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发掘珍贵档案首次公开展示
中新社武汉12月12日电 (记者 梁婷)“中国记忆——曾侯乙编钟出土45周年文献展”1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以155件(套)珍贵档案文献回顾了曾侯乙墓发掘过程,首次全面公布发掘工作人员名单,编钟测音及复制原始资料,以及曾侯乙墓音乐文物的研究与展示历程。
考古工作者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万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其中,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等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惊世界。
考古学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谭维四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展览展品主要来自谭维四家属捐赠的谭维四档案、参与曾侯乙墓发掘的考古工作者捐赠的原始档案,以及湖北省博物馆正在整理的曾侯乙墓档案,包括文件、信札、手稿、笔记、日记、影像、书籍、纪念品等。
据介绍,该展览分四个单元,记录了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多机构、多学科共同参与,考古、古文字、冶金、音乐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呈现了通过编钟演奏、复制、展览,使曾侯乙编钟走向世界,成为中华礼乐文明重要象征的历程。
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音乐考古专家冯光生是此次档案文献的首位捐赠者。其捐赠了曾侯乙编钟历年演出录音带、唱片,1993年中国第一张有声贺卡:曾侯乙编钟微型唱盘及设计样稿等。他在受访时表示,档案文献是曾侯乙编钟世界记忆遗产的“记忆”,它们将曾侯乙编钟发掘、复制、传播的历史固化下来,有利于其更好传承。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表示,作为该馆最重要藏品,在过去45年里,围绕曾侯乙编钟的研究、展示和文化传播从未停止。此次展览填补了对曾侯乙墓考古发掘过程及学术研究历程的展示空白。
据展览策展人、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张明介绍,作为中国记忆,曾侯乙墓文物及背后的故事将继续,展览将根据征集材料不断调整。
2023年初,曾侯乙编钟档案文献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中去年贸易额创纪录!美媒:中美关系处低点,但美消费者自有想法
- 国际数据公司:iPhone一季度出货量下滑近10%
- 新疆墨玉:特色林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端午假期多地二手房成交较去年增长 “老破小”热度较高
- 国家知识产权局:综合运用多种审查模式,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专利申请获权
- 聚焦亲子双向成长 家庭轻喜剧《欢乐家长群》定档
- 云贵等地有较强降雨 麦收区天气转好利于小麦抢收晾晒
- 广西米花山红军烈士墓守护人: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 为博取关注编造虚假警情通报 一男子被依法行政拘留
- 东北地区等地有强降雨、强对流 台风“卡努”影响东海等海域
- 韩国法院批准对尹锡悦的拘留令 尹锡悦回应
- 佩戴防蓝光眼镜,预防近视?
- 普京谈突访马里乌波尔原因:此行时机早已成熟
- 华裔青少年走进四川都江堰:遇见大熊猫 感受水利文化
- 探索治理新模式 社区实力圈粉小朋友和“老朋友”
-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物为媒 架起中非文化交流桥
- “五一”假期广东激发消费潜力 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文旅大餐”
- 福建宁德力促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 5月中国楼市延续降温 百城新房价格环比转跌
- 山东打造智慧监管平台 探索守护“舌尖安全”新路径
- 热门推荐
-
- 报告: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韩媒:韩国民众紧急囤货!罐头方便面等销量暴增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启幕
- 全国石油石化系统天然气处理工江苏盐城竞技 能工巧匠展绝活
- APEC“全家福”少了日本首相石破茂,原因为何?
- 利用假期释压 “心灵疗愈”风靡年轻群体
- 协同发展有了新引擎
- 河南将推广太极拳等传统中医功法 打造“医体结合”健康模式
- 三秦沃土吸睛欧洲 中欧企业西安共话农业合作
- 订单超预期!中小企业的“中国制造”叫好又叫座
- 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一期城市更新项目正式进场试桩
- 韩国警方:公调处发送的尹锡悦逮捕令执行全权委托公文存在法律缺陷
- 北京多家市属公园游船陆续停航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盛宴与哲思
- 青海96365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 捕捉精神疾病的“蛛丝马迹”,AI快人一步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约4.7万亿千瓦时
- 探秘龙泉青瓷: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 上海2024年春运预计到发客流总量达4237万人次
- 当“一切皆可沉浸” 旅游产品如何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