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看农业】深耕海洋牧场 夯实“蓝色粮仓”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秋风起,鱼蟹肥。历经四个半月伏季休渔,东海已全面解禁开渔。近日,走进宁波市象山港畔,辛勤劳作的渔民们喜悦收网,忙碌销售,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各种新鲜肥美的渔获正不断“游”向市民的餐桌。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再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大食物观”概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小生长在海边的渔民,最是懂得向海洋要食物了。柴志爱,今年已经47岁了,是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资深渔民,从他记事起,他就跟着父辈在海里谋食。
“小时候跟着父亲出海,一网能捞上来一大把食物。”柴志爱告诉记者。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种群结构退化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岌岌可危。“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少了,价格越来越贵了。”柴志爱感叹道。
因此,生态修复大黄鱼资源迫在眉睫,人工驯化养殖与繁育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成熟,增殖放流同步开展,现代海洋牧场应运而生。
作为水产种业的“芯片”,鱼类种苗繁育技术发展是保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2007年,宁波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而后,技术人员成功在岱衢族大黄鱼原产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种活体,并培育出1000余尾苗种。
记者走进位于高泥村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车间,一排排整齐的大水池里游动着各类鱼苗,形状各异。
“我们先后繁育出银鲳鱼、大黄鱼、黄姑鱼等26个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5项。”该苗种公司总经理徐万土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5000余万尾大黄鱼的苗种在上半年基本售完,只留下不同的繁育品种做科研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生”的大黄鱼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出水即死”的魔咒,为当地老百姓游出了一条致富路。
“我们通过模拟黄鱼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结合循环水处理、暂养保活、活氧运输等技术攻关克难,从起捕上岸到快递运输,可以保证24小时鲜活到家。”同样位于高泥村的食品加工公司——宁波西沪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华安边向记者介绍边现场演示。他先是将大黄鱼小心翼翼地捞出,快速装进塑料袋里,随即进行封口并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最后放进保温箱里,打包发货。
通常情况下,上市的鲜活大黄鱼单条价格在几百元不等,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依托该育苗技术,柴志爱和村里其他渔民信心大增,高泥村很快发展成为“浙江省黄鱼养殖第一村”。如今,海里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高泥村是浙江省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养殖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下一步,该村所在的乡镇还将打造集 “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洋娱乐”于一体的全场景融入式与文化休闲体验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大平台,用渔旅融合的方式探索共富新路径。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宁波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截至2022年,宁波市累计供应增殖放流岱衢族大黄鱼苗种近3亿尾。经增殖放流资源评估,大黄鱼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可达1:2.9,海洋天然资源的恢复效果明显。
宁波作为海洋大市,千百年来的耕海牧渔、踏浪而歌,滋养了绚丽灿烂的海洋渔文化,也为海洋牧场的持续精耕打下了扎实基础。“从最初的人工渔礁建设、海珍品增殖适应性试验研究,到目前的增殖休闲复合型海洋牧场建设,宁波正充分释放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实现以海洋牧场为核心的全域产业价值。”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申屠基康表示。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统筹:陶玉德
策划:李红笛 陈金莲
记者:刘欣莹 丁可(实习生) 孙芝丹(实习生)
视频:俞烨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图书馆举办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朗诵音乐沙龙
- 张建国领衔现代京剧 《雄安人家》京冀两地演出
- 海口中学学生钟正获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勤奋喜思、善于总结
- 成都:2024年生态伙伴大会举行 绿色创新技术受关注
- 2023雨果奖得主海漄:稳定的工作维持爱好,我很满足
- 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六周年系列演出及活动拉开序幕
- 云南玉溪发生3级地震 网友:昆明有震感
- 京沪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 购买首套房受益最明显
- 优良家风助推文明乡风 江西南昌孕育农村新风尚
- 韩媒:韩国警方对龙山总统府展开扣押搜查
- “中国制造”纯电动双层观光客车出口法国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河南推出首批6条文物主题游径 让陈列遗产更好活起来
- 厦门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迎来突破:2亿投资打造尖端实验室
- 迎战特斯拉新品 “皮卡老大”福特降价
- (第六届进博会)戴德梁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将继续深耕中国房地产市场
- 北京今日仍有大风阵风5至6级 明后天最高温冲击30℃
- 总台专访丨沙特旅游大臣:看好中国经济 期待旅游推动中沙合作交流
- 闯关再向前丨在攻坚克难中紧扣“高质量”——解读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上)
- 兰州高新区赴京“取经” 深度对接“生物医药+”合作
- 热门推荐
-
- 撤下“官媒”标签,推特“影子禁令”能否解除?
- 国庆档电影票房达16.34亿元 票房榜前三位均为国产影片
- 老年人需要的“情绪价值”:短剧能给 而社会更该给
- “世界的纽带——中法艺术百年大师特展”山西太原展出
-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十年 领先科技成果申报升级
- 湖南祁阳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 专家分享护肤指南 带你美丽春夏
- 中新教育丨“生态+”“气象+” “孔雀西北飞”支援建设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
- 浙江江山打造亲清商会“廉盟” 促民营企业清廉建设
- 常见呼吸道感染防治百问百答
- 警惕违规网售医疗器械的风险
- 皖赣铁路全线开通运营40周年:架起钢铁动脉 见证历史之变
- 海上“油”路 青春“挺进”超深水
- 春节档六部大片上映,哪部能赢得你的心
- “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在柏林举行
- 作品被商家“盗印” 画手遭遇“原创证据”维权尴尬
- 被遗忘的老北京五大厂
- 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顺利合龙
- 年度盘点丨2023,在一起!
- 日本福岛发生百人食物中毒事件:生鱼片中检出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