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 谁还在坐大巴回家过年
春运开启,团聚味道渐浓,记者走进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
高铁时代
谁还在坐大巴回家过年
“9点35分开往连云港的班车开始检票”“9点40开往黟县的班车开始检票”……上午,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候车大厅,检票的广播声不时响起。神情各异、目的却相似的人们穿过检票口,迎接着那趟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的归乡旅途。
以杭州客运中心为轴心,一趟趟班车连接一条条归乡路,载着乘客前往天台、嵊州、新昌等省内县城,也奔向安徽、江苏、河南等更远的省外地区。
在这个高铁时代的新春运时代,谁还在坐大巴车返乡过年?
来城市照顾孙儿
春节前他们重回故土
离发车还有1个多小时,66岁的唐杏妃就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早早到了车站候车。两个小书包、一袋子玩具,全是孙儿的物品,唐杏妃只随身带了一个小小的挎包,塞了一两件换洗衣物。
唐杏妃老家在新昌,老两口在老家经营着一家小百货店。几年前,小儿子的孩子一出生,唐杏妃便到杭州来带孩子,平时留老伴在家看店。如今两个孙子一个上小学一年级,另一个还在上幼儿园。
“坐高铁虽然只要40多分钟,但下了高铁还要再转车,带着两个孩子不方便;坐大巴两小时不到,下来就差不多到家门口了。”唐杏妃说。
老家最让唐阿姨记挂的是即将满90岁的母亲。这几年,母亲跟着在奉化工作的兄弟住,身体还硬朗。
“过年打算去奉化看一下老妈,兄弟姐妹间走动一下。”唐杏妃说,从家里出发只要转两趟公交、花4块钱就能到奉化,很方便。儿子如果能早些回来的话,就搭儿子的车去,那么路上只需要花1个多小时就够了。
在候车大厅,像唐杏妃这样随儿女来杭的老人不在少数。忙碌一年,家中父母兄弟相聚是最大的期盼。
张琴(化名)的老家在宁波象山石浦镇。过去一年,在杭工作的儿子刚刚结了婚。丈夫和她商量之下,卖了家中捕鱼船,来杭州外甥开办的公司里做事。她原本一个人留在家中,最近来杭州看看儿子媳妇。
“老公和儿子要除夕前一两天回家。等儿子和媳妇回家,我现买点他们喜欢吃的海鲜就行。”说起年夜饭,张琴笑了起来。
为陪伴孩子父母
他们选择亲情回家乡
在汽车站的春运队伍里,还有不少年轻一些的面孔。
45岁的嵊州人宋燕最近刚从广西回来。年前,她转让掉了经营了6年的幼儿园,决心回到浙江发展。
宋燕的行李不多,除了一箱子衣物、一小袋零食、在澳门买的特产,便是一个半成新的“小太阳”取暖器。“广西比较暖和,我怕家里冷,特地带回来。”宋燕说,在广西买的特产主要就是芒果、菠萝蜜、杨桃之类的水果,已快递回家。
宋燕的儿子今年下半年将上高三,她想多花点时间陪儿子,“去年,儿子突然发烧,好几天都没退下来。我又一时走不开,急得掉眼泪……”说起这次回乡工作的缘由,宋燕有些哽咽,“赚钱再多,不如亲人在身边来得更安心。”
相比之下,“95后”嵊州女孩小马对于工作和家人的考量,显得“轻巧”很多。
在天津读完大学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小马在新疆工作了一年。2023年,应家人的要求她回到杭州,找了份跟专业对口的大数据方向的工作。
在新疆的那一年,小马经历了首次春运,“从乌鲁木齐到杭州直达的航班,每天只有一班,我得提前一个月买票。现在从杭州回嵊州,当天走当天买票都来得及。”小马说,现在每周都能回家。
从大学时候开始,小马便和同学天南海北走了不少地方。如今选择杭州这座离家“不远不近”的城市作为工作地,小马看中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选择坐大巴回家?小马说,因为汽车站离家比较近。
过年前的一周
车上的氛围最热烈
杭州——安徽黟县,这条300多公里的省际班车路线,汪剑鸣已开了近10年,也经历了近10年的春运。
每逢过年,汪剑鸣常常载着满满一车人回乡。在这位老司机眼里,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以及网约车、高铁等交通工具的竞争,如今坐长途汽车回乡的乘客往往都以年纪较长者为主。
从黟县到浙江打工的人不少都从事家政行业。在汪剑鸣的车上,忙碌了一整年的老乡们常常磕着瓜子,聊聊这一年碰上的好东家,或互相打听厂子效益如何,盘算来年的工作;同个村子的人聚在一起,也会谈起新年的目标:来年买辆小汽车,老家的房子翻修一下……
“听大家聊得火热,我心里也痒痒的,恨不得立马飞回家。”汪剑鸣说,过年前的一个星期车上的氛围最热烈,他开着车也高兴。
路途长了,小插曲也不少。令汪剑鸣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几年前为一位50多岁的大姐找回行李箱的事。“她把一年的工钱和年终奖全放在了行李箱里,结果在休宁下车时,忘了拿箱子。”汪剑鸣依照车站提供的乘客的联系方式,挨个打电话,最终带着追回的箱子,赶到休宁乡下还给了大姐,“大姐拿到箱子时两眼泪水的样子,至今难忘。”
杭州长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铁时代很多人首选铁路出行,但公路运输还是必不可少,相当于起到一个兜底作用。
“从年龄层次上看,年纪偏大的人会更习惯坐大巴。老家在二三线城市的县城、乡镇的乘客,坐大巴车可以点对点到家,这样不用再去市区转车。另外,还有一些买不到高铁票的人。”该负责人表示,大巴车运力调控相对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热门线路班次。
据预测,今年春运杭州五大汽车站预计将发送旅客18.7万人次,高峰期预计在2月3日~6日,高峰期日加班量50班左右。
无论是高铁还是大巴,沿着一条条归乡之路,新春的气氛渐浓。无限团聚的期待,在旅途中酝酿。
钱江晚报记者 黄慧仙 文 通讯员 王欣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创近9年最高水平 今年上半年为啥有165位基金经理离任?
- 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
- 新研究称头发中存在某种精神分裂症标记物
- 全国首艘纯电动多功能清漂转运船开建
- 早期胃癌有了分子影像检测新法
- (聚焦博鳌)中外专家支招如何应对“AI焦虑”
- “2024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在贵阳结营
- 中国成品油价格年内首次连涨
- 伪报“狼尾”实为“南美灰狐” 上海吴淞海关截获濒危物种制品6.5千克
- 广东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 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申领
-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一线调研丨月均增长“百亿级”!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
- 陕西西安至重庆高铁康渝段首个连续梁“0号块”完成浇筑
- 重庆: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措施
- 蒙内铁路上的异国师徒情
- 伊拉克与卡塔尔签署《联合意向声明》及多项谅解备忘录
- 盛夏至!炎热升级 全国热力地图看哪里“热情四射”
- 吃元宵有“讲究”,可别贪嘴
- 两部门联合印发《中央储备棉管理办法》
-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热门推荐
-
- 福建全力以赴防抗“双台风” 3879艘渔船进港5万余人上岸
- 平遥国际电影展专家学者热议文学作品的影视迁徙
- 聚焦高质量发展 山西综改区晋中开发区跑出发展“加速度”
- 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 全国1000多尾锦鲤齐聚佛山同场“斗艳”
- 今日秋分 | 秋分日 丰收节 正是一年最美时
- 广州发布直播电商规范经营指引清单
- 如何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 解决停车难、停车乱 《拉萨市机动车停车场条例》8月15日施行
- 油梨种质资源达350份 广西南亚所为乡村振兴加“油”助“梨”
- 拜登下令白宫等地降半旗 向缅因州大规模枪击案遇难者致哀
- 非洲咖啡豆“邂逅”中国咖啡师 咖啡赛事助推中非经贸合作
- 辽宁大连:“老外”逛老街 感知城市新活力
- 辽宁警方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 全力打击环境污染犯罪
- 四川成都:出台六条措施加强人才安居保障
- 2024年前11个月宁夏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超百亿元
- “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高原足球小将“踢”出新未来
- 赓续五千年文明——良渚何以牵手世界?
- 聚焦新时代媒体的责任与挑战 2024年中国—印尼媒体论坛举行
- 2023年菲律宾政府借款达2.19万亿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