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资深中医裴正学:守传统探变迁,传棒“Z世代”
中新网兰州11月28日电 (闫姣 王牧雨)86岁的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全国名老中医裴正学,活跃在临床一线已有60多个年头。从“三个指头一个脉枕”望闻问切的陇上名医,到拥有数十万粉丝“隔空问诊”的线上“医学活字典”,他坚守传统中医的“原味”,也探索中医“旧瓶装新酒”积极求变,见证了医学行业的变迁。
生于中医世家,坚守祖传医术的“原味”
裴正学是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人,家中祖辈三代从医。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将《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等医学著作背得滚瓜烂熟。大学期间,他主攻医学,还阅览、翻译海外医学经典。上班后,他一边潜心钻研医术,一边著书立说,多次引起国内及日本、美国业界学者的关注。
“网络看病,我不赞成,这是拿生命当儿戏!”裴正学说,传统中医就是要面对面望闻问切、把脉问诊。11月下旬,中新网记者在其甘肃省肿瘤医院工作室采访时,对他极力反对“线上中医”的态度感到疑惑。早在2011年,他和学生就在微博上解答各地网友的医学问题,并将此归纳总结成书出版。
《裴正学的医路人生》为上述疑惑作了解答。他在自传中提到,“开微博的目的就是给业内同行提供思路,促进学习和钻研,并非在网上治病。网上治病缺乏辩证基础就容易出现问题,反而会形成很多不必要的事故。”
裴正学每周坐诊6天,一天的门诊量在60至70人,他都一一把脉、开方。很多人劝他“退休”,但他以“演员不能离开舞台”为喻,说明看病医人对其重要性,他要用一辈子坚守中医。
作为中医药重要发祥地的甘肃省,像裴正学一样坚守中医本源的大夫不在少数。他们虽顺应时代变迁,懂得用信息化手段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理念及养生技巧,但也牢牢守住了传承千年的中医精髓。
中西医结合“求变”传统中医 扩大阵地破局门户观念壁垒
裴正学学中医也学西医,更根据个人经验将中西医结合,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西药为辅,中药为主”十六字方针,这在当时重工业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医越纯越好”的传统观念下,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先后用自主研制专方治愈几例白血病患者令裴正学名声大噪,患者来源也从甘肃扩大至全国,甚至有少量国际人士千里迢迢寻医问药。为惠及更多患者,在兰州企业家宋建的支持下,他参与创办“裴正学中医药研究院”,促进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开发,也从社会上广招有医学基础的徒弟,打破门户观念壁垒传授其“独门秘方”。
“我们接下来还想将裴老的医学学术思想推广至海外。”如今负责裴正学大多社会活动的宋建介绍说,裴老目前有千余名弟子,广泛分布在全国,以及英国、德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国,借助他们的力量,向海外翻译推广裴老的医学著作,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
记者于一个周中的下午在“裴正学中医药研究院”看到,诊室外,多名患者坐在等候区;诊室内,裴正学询问患者后,脱口说出医学口诀“汤头歌”,围桌而坐的弟子们迅速记录,并及时整理成药方递到抓药区。
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区基层诊所的侯淑亮今年49岁,得知裴老招收徒弟前来报名学习。她说,“裴老给我们授课从来不看课本,他的知识都已经内化于心,尤其千余首‘汤头歌’,让我们能轻松有趣地记牢枯燥的医方。他对于学生的问题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从他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古老中医焕新生:“旧瓶新酒”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日渐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裴正学的徒弟也不乏“95后”。28岁的张婧来自武威,她根据自身学中医的经历,说明中医越来越“热”。在她看来,最近大火的“中医+奶茶”养生饮,让中医从“良药苦口”变得“良药可口”,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中医康养,强身健体的同时治愈内心。
裴正学用“上工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分析了古老中医焕发的新现象。他说,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保健,他也曾多次开出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的保健医方,颇受患者青睐。
“95后”徕丽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是甘肃中医药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在她看来,中医在海外非常有潜力,中亚、西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有中医馆、中医中心和中医诊所。她说,“我非常喜欢和佩服中医,想坚持学下去,以后还计划去阿富汗开中医诊所。”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在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16个岐黄中医中心、学院,累计在海外注册中药产品200多种,诊疗患者18万人次,中医的知晓度广泛提升,在海外引发“中医热”。(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网络安全博览会在福州举行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首次亮相
- 外媒:土耳其地震已致该国3381人遇难
- 海南103万本不动产权证书已“回家”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鼓励银行机构开发专项救灾信贷产品
- 非银行支付机构迎来重磅新规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国际演艺大会 签署13份项目合作协议
- 冬季接种流感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权威解答来了
- 外媒:黎巴嫩南部遭以军袭击 遇难人数升至182人
- 走近内地“快乐不知时日过” 参访浙江港澳青年高铁踏返程
- 聚焦气候环境变化 2023“一带一路”国际培训班在西安开班
-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至287种
- 肯尼亚总统鲁托解散内阁
- 消防救援力量已在甘肃积石山震区救出被困群众2人
- 内陆小城山西原平赴京觅商机: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25.95亿元
- 天津全面启动15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 打造夏日文旅消费新场景
- 从山里娃到“森林医生”:巡山治树守初心
- 印度北方邦踩踏事件死亡人数升至90人
- 澳门青年走进杭州:“穿越”古今 共话未来
- 外媒:黎巴嫩真主党称对以色列发起12次袭击
- AI换脸技术不能野蛮生长
- 热门推荐
-
- 青藏高原首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落户青海班玛
- (新春走基层)屯堡人家过大年 体验百年时空穿梭
- 工信部:目前甘肃地震受灾区域公众通信网络整体运行平稳
- (新春走基层)“中国龙”上天入海 “运河明珠”点亮江南古城
- “中医市集”亮相上海千年古镇 带民众感受生活化的传统医学
- “宇航员小鹿~迪拜到北京——刘清路2023个展”在京开幕
- 云端国博、国博云直播成为了常态产品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3中国巡演将启
- 济南构建法治保障新格局 护航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 万吨级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靠泊江苏
- 浙江杭州出台《决定》: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 (新春走基层)龙年首趟中欧班列(武汉)开出
- 防御台风“格美” 福州海警全面筑牢“警戒线”
- 守护“夕阳红”:江苏为万名高龄独居老人发放智能手环
- 到2035年山东烟台长岛将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
- 中西绘画技法调适 140件(套)外销画亮相广东省博物馆
- 中俄创意设计联盟启动 共促两国文化事业发展
- 第二十一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举行
- 粤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广州已出现多例输入型登革热患者
- 陕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