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推进区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大运河北京段。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 (记者 杜燕)如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从今年起,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三地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来,取得哪些重大成果?今天,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17年8月18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文物局牵头,包括7个区、29个部门等成员单位,专门负责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五年来,北京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持续推进文化之河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突破性进展。白浮泉遗址完成腾退,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目前公园一期已完成主体建设,未来将与昌平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大型运河文化展示区。万寿寺周边搬迁腾退顺利完成,持续开展万寿寺保护修缮,坐落其中的北京艺术博物馆2022年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一期已具备开园条件,融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为一体,打造以持续考古为特色、学者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场所。运河文化创作百花齐放,以大运河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一部完整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大型辞书《大运河文化辞典·北京卷》出版。
——持续推进生态之河建设,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大运河北京段涉及的断面实现全面监测,主要河段水质已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建成了甘棠、榆林庄船闸和新武窑桥,改造及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设置景观广场及亲水平台20余处,满足游人亲水、观景、休憩等多样化需求。萧太后河(朝阳段)全线河道实现贯通,高标准建成马家湾湿地公园,新增水域26万平方米,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治河示范。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全面亮相,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持续推进发展之河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彰显。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创建京东唯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景区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其中,“三庙一塔”景区2022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和剧院外立面实现亮相,未来将成为大运河沿线文化新地标。台湖演艺小镇聚焦特色演艺、戏剧产业孵化、沉浸式主题娱乐等功能,加速成为城市副中心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版块。
——持续推进民生之河建设,市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持续提升大运河沿岸景观风貌,形成了一批滨水休闲空间。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开放,这是核心区内唯一一处城市湿地,公园北侧的郭守敬纪念馆重新开放,开馆当年入馆人数突破10万,成为北京小微博物馆界的“流量明星”。完成了大通滨河公园绿化美化建设工程,以通惠河为轴线,规划了生态景观区、文化展示区和体育健身区,新建约18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极大提升了周边市民的生活品质。顺义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竣工开放,规划了水岸风情、休闲度假、湿地游憩、趣味运动等景观功能区,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文化传承、游憩娱乐的活动场所。
——持续推进融合之河建设,沿线地区交流合作更加深入。与天津、河北建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会商机制。2022年6月24日,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连续三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两地签署了《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共同开展文化活动、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开创以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合作新模式。
负责人表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北京注重系统推进,大运河沿线7个区、29个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围绕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并在创新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提升文化功能、完善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那么,京津冀如何协同推进区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负责人指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建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会商机制,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比如,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北运河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北运河联防联治;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连续三年举办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运河文化为主题,整合沿线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
负责人指出,2022年11月25日、11月29日和12月1日,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下一步,三地将按照《决定》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加强大运河文化数字化展示,推动大运河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疫情防控需要如此作为
- 台湾青年谈扎根大陆:搭上时代快车 追梦筑梦盼圆梦
- 国家发改委: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下半年经济将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 合肥警方创新推出为民利企措施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 青海2023年综合医改重点:降大型检查项目价格 扩集采范围
- 埃及将于19日开放拉法口岸
- 手机暗黑模式“颠倒黑白” 除了省电,其实还有这些作用
- 青海省首笔最新标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发放到位
- 文物里的国潮丨当传统月饼遇到古建元素 “国潮”月饼成中外游客新宠!
- 目击者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部遭导弹袭击 市区上空传出巨响
-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十种蜘蛛新物种
- 山东花式解锁“露营+” 掀起今夏消费新风潮
- 10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83元 上调24个基点
- 大湾区首个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物流总包项目启动
- 旅客乘机出行惊喜邂逅非遗 潮剧文化飞上云端
- 明代卫所制“活化石”张家口万全右卫城迎“新生”
- 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倍
- “工赋泉城”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 各界共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 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邕开幕
- 数字开物创始人:数字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力量
- 热门推荐
-
- 首批援助车队进入加沙 以军称将加大对加沙地带的打击力度
- “塔吉克斯坦文化日”系列活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举行
- 韩媒:与尹锡悦会谈,李在明说了这些……
- 北京住房公积金出新政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 探访巴西登革热疫苗接种点:疫苗一抢空 市民忙灭蚊
- 北京人艺纪念于是之逝世十周年:“于无声处,千古是之”
- 《何以中华》多语种出版 百件文物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内涵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 42种图书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
- 向“新”而行,做强“科创+产业”
- 对未成年人医美就要按下“监护键”
- 西班牙发生行人穿越铁轨被撞事故 致4人死亡
- 俄副外长:不反对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再延60日
- 台风“格美”预计周末来袭 河南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 忘不了,侯孝贤
- “2024和合文明论坛”聚焦文明多样性与世界和平发展
-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美国对乌、以援助计划年底前或难通过?白宫想把钱用在……
- 新西兰女孩获总理亚洲奖学金 期待到浙江游览学习
- 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 年底会“清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