺子”“二十四扫房子”“蒸馒头,杀猪割年肉”等年俗,而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受访者更看重“祭祖上大供”等习俗。
来自福建三明的90后廖元清生活在一个客家族群中。在当地,每逢重大节日,许多人家就会打糍粑,并与街坊邻里一同分享。每到小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甜的花生糕祭灶王,以祈求来年幸福。到了正月,还会有民间的舞灯队走上街头舞龙灯,随机进入几户人家送上祝福,一些当地特色的擂茶比赛也会在街头举办,与老百姓互动。
王红最近特意去了趟地坛公园,她发现工作人员已在筹备庙会。“往年过年期间有挺丰富的年俗活动。”王红记得几年前去地坛庙会时,看过模仿皇家祭祀的演出,也有顶缸、中幡等杂耍表演。“圆明园有冰嬉表演,也挺火的。有一年在圆明园庙会里,游客可以把现金换成古代样式的铜钱,在每个商户消费时给铜钱,这种模式还挺有意思的。”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6.1%,女性占53.9%。00后占21.2%,95后占21.3%,90后占35.0%,85后占13.3%,80后占9.2%。来自华东地区的占22.4%,华北地区的占19.3%,华南地区的占17.8%,东北地区的占13.9%,西北地区的占9.9%,西南地区的占8.8%,华中地区的占7.9%。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敦煌大漠里的青春接力:潜心为国护宝
- 海南启动海洋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 中国贸促会:上半年贸法通网站全球浏览量达247.9万次
-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去世 友人悼念:其作品供未来世代获得力量
- 智利政府将为前总统皮涅拉举行国葬
- 国铁西安局开行西安至漠河旅游专列
- 呵护赣鄱万物生灵 江西共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
- 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队伍抓获1艘非法赴东沙海域海钓渔船
- 特朗普前顾问班农已抵达监狱 将开始服刑
- 深圳机场口岸今年以来通关总量突破500万人次
- 美媒:因系统故障 美国数百万儿童或无端丧失医疗补助
- 黑龙江黑河:市树、市花、市歌和市标等城市标识正式发布
- 特写:浙江建德暴雨红色预警的12小时
- 助力十一旅游黄金周 滴滴站点巴士城市限定主题大巴景区上线
- 奥密克戎可“物传播”7天 收快递还安全吗?
- 改革强警 江西警方蹄疾步稳全面深化公安改革
- 欧洲央行副行长:欧元区抑制通胀仍需时日
- 加拿大首次英、法、中三语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多伦多举行
- 武汉人吃瓜犯了愁
- (新春走基层)山东六旬手艺人复刻4000年前蛋壳陶制作技艺
- 热门推荐
-
- 数字人能否吃上主播饭
- 外贸优品中华行在湖南启动
- 拜登与埃尔多安通话 土耳其仍未对瑞典加入北约“开绿灯”
- 海内外专家齐聚杭州西湖 探浙江饮食文化传承保护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慈展会在深圳开幕 首日意向对接资金逾79亿元
- 宁夏迎来首批新西兰种牛
- 多地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有何独特之处?
- 祖辈与孙辈“隔代亲”:传递出孝德文化的何种力量?
- 强降雨致江西多地河流超警 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3,未来怎么走?
- 宁夏一季度对挪威贸易额同比增长434.6%
- 日本核电专家:日本政府背弃承诺 核污染水排海十分危险
- 聚焦新能源汽车 山西省消协联合5省发布调查报告
-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
- 解谜三星堆:他们去哪儿了
- 甘肃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出土较多有机质文物 已采取应急保护
- 滑雪圈赏雾凇 黑龙江伊春冬季旅游“花式玩法”引游客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持续恢复 前11个月购物金额超400亿元
- 海关提醒:国庆出境游须关注目的国传染病疫情
- 抖音电商双11大促进行过半: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