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研学市场 给孩子们一个“边游边学”的研学之旅
给孩子们一个“边游边学”的研学之旅
今年暑假,研学游异常火爆,各旅游城市都不乏全国中小学生暑期研学队伍的身影。而随着研学游热度攀升,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团价过高、导游资质、“游而不学”,甚至一些研学团拍个照、打个卡就走,让孩子们“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今年暑期结束,研学游是时候降降温,冷静思考:如何真正做到“边游边学”,让学生们可以满载而归。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
政策方面,自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时至今日,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如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都发布了研学相关政策,在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都有更多支持。而各个省、市对研学旅行、劳动实践也越来越重视,学校、老师、家长更是乐于学生走出教室,去更广阔的天地边游边学。
针对这些需求,旅游机构在假期将研学旅行、研学游作为主打产品推出、销售。有数据显示,2019年研学旅行人数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到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今年以来,假期游客出行量激增,暑假尤甚。
携程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研学游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热门选择。2023年研学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7月订单量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研学旅行相关企业2.3万余家,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推动下,今年前7个月新增注册企业同比上涨78.4%。预计到2026年,我国研学游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
研学游“吐槽”层出不穷
《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2023年暑期研学游,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是北京市,主要是北京的研学团把参观高校作为亮点,价格也比其他城市研学团贵,一些研学机构甚至打广告号称“与清华大学官方合作”以招徕客户。
河南的刘女士给正读高中的儿子报名了一个6880元的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孩子说读书没有目标,我们就想让他到北京的高校逛一逛、看一看,感受一下学习氛围,也激励他更加努力”。刘女士告诉记者,报名的研学项目里包含全天的清华大学参观,但最后机构以未预约成功为由,仅带孩子围着清华大学走了半圈,与校门合影就结束了。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类似“吐槽”层出不穷。
尽管如此,记者搜索发现,国庆节假期的研学游报名依旧热度不减。大部分机构推出的五天活动,每人收费5000~6000元,主要安排学生参观清华大学、故宫、圆明园和八达岭长城等。记者查询清华大学官网发现,清华大学并没有举办研学活动的通知。个人参观可提前7日通过“参观清华”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团队参观可提前14日通过“清华大学保卫部”网站 “校园参观预约”栏目进行预约,而预约主体须为中小学或教育主管部门。
事实上,8月6日,清华大学就结束了暑期参观预约,目前只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可继续开放校园参观。
而在7月末,北京大学曾发通报称,一支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万元。经研究,北京大学关闭了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不再具有预约本人及同行人员权限。
“遇到特殊情况进不了清华、北大怎么办?”有家长对国庆节假期研学团提出疑问。该旅游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我们以往的实践经验,清华、北大至少能进一所。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将协调安排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名校。”
越火越需要规范
2019年在研学机构工作过的周先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洽家长、安排带队老师。“50名学生配一名讲解老师。”据周先生介绍,尽管现在配置老师人数有所增加,但几十名学生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还是较高。而近年来,研学事故屡见不鲜:车辆突发故障,43名研学小学生被困高速;12岁少年在某景区被石制灯具砸中身亡;16岁学生暑期参加沙漠探险研学中暑,因未及时发现而身亡;参加研学游的小学生睡在过道……研学游,亟待行业规范。
更令家长疑惑的是,研学市场并未对教师的个人资质进行硬性要求。“一些带队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更没有导游证、急救证,孩子出门在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女士说,北京7月底暴雨,儿子正好在北京跟团研学,她在河南担惊受怕,一天给儿子打了十几通电话。
2022年,人社部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意味着研学老师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证”。然而有媒体曝光,这种“研学旅行指导师”也存在猫腻,考取该证书需要报名、培训学习、参加理论实践考试等步骤,相应的,市场上出现了众多“考证培训机构”,号称花钱能买考试真题,甚至不用考试就能直接拿证。
对于研学游过程中出现的乱象问题,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研学活动,还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因此执法部门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旅游服务对其进行管理。
针对研学游门槛较低,“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期待未来从研学游从业人员的资质到安全性,都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加强对研学项目的监管,还孩子们一个“边游边学”的研学之旅。
工人日报 徐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李汶翰徐若晗首次担纲大银幕男女主:不紧张但有遗憾
- 2024桂林艺术节开幕 中外艺术家共赴山水之约
- 携手北三县 北京通州六大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 小小徽章,传递团结与友谊(奥运纵横)
- 【在希望的田野上】“数字大田”里的春耕
- 安徽芜宣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 上海地铁“闸机常开门”新增18座车站,首个工作日情况如何?
- 长三角地区本轮降雨进入最强时段 降水降温齐“上岗”
- 亚洲最大规模MR混合现实数字艺术展亮相天津美术馆
- (中国新貌)上海铁路变迁折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当“做号党”盯上外卖员,别让“假流量”伤害真劳动者
- 天津14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走出去”工程 获海外出版商高度评价
- 一派好“丰”景!全国秋粮收获过半 主产区进入收获高峰
- 上海持续优化“沪惠保”方案 两年多累计赔付超11亿元惠及数十万个家庭
- 一年内向乌克兰提供百万发炮弹?欧洲恐做不到
- “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在巴黎揭幕
- 三峡电站投产发电20年 累计发出清洁电能超16000亿千瓦时
- 欧盟26国警告以色列不要进攻拉法 呼吁立即停火
- 尚小珂:华创杯给了我们“被看见”的机会
- “暖”用品线上线下热销 外卖暖宝宝订单激增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5500亿千瓦时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AEO互认安排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荣获第八届中国卓越IR评选“最佳资本市场沟通奖”
- 全国首场“小小金话筒”儿童青少年文化艺术展示交流活动在京举办
- 呼伦贝尔市域公用品牌发布 欲打造生态高端品牌
- 国家医保局驳斥集采影响创新:高价格不一定带来真创新
- 高温来袭请收好这份防护贴士
- 中韩钢铁“大腕”强强联手 投资超41亿元钢铁项目投产
- 央视财经评论丨新春开新局 读懂中国经济信心
- 日本自卫队基地枪击已致1人死亡 18岁自卫队员被捕
- 凡人善举传递感动力量 为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他们点赞
- 北京轨道交通开启“刷掌”进站 科技提供乘车新方式
- 三部门:202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
- 福建漳州边检助力今年首艘菜籽船通关
- 美媒:4人闯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场地安全屏障后被捕
- 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 今年前10个月河南接待游客8.82亿人次
- 展现最新文学现场 张莉主编2022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在京发布
- 国际组织负责人称加沙77%巴勒斯坦人缺乏基本救济物资
-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 南铁返程客流持续增长将迎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