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书写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答卷”?
中新网重庆9月14日电 题:重庆如何书写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答卷”?
作者 钟旖 张旭
俯瞰中国大地,有一条“巨龙”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既以磅礴之姿挽起高山大海,也以包容之态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它就是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千百年来,巴渝人民与长江互相依赖、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立足新时代,重庆如何书写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答卷”?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上游担当”。
探溯,不尽长江滚滚来
9月12日,在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文化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首届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召开。这一文化交流平台,旨在共同讲好“长江故事”“中国故事”,增加长江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评价,黄河、长江交相辉映,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直言,长江流域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重要的发明和对人类的贡献。其中,巴山蜀水间形成的文化,既有跟中华其他区域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也有独特性。
历史无数次验证,大河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系。
长江横贯重庆全境,流程691公里。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这座城市因长江而生,也因长江而兴,在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浸润下,积淀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特别是长江三峡,作为长江标志性河段,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在长江文化中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影响力、美誉度。
在8.24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大地上,204万年前,以“巫山人”为代表的巴渝先民造就了绵延不绝的人类生存发展史;商周时期,巴人以坚毅劲勇的精神立国;唐宋时期,三峡诗词唱响中国古典文学高峰,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长江沿岸数十座宋元(蒙)山城遗址群见证了巴渝先民的忠义勇为;明清时期,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工商航运中心……
当人们寻迹江流万古,更加理解葛剑雄所说:“未来的长江文明将持续发展,可以继续跟黄河文明交相辉映,奠定中华文明的强大的基础。”
不辍,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看来,认识长江文明,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时、空两个方面去比较、认知。不仅要从古代寻根溯源,还要让长江文明从学者研究的书斋中“走出来”。
诚然,赓续历史文脉从来不能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重庆已在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的路上笃行致远。数据显示,重庆现有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513处、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长江文化”名片被一次次擦亮。
“大家跨过这条线,就走到了历史上。”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云阳张飞庙前,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陈昀提醒到。他说的“线”,一侧是古代的石条、一侧是现代的石砖。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2003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张飞庙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被迁移至距离原址32公里的云阳新城对岸。这也令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三峡文物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此类“保护”,在重庆不胜枚举。
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介绍,作为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文物保护工程,三峡文物保护分前三峡、后三峡两个阶段,跨度30年,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966项,建立了三峡人文历史新坐标,建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综合性公共博物馆17座。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长江文化考古和研究,围绕当地长江流域人类起源、巴文化、宋元山城遗址等重点考古领域,实施考古发掘项目603项,出土文物18万件,抢救修复文物1.3万余件,建立了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系统展示了长江文明和三峡文化。巫山大溪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老鼓楼衙署遗址、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细数文润千年,重庆之成果不仅延伸了中国史前文明历史轴线,也实证了中华文明融合发展历程。
向前,直挂云帆济沧海
就在近一个月前的8月16日,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启动新一轮主动性考古发掘。这已是自1985年遗址出土东亚地区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后,时隔十余年启动的第五阶段发掘工作。
从1984年第一次发掘就带队参与的考古专家黄万波再次“出征”。91岁的他精神矍铄,对“新发现”依旧渴望。
是这样的,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之路从来就没有“终点”。
近年来,重庆把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任务,奋力打造“承千年文脉、铸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论坛上,首次亮相的“长江文明书馆”是长江流域第一个将沿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库类出版物收集齐全的书馆,截至目前,已收集到相关书籍2200余册、古籍和文献20余种。这些传承发展长江文化的珍贵文献,将成为延续历史文脉的载体。
加速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进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文旅地标和非遗基地,举办世界大河歌会等一批文化活动,形成一批长江沿线重要文化品牌……
重庆正坚持以保护长江重庆段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干,利用其扩散影响效应,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生动呈现长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以论坛为契机,与长江沿线各兄弟省(区、市)加强文化交流互动,系统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研究阐释长江文化丰富内涵,推进长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使长江文化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
正如《长江之歌》所描述,长江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既是无穷的源泉,又有母亲的情怀,“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引航员的春节特写:“只要有任务,我们就出发”
- 通讯:“童话小城”阿尔山让外界叹服的秘密
- 深耕文保一线30年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宇飞建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让春天从窗外走进心里
- 青海油田多措施提升气井生产能力 日增气超140万立方米
- 强化反不正当竞争见实效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立案1.29万件
- 广西南宁市市长就停车服务问题向公众道歉
- 高温来袭 关于中暑的常识要了解
- 青年乡贤“回巢”报桑梓 托起“香榧之乡”共富梦
- 20人死亡、近2000名囚犯越狱!塞拉利昂多地遭袭
- 中国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57%
- 乌克兰发起反攻?泽连斯基、普京表态
- 昔日青海首富又涉刑事案 曾开直升机回家
- 中石油北京项目管理公司:胡继勇已不再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
- 安徽马鞍山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零元学剪辑骗局盯上老年人
- 中国“煤都”大同将打造华北最大综合能源基地
- 伊朗谴责美国对也门的空袭 黎巴嫩导弹袭击致以色列2人死亡
- 休病假后月余去世自身疾病不算工伤
- 强降雨天气,十大健康防病提示
- 热门推荐
-
- 丹江口库区周边市县首次联合开展鱼类增殖放流
- 深圳大鹏所城南门城墙发生小范围坍塌 无人员伤亡
- 国产火电耐热材料迈向高端
- 反网暴 听听专家怎么说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财政部: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向地方下拨救灾资金115亿元
- 湖北通山:“四好农村路”串联“山水林田”
- 中经评论:服务“一老一幼” 托起“朝夕幸福”
- 世界唯一女性文字“走”出纸张 “相遇”时尚融入现代生活
- 聚焦共性与个性 “全球首发”国际文学对谈举办
- 医美行业套路深,这些坑你别踩
- 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在廊坊启幕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已致10人死亡 尚有1人被困
- 北京环球影城年卡今日开售,2023年春夏两季主题活动首次剧透
- 百名专家齐聚青海化隆 研究探索旅游地学发展新思路
- 黑龙江省发展冷水鱼“芯片” 向全国采购水产苗种1.4亿尾
- 人工智能:如何为残障人士“智”造未来?
- 中华慈孝文化节首开“团圆公交” 让爱回家圆梦“慈孝”
- 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 山东以科技创新为翼 助力装备制造业蓄势腾飞
- 盗窃旅客巨额现金拒不认罪 犯罪嫌疑人被铁路警方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