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话题引发热议 噪声污染防治再成焦点
守护群众“耳边的宁静”有法治保障【 “静音车厢”话题引发热议 噪声污染防治再成焦点】
核心阅读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推动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发布、《“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为解决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了法治保障和行动指南。
□ 本报记者 张维
近日,话题“12306推出静音车厢”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热议。
早在2020年底就已试行的高铁静音车厢,最近突然爆火源自中国铁路官微近日发布的一则消息: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这意味着这一新事物正逐步扩大覆盖的线路和车次。
一时间,体验静音车厢成为时下热点,网友们点赞声不少。“这是一趟令人愉悦的旅途。”“这是非常合理、人性化的举措。”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认为静音车厢只能“静”到遵守规则的人,应设置分贝检测报警等,还有法律专家指出希望铁路部门细化相关管理规定,对严重违规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这一话题热度近日居高不下,其背后是公众对安静权的日益重视,是对噪声污染的明确抵制。近年来,有关噪声引发的纠纷和投诉越来越多。2022年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对一些噪声污染现象开出了明确的“药方”。静音车厢也在其中有所规定,比如,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活动,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推动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发布、《“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为解决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了法治保障和行动指南。
噪声扰民投诉居高不下
隔壁的装修声,楼下的广场舞,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隆声,窗外店铺大喇叭的吆喝声……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噪声,都曾困扰过我们。而这些无形无味的污染,又伤害极大。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噪声污染下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噪声不仅让人烦心,噪声污染更成了“看不见的杀手”。
根据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连续多年噪声污染投诉占据环境投诉总量前列。以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为例。《报告》显示,从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网络渠道)来看,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举报的59.9%,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一位。
从投诉类型来看,《报告》指出,2022年,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约303.8万件,占67.5%,同比升高9.6个百分点;建筑施工噪声次之,约113万件,占25.1%,同比降低8.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噪声约19.5万件,占4.3%,同比升高0.1个百分点;工业噪声约14万件,占3.1%,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
2021年12月24日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过,打响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第一枪。该法对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污染源头预防、噪声污染惩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魏志勇所说,噪声污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污染内涵,不仅强调噪声排放超标的情况,还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条内容基本涵盖了当前投诉的热点领域,比如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的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的规定,居民住宅区安装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的噪声限值应符合相关规定等。
地方加快立法强化监管
在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后,各地着力强化监管力度,查处并公布了一批噪声违法案件。这意味着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地方立法在紧密跟进。上海市、重庆市、广州市、潍坊市、平顶山市、柳州市等城市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福州市、厦门市、珠海市等17个城市印发了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门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各部门噪声污染防治职责分工和执法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宁静小区”“宁静城市”的有关标准和规划建设也在地方上试水。10月11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发布的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 宁静小区》等。针对小区常见的噪声污染源,该标准首次明确小区广场舞时间、音量及位置等管控要求。
《深圳市宁静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这是继去年出台《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后,深圳噪声污染防治的又一座里程碑,表明深圳在宁静城市建设之路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态度和决心。
为守护人民群众“耳边的宁静”,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比如,在北京市东城区,聚焦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严格夜间施工许可审批,压实企业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通过发放施工噪声扰民补偿等,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同比下降55.9%。
在浙江省舟山市,聚焦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全市推广“广场舞一件事”应用。“广场舞一件事”应用依托“浙里办”App,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广场舞申请备案、投诉受理、实时监测和扰民处置全流程管理。2022年,备案广场舞团队39个,累计处置广场舞噪声投诉举报5695起。
今年年初,由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制定的行动计划印发,从优化营业场所噪声管控、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监管、完善社区和邻里噪声管理举措三个方面提出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管控措施,引人注目。
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在噪声污染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生态环境部对密切相关的声环境环评技术导则和机场工程环评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将法律中防治噪声污染的总体要求细化为具体环评技术规定,更新了相关预测评价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环评领域落实法律规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严格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在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中,针对线性交通工程噪声污染特点,推动优化选址选线,尽量避开居民房屋、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或采取隧道等无害化穿越方式通过;因工程地质原因,实在难以避让的,强化了声屏障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运用,明确了监测体系建设和跟踪监测要求,切实减轻对沿线群众的噪声影响。京雄城际固霸特大桥段的全封闭声屏障措施已经投入运用,这也是国内首个适用于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路的全封闭声屏障工程,效果显著;沈白铁路、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项目全封闭声屏障措施正在按照环评要求实施。同时,针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治等问题,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推动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出台《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噪声》,完成排污许可平台相关功能开发,为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夯实支撑条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要求“十四五”前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全部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化相关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噪声污染的作用,切实守护好群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法治日报》2023年10月27日第05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南京存量住房“以旧换新”首批52组确认成交
- 以情行腔 京剧《石评梅》成功首演
- “十月作家走中轴”之“文学里的北京——作家走会馆”举办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全球首台0.235秒宽体螺旋CT竟出自这→
- 美国加州北部沿岸近海发生7.0级地震 海啸警报现已取消
- 浙江:“风貌一新”将“安居梦”照进现实
- 6月居民贷款新增9639亿元 居民为何又爱借钱了
- 浙江庆元以“侨”为桥 茶香四溢味更浓
- 圆梦西藏之旅 古城拉萨中秋、国庆“双节”旅游市场火热
- 房地产市场仍需增信心促转型
- “各族新生代青年企业家龙江行”在黑龙江省同江市举办
- 冰雪题材电影《冰雪·情缘》首映礼在“尔滨”举行 献礼“亚冬会”
- 一架小型飞机在美国得州坠毁 致2人死亡
- 逛大学校园、探冰雕艺术高质量研学为寒假加分
- 北方10余省(区、市)将出现沙尘 沙尘暴大风暴雨三预警齐发
- 四川:涉水景区及滩涂峡谷等落实专人盯守巡查
- 北京海关今年已截获进境“异宠”128只
- 政企学研西安共议商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大模型落地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专家建言企业破局之道
-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 享年94岁
- 热门推荐
-
- 广西撬动各类促销资金超2亿元 推出超300场次暑期促销活动
- 7月1日起 上海两大机场运营的国际、港澳台航班截载时间进一步缩短
- 喝5天胖了6斤?千家门店酸奶品牌又上热搜
- 破获“会销”类特大养老诈骗案 诱骗2.5万名老人购买劣质产品
- 以军空袭拉法致22人死亡 以总理称将加大对哈马斯施压
- 宁夏银川:列车“中秋诗会”暖旅途
- 2024乌镇峰会将启,主题聚焦人工智能
- “联名经济”真能一触即爆?
- 特斯拉德国工厂遭示威者冲击 多人被捕
- 距今约47.6万年 国际最新考古发现最古老木质建筑的潜在证据
- 最高温将超37℃ 重庆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 以品质铸就实力 洽洽食品上榜“2023亚洲品牌500强”
- 女性占西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9%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粤疆医生共护“结石宝宝” 跨越千里谱大爱无疆
- 俄乌局势进展:拜登离开基辅前往波兰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 春运期间中国南方航空将新增长沙至河内航线
- 广东患儿成功“换肤”切除巨型黑毛痣
- 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 对克扣学生实习报酬的不法行为“零容忍”
- 生物圈三号2.0亮相COP29: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