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圆一个“赛车梦”
“获得全国总冠军的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年9月21日,安徽合肥。主持人的声音在比赛场馆中回荡,候场区紧跟着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北京理工大学路特斯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的成员们兴奋不已,一起抬着爱车,欢呼着冲向领奖台。
这是车队继2017、2018、2020和2021赛季之后,第5次站上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FSAC)的最高领奖台,也是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实现三连冠,创造了历史记录。
这支创建于2015年的车队,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精工书院、徐特立书院等各个学院的本、硕、博学生,是一支以“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瞄向无人车辆高端技术前沿的科技创新团队。
从图纸到赛车
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工程训练中心,有个摆满各种零件的工作室,“灰鲨”系列赛车就诞生于此。
“热爱”几乎是所有队员加入车队的初衷,他们的梦想很纯粹,那就是设计并制造出可以平稳且快速跑动的赛车。
制造一辆赛车从图纸设计开始。车队通过分析上一赛季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每个模块的最佳位置以及需要的零件数量和尺寸。“一辆方程式赛车一般需要几千个零件,大部分都由我们自行设计。”车队队长、机械与车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冯恒阳介绍。
有了图纸,便可以着手实操。从编写代码、建模仿真,到制造机械、组装车辆,再到最后的车辆调试,各种挫折和挑战接踵而至。
“在工作室坐一整天都找不到电路板故障的原因是家常便饭,短短的几行代码有时甚至需要改几天。”以冯恒阳所在的电控组为例,电路板无法工作、图纸与实物不符、代码无法运行等等,都是十分普遍又较难解决的问题,这当中牵扯到许多因素,只能通过不断试错,一点一点调整、一点一点改进。
每次的试车环节都恰好赶在酷暑,夏日的阳光炙烤着队员们的脸庞,汗水顺着额头滴落。他们有的蹲靠在墙角,不停敲击键盘;有的围绕在赛车旁,不断测试零件,当赛车“嗡”地一声发动引擎并向前行驶时,之前所有的焦虑、迷茫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车队成员眼神里洋溢的幸福和喜悦。“从电脑图纸到成百上千个小零件,再到成为一辆真正的赛车,这个过程令我们十分有成就感。”冯恒阳说道。
从个人到团队
有人操作赛车的按钮和旋钮,有人负责向裁判展示材料,有人协助主操纵员完成一些任务,还有人在外场随时待命……这是车队在比赛中过车检的场景,也是车队团结合作的缩影。
造一辆赛车并不容易。幸运的是,这不只是一个人的目标,而是整个车队的梦想。
“这不是一场单打独斗,而是车队里机械、电驱动、电控、无人系统四个技术组别的共同合作。”有了机械组设计的转向、制动、悬挂等机械部件,赛车才有了“身体”;有了电驱动组设计的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箱,赛车才有了“心脏”;有了无人系统组设计的无人驾驶系统的算法,赛车才有了“大脑”;而电控组则用线束设计,像“神经”一般将赛车各个部分串联起来。
当遇到问题时,大家也是一起商量着解决。冯恒阳说:“当遇到不合理的情况时,有人会用万用表测量关键部位的电压值,与理论计算的值进行对比;还有人会查看原理图,分析哪些条件下会出现关键的电压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综合分析后,大家会检查焊接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是否有元件损坏等。”将赛车内部复杂且众多的线路精确匹配每一个插头,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采集赛车状态与其对应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多人配合。
对冯恒阳来说,“团结的拼搏精神”是车队带给他最宝贵的财富。
从独赢到共赢
车队的目标,不仅是赢得比赛,也是为了在无人驾驶领域实现技术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
车队通过开源简单稳定的算法,构建开源数据集FSACOCO,帮助参与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赛事的车队在无人系统层面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据冯恒阳介绍,自数据集开源以来,FSACOCO数据集已被多家车队使用,并得到了来自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数据集支持。团队通过开源数据平台进行目标检测算法的训练,在感知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极致的性能、稳定的控制、可靠的驾驶”是车队一直以来的追求,从“灰鲨pre”到“灰鲨Ⅵ”,赛车的性能每年都会提升。
车队陆续突破了模块化全线控底盘与动力学控制、无人驾驶系统虚拟样机全栈仿真等关键技术,赛车的速度、可靠性和控制的准确性、稳定性等取得了大幅优化。
冯恒阳介绍,在这个赛季,车队将继续在“感知”“控制”“规划”方面下功夫,通过提升车辆避障能力、修正偏离轨道的灵敏性以及提升规划路线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赛车的速度和稳定性。
车队走过8年,陪伴和见证着每一名队员的成长。
在这里,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还有课堂之外的技能实践,对行业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不少队员都因此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将“热爱”延续了下去。身为队长的冯恒阳转读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主攻无人驾驶领域;很多已经离开车队的前辈,也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无人驾驶领域的创新研究。
眼下,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即将开启,这支来自北理的团队也将继续用热爱去描绘创新的青春底色。
实习生 杨紫琳 范子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南新乡推进黄河非遗转化 去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669万元
- 部分自媒体误读入学政策 北京市教委回应
- 英“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出故障 将缺席北约最大军演
- “福满海丝 闽韵流芳”文旅专场演出向海内外观众展现“福”文化的深厚底蕴
- 山西回应“中考部分考区英语听力内容不能正常播放”:未完成听力考试考区重考
- 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
- 伊朗最高领袖发文:希望莱希及随行官员平安回家
- 宁夏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 中韩海上客运恢复运行
- 如何精准调配水资源?数字孪生为灌区装上“智慧大脑”
- 山西电网2024年15项迎峰度冬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 合肥发布最新空间规划 明确3个核心功能定位
- 重庆新建最大高铁站举行劳动竞赛
- 吉林栖息地保护成效显著 水鸟云集虎豹不断扩大领地
- 进校园、数字化,“冷门绝学”如何热起来?
- 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国潮品牌榜单
- 内蒙古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创新地方猪产业“芯片”
- 甘肃“量身定制”为世界讲“敦煌故事”
- 冬季进补原则:虚者补之,寒者温之
- 热门推荐
-
- “巴西文化人士中国行”在京启动
- 进博会展现“健康未来”
- 郑泽光会见伯明翰市长拉尔 就加强友好交流交换意见
- 美国学者:中国进入重要转型期 期待释放更多潜力 | 2023,我的中国记忆
- 利比亚逾1500万平方米区域仍受战争遗留爆炸物影响
- 中新健康|专家:整形外科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 “试验田”里办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揭牌
- 上海社区医院“备战”:启用近2600间发热门诊 监测中高风险人群
- 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首席舞者辛颖:艺术总是在不断被加入
- 宁夏:端午元素列车吸引旅客
- “震撼世界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主题展”天津开展
- 免签入境游“热度”持续增长 政策利好“变现” 需求潜力释放
- 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拜会泰国总理并转交赈灾善款
- 江西庐山:金银花产业铺就百姓致富路
- (“一带一路”10周年)专访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共建“一带一路”助中东国家经济迈向多元化
- 外媒称以军猛烈空袭加沙全境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加沙面临“彻底崩溃”
- 联合国官员常启德:空气污染可以预防和逆转
- 广西富川脐橙走向海外市场
- 海南加紧恢复因台风受损的农村水电通讯线路
- 广州年花“藏宝图” 发布 可供应年花超1800万盆(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