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新“大气十条”出炉 中国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新“大气十条”出炉 中国如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和路线图。权威人士指出,这是中国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难度明显加大
为解决中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2017年,“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完成。2018年,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十年来,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减少93%,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6.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超标25.7%、31.4%,秋冬季大气污染依然较重,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
“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仍需加强。”黄润秋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每立方米32微克以内。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煤炭消费量,钢铁、有色金属的产量,原油加工能力、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1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中国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的状况,还没有出现根本性地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气质量出现波动,恰恰反映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刘炳江说。
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一番,但PM2.5下降了57%。可以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刘炳江说,据初步统计,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拉动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带动GDP增长约5万亿元人民币。而且因为改善空气质量,中国自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得到广泛应用,有力促进环保装备制造、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同时,增加非农业就业300多万个。
“清新的空气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刘炳江说,民众的健康和福祉与空气污染息息相关,根据相关科研成果,通过“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提升中国民众的身体健康效益非常明显。
继续打好“组合拳”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交通源现在到了全面治理的时期”,刘炳江说,后续几年,货运结构调整更加聚焦关键领域,机动车清洁发展更加强调新能源化。成品油质量更加突出全链条监管。非道路移动源更加强化综合治理,新能源替代和老旧淘汰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可操作、可实现。
刘炳江说,过去十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个“组合拳”打得非常有效。经过十年的努力,“同呼吸、共奋斗”已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在最新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这一“组合拳”仍然保留,并继续加强。
“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的实施,推动中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刘炳江说,要加强科技支撑,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发挥价格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柬埔寨修订跨境电商增值税征管法规
- 北京发布规范学生用品及相关服务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提示
- 罕见病类特医食品上市进程加快!市场监管总局试运行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 南非洪灾遇难人数上升至14人
- 前8月雄安新区教育业投资同比增长11.2倍
- 城市设施如何感知地震风险?科技赋能“防震减灾+”成效显著
- 天津雾霾天气持续 预计2日傍晚起逐渐减弱消散
- 山西文旅解密《黑神话:悟空》大热:跨界融合结硕果
- 中国首个球罐型“海上天然气气站”改造项目交付
- 天气转凉,如何增强身体抵抗力?“秋冻”是否有依据?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 佛州排外法案遭抗议!美国大学教授:影响实验项目
- 2022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破2.2万家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成效显现
- 江西上栗爆炸事故已致3死25伤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 焦点访谈丨广交会“新”意满满的背后是中国“智”造
- “规矩”开车被野猪撞,只能认全责?
- 五年!力拓集团与进博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 解码链博丨中外嘉宾热议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是底色
- 带娃上班两不误,“妈妈岗”如何帮妈妈们重返职场
- 《山海情》编剧团队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 日本防卫战略折射“挑战思维”
- 热门推荐
-
- 春晚要来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首次彩排
- “梅花”在江苏晃悠了10个小时,走了
- 印尼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6%
- 奇幻冒险里读懂“知行合一”,少年阳明系列小说《下天风》发布
- 告别晶体管迎来忆容器 AI芯片可用电场而非电流执行计算
- 链博会参展商:供应链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经验共享
- 北京275所受灾学校如期开学 “开学第一课”关注心理健康
- 天津端午假期接待游客667.5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55.09亿元
- 菲律宾2月失业率为3.5% 失业人数降至180万
- (文化新纪行)苏州古城里的“新中式”从业者:“国潮风”未来已来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一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
- “五一”期间天津重点监测企业客流量同比增13.4%
- 专访任贤齐:不希望被定义
- 美联储加息影响外溢 危机或将继续蔓延
- 青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赋能”高原企业科技创新
- 当健康成生意 主播应避免被流量“绑架”
- 日均外送电量3.37亿千瓦时 新疆全力服务全国电力保供
- 美国得州与联邦政府因非法移民问题“斗法”不休
- 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在维也纳举办 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 浙江绍兴古城地下别有“洞”天 探秘“三山”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