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绿美保护地 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
中新网广州10月11日电 题:广东建设绿美保护地 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近年来,广东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广东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自然保护地不但要更绿,还要更美。今年2月底正式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划定了路线图和任务表。该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等“六大行动”。《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则提出,积极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绿美保护地建设的缩影之一。成群的鸥鹭、雁鸭类嬉水觅食、悠然自得……日前,记者走进福田红树林湿地,只见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清波荡漾,群鹭翩跹起舞。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部,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态资源丰富,包括高等植物249种、鸟类260多种。区内珍稀天然红树林蜿蜒曲折,林带长约6公里。
近年来,为大力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深圳因地制宜开展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清理外来物种、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恢复本土红树植物面积近10公顷,形成人工滩涂。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明珠”。广东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全省红树林全部被纳入生态红线保护,其中被纳入自然保护地的红树林面积约6805.82公顷,占比63.97%。目前,广东省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
当前,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珍稀物种频现各大自然保护地
从珠三角各大城市,到粤东西北地区,放眼整个广东,珍稀物种遍布于广东各个自然保护地。
近期,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2头中华鬣羚同框的画面,“刷爆”朋友圈;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在保护区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方发现了金斑喙凤蝶新的栖息地,并拍摄下高清珍贵影像;惠州、韶关、梅州等多地保护区陆续发现中华穿山甲……全省范围内,新记录、新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广东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一批监测样地和样线,作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永久观察点,形成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相继布设红外线监测设备总数3600多台,拍摄记录到中华穿山甲、黑熊、藏酋猴、白鹇、黄腹角雉等100多种野生动物。
经过多年努力,广东省建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是全国唯一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广东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初具规模,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生态系统、重要自然遗产、典型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系统性保护,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根据国家林草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广东省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已被列入候选区。其中,南岭国家公园设立材料已于今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会。
加大财政投入 推动保护地整合优化
近年来,广东省及各市县财政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投入,有关地市和县区在自然保护地机构设置方面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监测和自然教育能力持续提升,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公众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
2022年至2023年,国家林草局安排广东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财政资金0.836亿元,用于提升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生态监测等方面能力。广东连续多年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列入省级涉农资金优先支持考核工作任务。2020年至2023年累计安排国家公园建设专项资金3.7亿元,2021年至2023年累计安排7.22亿元(含涉农资金)支持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资源监测等工作。
按照国家林草局部署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广东省将现有的1361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1073处(含拟新建),其中,自然保护区250处,自然公园823处,总面积297万公顷。整合优化后的1073处自然保护地中,已有803处按照要求成立管护机构,完成率74.8%,为进一步健全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任重而道远。《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显示,广东将持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推动南岭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生态景观营造,打造多彩岭南山地,建设一批示范性保护地;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彰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绿色名片,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植物园、树木园。
同时,广东将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加快红树林营造修复,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全面提升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何以中国 | 解码文创 看中华文脉源远流长——“五星出东方”叩开时光之门系列综述之三
- 自然地理生态影响下的唐代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 欧亚大陆丝绸文物精品首次在湖北展出
- 前3月广州海关累计查获各类“异宠”2564只
- 越来越年轻的非遗——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观察
- 强雷阵雨来袭 英国发布黄色预警
- 【图解】超1.3万亿元!以旧换新“换”出消费新动能
- 西宁年售电量历史性突破600亿千瓦时 “绿电”占比超74%
-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开通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
- 份额跌至17% 日系汽车品牌在华失速
- 首期戏剧表演人才研修班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 广交会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 粤绿电市场主体数量逾600家
- 长沙国际车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技术
- 升温驶入快车道!全国回暖进程图发布 看哪些地方将冲击30℃
- (寻味中华|文博)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碑
- 长江读书节第四届讲书人大赛启动
- 受强降雨影响 辽宁葫芦岛4个村通信中断
- 国际劳工大会一幕:以色列代表发言,多国代表起身离席!
- 上海市中心繁华商圈腾起光影巨龙 数字年画融入民俗艺术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牵头制定国际临床指南 填补“拇外翻微创治疗”领域空白
- 热门推荐
-
- 广西8个新近对外开放泊位正式投产运营
- 二十四节气:露从今夜白 秋向此时分
-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7.2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
- 全国“四季村晚”走进福建福安:连家灯火 幸福渔歌
- 云南暂停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乌克兰总统称已与欧盟委员会就启动乌入盟谈判达成政治决定
- 故宫古建也“穿”麻
- 全国劳模工地“讲课”:多学多问,认真做好点滴小事
- 泰国工业部部长率团赴中部博览会寻商机
- 山西发现唐代砖室墓 丰富太原地区墓室平面形状主流形式
- (第七届进博会)前瞻:扩大开放期待新举措
- 做“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
- 美年健康举办医疗健康行业AI创新创业大赛,加快推进AIGC及大模型战略落地
-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红盘收官
- “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
- 从福建出发:“丝路海运”成“黄金水道”
-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国分论坛在曼谷举行
- 男子驾车撞唐宁街大门被捕 伦敦警方:与恐怖活动无关
- 为患者“拼一次”(平行病历)
- 考试压力山大?试试这招赶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