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看农业】深耕海洋牧场 夯实“蓝色粮仓”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为展现广袤大地农业现代化奔涌的新气象、新探索,更好地促进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央广网特别推出“强国看农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研基地,带您一起领略大美中国的农业新“丰”景。
秋风起,鱼蟹肥。历经四个半月伏季休渔,东海已全面解禁开渔。近日,走进宁波市象山港畔,辛勤劳作的渔民们喜悦收网,忙碌销售,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各种新鲜肥美的渔获正不断“游”向市民的餐桌。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再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大食物观”概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小生长在海边的渔民,最是懂得向海洋要食物了。柴志爱,今年已经47岁了,是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资深渔民,从他记事起,他就跟着父辈在海里谋食。
“小时候跟着父亲出海,一网能捞上来一大把食物。”柴志爱告诉记者。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种群结构退化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岌岌可危。“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少了,价格越来越贵了。”柴志爱感叹道。
因此,生态修复大黄鱼资源迫在眉睫,人工驯化养殖与繁育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成熟,增殖放流同步开展,现代海洋牧场应运而生。
作为水产种业的“芯片”,鱼类种苗繁育技术发展是保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2007年,宁波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而后,技术人员成功在岱衢族大黄鱼原产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种活体,并培育出1000余尾苗种。
记者走进位于高泥村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车间,一排排整齐的大水池里游动着各类鱼苗,形状各异。
“我们先后繁育出银鲳鱼、大黄鱼、黄姑鱼等26个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5项。”该苗种公司总经理徐万土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5000余万尾大黄鱼的苗种在上半年基本售完,只留下不同的繁育品种做科研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生”的大黄鱼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出水即死”的魔咒,为当地老百姓游出了一条致富路。
“我们通过模拟黄鱼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结合循环水处理、暂养保活、活氧运输等技术攻关克难,从起捕上岸到快递运输,可以保证24小时鲜活到家。”同样位于高泥村的食品加工公司——宁波西沪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华安边向记者介绍边现场演示。他先是将大黄鱼小心翼翼地捞出,快速装进塑料袋里,随即进行封口并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最后放进保温箱里,打包发货。
通常情况下,上市的鲜活大黄鱼单条价格在几百元不等,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依托该育苗技术,柴志爱和村里其他渔民信心大增,高泥村很快发展成为“浙江省黄鱼养殖第一村”。如今,海里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高泥村是浙江省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养殖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下一步,该村所在的乡镇还将打造集 “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洋娱乐”于一体的全场景融入式与文化休闲体验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大平台,用渔旅融合的方式探索共富新路径。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宁波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截至2022年,宁波市累计供应增殖放流岱衢族大黄鱼苗种近3亿尾。经增殖放流资源评估,大黄鱼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可达1:2.9,海洋天然资源的恢复效果明显。
宁波作为海洋大市,千百年来的耕海牧渔、踏浪而歌,滋养了绚丽灿烂的海洋渔文化,也为海洋牧场的持续精耕打下了扎实基础。“从最初的人工渔礁建设、海珍品增殖适应性试验研究,到目前的增殖休闲复合型海洋牧场建设,宁波正充分释放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实现以海洋牧场为核心的全域产业价值。”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申屠基康表示。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统筹:陶玉德
策划:李红笛 陈金莲
记者:刘欣莹 丁可(实习生) 孙芝丹(实习生)
视频:俞烨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贾玲“100斤减肥食谱” 普通人能“抄作业”吗?
- 从便秘看老年人健康状况
- 第二十四届(2023)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在连云港开幕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获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首揭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 吃荔枝别贪多 小心吃出急性脑炎
- 《典籍里的中国2》越王勾践上演“绝地反击”
- 主宾国法国将在服贸会期间举办体育等三大主题活动
- 山东胶州剪纸艺人“纸上生花” 方寸之间展现指尖艺术
- “90后”柴烧匠人:烧制“为白茶而生”的茶器
- 浙江这座小城,竟把草帽“戴进”了巴黎奥运会!
- 探营岭南花卉市场:蝴蝶兰年桔价格略上涨 销售仍火爆
- 埃及将对超1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
- 交汇点评|运河脉动千年 奔涌文化新潮
- 6月兰州现制现售食品合格率高
- 拄拐行医30年 独腿村医成村民的“医靠”
- 吉林提速“智改数转”进程 为振兴发展添活力
- 曼海姆再次发生持刀袭击 德国选择党一名地方候选人被伤
- 多国红十字会代表贵州研讨韧性社区建设
- 杭州:唤醒人防老空间服务民生
- 泰国将增加赴泰航班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 热门推荐
-
- 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将在南宁举行
- 青藏铁路西格段将于今年全部完成提质改造
-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 各地为何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福建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超九千亿元 民企进出口规模扩大
- (新春走基层)“福鹿雪国号”春运首发 开启新春冰雪之旅
- 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开启大升温模式 江南多地气温接近30℃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信用修复功能
- 安徽繁昌人字洞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发布
- 浙江:轨道交通串联山海 添墨“千万工程”新画卷
- 睡眠窒息症是一种什么病?
- 澳大利亚近90万民众面临“房贷悬崖”
- 乌议员:泽连斯基办公室“差点被击中”
- 广东机场工程建设提速 将打造“轨道上的世界级机场群”
- “健康中国川渝号”系列健康列车在蓉首发 将为民众提供健康服务
- 津子围:书写新城乡写作的时代印记
- 电影《深海之光》开机 展现新时代科学家风采
- 电影《父亲在远方》在乌鲁木齐首映
- 2024年北京市公园游览年票开始发售 线上线下均可办理
- 中新教育丨“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焕新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