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集中供热设施已具备供热条件
全市集中供热设施已具备供热条件
本报记者 张楠
2023至2024年度全市冬季供热暨扫雪铲冰工作动员部署会昨天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区域集中供热设备设施已完成检修,具备供热条件。本市将根据天气情况及气温变化做好供暖准备,确保百姓温暖过冬。
供暖时间将“看天决定”
供暖时间将“看天决定”。记者在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本市将根据天气情况及气温变化做好供暖准备。目前,全市区域集中供热设备设施已完成检修,具备供热条件。市城市管理委要求各区督促供热单位做好供热系统热态调试,特别是受灾情影响区域,在正式供热前解决管线跑冒滴漏、循环不畅等问题,减少供热初期投诉。新建建筑也要按照要求开展试运行调试,及时发现系统缺陷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本市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将24小时值守,配齐应急抢修设备、物资、车辆及通讯设备,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供热事故处置能力。针对隐患问题将建立风险隐患清单、逐项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要提级管控,专人严防死守,确保供热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将开展“访民问暖”行动
近年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集中供热诉求总量持续降低。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本市对8个集中投诉小区开展了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今冬各区、各供热单位要及时跟踪诉求办理情况,加强数据分析及预警;要持续优化“供热管家”微循环服务模式,加大用热指导,组织开展“访民问暖”,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群众期待。同时,以科技赋能供热智能化为支撑,充分利用无线室温采集装置,实时掌握实际供热情况,及时发现供热问题,实现未诉先办。
上一采暖季诉求集中的供热单位和小区将是检查重点。对不按时启动点火试运行、正式供暖后温度不达标、投诉持续居高不下的供热单位,相关单位将进行约谈曝光。
尽最大可能少用融雪剂
今冬预测降雪天气较多,做好扫雪铲冰、保障交通出行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今年扫雪铲冰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今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为扫雪铲冰实施阶段,各区、各作业单位将随时应对突发雪情。
一旦遇降雪蓝色预警,应随时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条件;黄色预警时,应在6小时内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条件;橙色预警时,应在12小时内保障城市主要道路通行条件;红色预警时,将集中力量全力保障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城市高快速路及其联络线、重要交通枢纽,学校、医院等周边道路的通行条件。人行步道、背街小巷、活动广场等区域要推广使用小型扫雪铲冰机械设备,及时清除积雪,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的出行条件。降雪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积雪残冰,迅速恢复市容环境。同时为了满足市民赏雪的需求,公园、广场可以适当留存降雪让市民欣赏雪景。
本市将尽最大可能减少使用融雪剂。其中,划定的禁撒区域将严禁使用融雪剂,重点大街、重要景观道路、广场等区域则将推广使用有机无氯融雪剂,进一步保护城市环境。
此外,为了积极发动社会参与扫雪铲冰,本市将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商业企业、学校以及旅游景区做好扫雪铲冰;发动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及村内公共区域的义务扫雪。
房山门头沟受损供热设施完成重建
本报讯(记者 张楠)记者昨天从北京热力集团了解到,受今年夏天极端强降雨影响,门头沟、房山两个区由热力集团负责供热的区域中,共有102公里供热管线、13座锅炉房、66座热力站被洪水淹没和冲毁。北京热力集团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站一案、一段一案”方式,对受损及存在供热隐患的点位开展灾后重建。“历时88天,在供热季到来之前,已完成全部重建,确保今冬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北京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夏的极端强降雨造成房山区24座锅炉房、50.7公里供热管线受损,涉及16家供热单位、10个乡镇街道。记者从房山区了解到,为全力推动供热设施的恢复,9月下旬,房山区已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对各地锅炉房及换热站逐一现场核查,确认各供热单位的供热准备情况。目前,受损的锅炉房、供热管线等供暖设施已全部恢复完成。同时,受灾区域农村煤改电用户的空气能热泵已进行全面排查维修。平原地区共有2.4万台过水设备,需维修4522台,目前已完成三轮清理维修,所有设备均已调试正常。房山区供热准备工作在10月底前已全部完成。
相关新闻
小雨加北风加速入冬进程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冷空气带来的北风清扫了雾霾天气,北京重现蓝天白云。气温明显被拉低,最高气温降至20℃以下。本周日和下周一,京城还将迎来小雨加北风,气温将再被拉低,大家出行要注意保暖。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双休日,京城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天空云量增多,周日还会有小雨天气到访,对大家交通出行有不利影响。小雨过后,北风再起,预计5日到6日有四级左右偏北风,阵风较明显,深秋时节北风萧瑟,体感较冷。
气象部门提醒,这两天冷空气强劲,气温也会跟着一路下滑,预计双休日最高气温只有13℃至16℃。下周三将迎来立冬节气,天气将彻底由凉转冷了,市民出行请关注气温变化,做好防风保暖。
国家气候中心昨天介绍,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各省区市中,吉林、北京、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海南7省(市)为历史同期第2高。
今秋这么暖和,那今冬明春气候趋势将如何?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但阶段性冷空气趋于活跃。其中辽宁大部、内蒙古中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偏高1至2℃。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报,预计1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5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中等)、上旬后期(弱)、中旬前期(中等)、中旬后期(弱)、下旬后期(弱)。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文山推动农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内蒙古一企业发生高压气体喷出事故 致9死3伤
- 财政部:持续抓好增发国债资金监管 确保将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 失联20载母女重逢 一张国寿保单背后的温情
- 波音公司CEO面临美国国会质询
- (乡村行·看振兴)水稻结出“金种子” 江西广昌“制种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 专家学者探讨新质生产力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新疆兵团农村供水自来水普及率达99.4%
- 西南地区首条跨城轨道交通线路全线贯通
- 雄安新区设立7周年:“雄安之眼”管窥新城发展
- 研究报告称印度青年就业前景黯淡
- 广西非遗展演精彩亮相北京 引客入桂“潮玩三月三”
- 文化中国行 | 古建老宅“活”起来 千年水乡文化焕发新光彩
- 中外艺术家作品在上海城市“第二空间”集中展出
- 北美票房:《变形金刚:起源》首映名列前茅
- 黑龙江:“老地标”变成“新名片” 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机
- 德国2023年一季度公共债务达24066亿欧元
- 北京多所公园、博物馆等今日起恢复开放
- 文旅部:十年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取得显著成效
- 百年来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五款药物改善人类生活
- 热门推荐
-
- 江苏省人民陪审员达1.9万余人 其中包括台胞人民陪审员
- 更大力度激发经济内生活力
- 巴西学者:中国倡议惠及世界,期待G20框架下巴中更多合作 | 世界观
- 清除城市“牛皮癣”沈阳警方重拳打击违法“小广告”
- 抗抑郁药物有副作用 该吃还得吃
- 进博展品遇上中国新年 沪人:“买买买!”
- 黑龙江首趟JSQ专用车型商品车中欧班列启程 装运量提升一倍
- 浙江龙港漆器体验包热卖 非遗技艺焕新进入寻常百姓家
- 把健康“送”进山区 公益慢火车变身“流动诊疗室”
- 新西兰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 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任总理
- “小红书”火到国外:“听劝”助益文化交流
- 穿越时空!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焕发时代光彩
- 甲状腺癌都是“懒癌”,不用怕不用管?
- 广西北海侨港水上疍家婚俗拉满节庆氛围
- 这个事关全球粮食安全的协议再延长!联合国:世界的好消息
- 浙江温岭农工党“唤醒”千年古街老屋 同心铺就幸福路
- AI走进剧场:我们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 旅韩大熊猫“福宝”临别在即 “宝家族”联名产品热销
- 泰国加快投资建设水路交通运输网络
- 山西推动就业社保高频服务在“家门口”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