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份工作”还是坚持“找到理想工作” 年轻人该如何选择
一直将考进体制内单位视为理想工作的硕士毕业生张炎,在考编频繁受挫后“看开了”。
最近,她如愿入职了一家待遇还不错的药企,尽管可能是需要穿无菌服下车间操作制药机器的岗位,她也认为“在当下很满意了”。
与张炎的选择不同,西部一所高校艺术专业硕士毕业生吴星允的心态是“高不成也不将就”。在她看来,“学了这么多年,还是想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让硕士学历发挥最大的价值”。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提到,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还是存在的,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
像张炎和吴星允一样面对先“有份工作”和找到“理想工作”情况的年轻人都不在少数。他们该如何选择?
“要求可以稍微低一点,但不能完全没有”
今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相关专业硕士毕业,张炎觉得,“研究生毕业只要不太挑,其实都能找到工作,只是大家不想随便找,还是更倾向待遇福利好、稳定的工作”。
在班级群中,老师曾转来一家养殖公司的招聘公告,但并没有几个人有去的意向。张炎坦言,“大部分同学不太想去搞养殖”。在她看来,这样设限只是对自己的工作有要求,“要求可以稍微低一点,但不能完全没有”。
张炎设想的理想工作和许多毕业生一样,考进体制内单位。她参加过青岛市市北区的一次人才引进考试,40人的岗位有1万人报名,报录比高达250∶1。
后来,她“看开了”。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她觉得,未来几年或许情况会越发难以预料。“如果继续保留应届生身份全职考公考编,很可能得不偿失。遇到待遇不错的公司,我会选择先工作,有了保底,压力就不会太大了。”
不久前,吴星允告别大学,搬进了短租屋,备考四川师范大学辅导员的招聘考试。为了发挥硕士学历这一优势,她倾向报考限研究生学历的事业单位和高校辅导员。
除了考编,吴星允也尝试向一些国企投递简历,但由于专业所限,国企招聘中很少有相匹配的岗位。她感觉自己处在找工作“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实际上,吴星允本科毕业后曾经到一家传媒公司做编导工作。她设想过再回到传媒行业,却“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如果一份工作本科毕业时就能胜任,那我为什么要来读研?我读研的价值在哪里?”
作为一名95后,吴星允买东西追求高性价比。在她看来,“找工作也一样,总是想继续发挥专业优势”。
几年前,陈西木想通过博士后进站避开毕业当年的就业潮,可没想到,本应在去年年底出站的她撞上了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她不得不选择延期出站。“经历了一圈才发现,博士后出站更难找工作。”
自硕士研究生阶段起,陈西木就把课题方向选在了农林技术领域。9年时间里,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发深入。“钻研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想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
去年10月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陈西木踏上了求职的“坎坷路”。她发现,很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并不是她想报考就能报考的。她无奈地说,自己甚至不在招聘范围内,“这些单位要么只招应届生,要么针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招聘。刚出站的博士后既不属于应届生,也还不具备招聘高层次人才所要求的职称和丰富经验,只有极少数单位会明确写出博士后优先。我们这个小群体好像被遗忘了”。
无法应聘自己心仪的科研院所,陈西木又“转战”一些区县事业单位。在严格的专业限制下,她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即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以上)、不限户籍的岗位,考试内容和她的科研方向毫不相关。她觉得,“应聘这样的岗位,我肯定没有优势”。
“把握时机,先就业再择业”
张炎也后悔过。她回忆说,自己本科毕业时,一些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公司正处于发展初期,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如果当时直接工作,要比现在顺利得多”。
受疫情影响,直到今年3月春招季开始,张炎才在群里陆续看到招聘信息。在线下招聘会现场,她发现,“两排生物医药公司快被挤爆了,每位HR手里的简历都足足有5厘米厚”。
幸运的是,张炎被其中一家公司录取。但那时她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想用应届生身份试试看能不能考进体制内”。在屡次考编失利的3个月后,她再次联系了对方企业,但被告知“已经招满了”。
她开始给各个药企的岗位“疯狂”投简历。因为错过了企业招聘的黄金期,虽然她降低了薪资要求,但投出去的简历还是石沉大海。
后来,在被她错过的那家企业的HR处,她得到了好消息。“我经常向这位HR了解企业的招聘动态,那天我说还没找到工作,对方告诉我刚好空出一个职位。”
对这一职位,HR并未详细说明具体工作内容。张炎猜测,“很可能需要穿无菌服下车间操作制药机器,这样的基础工作,很多研究人员不愿意做”。
她的想法改变了,“把握时机,先就业再择业,能找到这样的一份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已经很满足了”。她如愿入职了。
博士毕业当年,陈西木放弃过贵州省某科研单位的工作机会,这对家乡在河北又结婚定居北京的她来说“太远了”。如今求职失利,她坦言,“有时会懊恼当时为什么没有去”。
现在,她已经不对自己设限了。求职近一年,她打碎了自己隔绝体制内外的“罩子”,决定接受“罩子”外的工作。
陈西木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截止到出站,如果还没找到体制内的工作,那就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但她认为,“这只是我遇到的一个就业坎,我选择了先退一步”。目前,她在等两家企业的面试通知,“事业单位、高校、企业、创业,各种工作机会我都愿意尝试”。
在坚持考编的同时,吴星允也开始向没有编制的专科院校、民办高校投递简历,并放宽了地域限制。尽管遇到就业坎,但她觉得,“永远不可能躺平”。“不论最终能不能签到心仪的工作,都不是终点,都得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学历在招聘市场中不是唯一优势”
吴星允觉得自己当下的心态是“不将就”。她说,“不将就的所有源头就是想做自己,想留在喜欢的城市,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想随便作决定。到了这个阶段,还是想找跟自己比较匹配的工作,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追求”。
但陈西木觉得,是“博士后就应该有份好工作”的高期待让她背上了枷锁。如今,她决定放下枷锁,“调整心态、降低预期、相信自己,同时也要保持奋进、发挥价值”。
北京某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处一位老师坦言:“现在博士毕业生的学历降维求职情况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很多博士毕业生找工作时直接和硕士毕业生错位竞争去了。另一方面,普通院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受到了冲击,造成了心态调整上的问题。”
哈尔滨某高校一名就业指导老师也发现,如果高学历毕业生找不到心仪的科研院所工作,通常会降低自己的标准去匹配其他工作,“当学历、专业、课题这样的硬性条件达不到,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但是也会有一些执着于去国企或考公考编的毕业生,存在应试的惯性思维。”她举例,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今年没考上只是因为刷题不够,如果好好复习明年就能上,盲目自信;也有部分同学有“只去体制内、只去热门城市岗位”的执念,而这类单位通常招录结果出来得比较晚,知道结果时已经错过了秋招、春招黄金期很多单位的招聘机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分析说,高校扩招使得高学历求职者不断增加,招聘市场的需求侧没有释放出更多适合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求职者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技能不匹配,都是造成就业压力向高学历求职者传递的原因。
想找一份和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这在毛宇飞看来,是把决定提升学历时的判断用在了当下的求职判断中,“这种判断可能适用于几年前的招聘市场,但在今天并不完全适用”。
他提醒,“学历是一个优势,但在招聘市场中不是唯一优势。招聘者还希望应聘者有工作经验、性格、数字化办公等方面的优势”。
上述哈尔滨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建议,年轻人在确定求职目标时可以拓宽范围,充分把握求职黄金期主动出击、多方投递,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心仪工作的权利,但是职业环境异常多变,单位的招聘规模和要求也随时变化,至少要给自己留好退路;职业生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份工作很难十全十美,可以分几个阶段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时间来得及,最佳的方式是提早谋划,不要到了毕业年级才考虑就业问题,尽早了解职场,通过实习知晓自己在社会中的“行情”,丰富个人履历,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和准备。
面对“先有份工作”和“找理想工作”之间的选择,毛宇飞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年轻人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求职者在学历、经验、技能、绩效等方面达到高水准,而这些是刚刚毕业的求职者很难达到的。
他说:“相比于追求长期的理想目标,应届生首先需要在短期里有一份工作,知道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深入了解行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积累人力资本、专业技能、数字化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为理想工作打好基础。”
(应受访者要求,张炎、吴星允、陈西木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雅丽 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助力全民营养素养提升 学龄儿童营养素养评估应用程序上线
- 新疆再现世界濒危灭绝动物长耳跳鼠引关注
- 探访麻编传承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 专家学者齐聚辽宁朝阳 共话风光设备循环利用
- 在杭留学生走进建德千鹤村 感受“妇女能顶半边天”力量
- 新加坡机场回应国航飞机发动机起火:人员均已安全撤离
- 文创雪糕“出圈”的启示
-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 加拿大媒体指总理特鲁多度假实际开支远远高于报告金额
- 山西兴县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已致7死11伤
- 榴莲壳陈皮红枣煲瘦肉
- 重庆一教师在餐馆酒后咬伤学生耳朵 警方:行拘10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08亿美元
- 温州瑞安塘下镇一民房发生火灾 两名被困群众经抢救无效死亡
- 南部及东部沿海有较强风雨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 美媒:特朗普前律师“绝望地”呼吁特朗普支付法律费用
- 滴滴发布2024年春运安全出行保障公告 联合多地警方保障春运安全
- 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全国首个域级城市大脑白皮书
-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地区海域7.0级强震引发局地海啸
- 逾百位两岸知名作家和高校青年厦门共话两岸文学交流合作
- 热门推荐
-
- 多大的雨是暴雨?为何大暴雨经常下在“局地”?
- 上海入境游升温彰显“首站”实力
- 十一假期黄山市对外地游客自驾车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
-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便民地图”:打通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 美防长入院治疗 美国防部:正在康复 有望当天恢复履职
- 访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最强算脑”如何服务发展?
- 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盛大启幕 121岁的青岛啤酒“鲜”体验
- 行走河东,探寻非遗“文明密码”
- “一米视角”看南京
- 【图解】前10个月中国外贸质升量稳 36万亿如何做到?
- 2023美育中国古典舞论坛举行 促进校园美育发展
- 中国纺织业“活化石”海南黎锦亮相巴黎时装周
- 德国“农企天团”访丝路寒旱农业:得天独厚 充满商机
- 作业设计越用心 孩子假期越从容多彩
- 李可染画院宋庄院首期“有君堂艺术沙龙”举行
- 总台专访丨加拿大学者:应调查“北溪”爆炸真相 美国不能对外界质疑置之不理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价格波动监测
- 突发!美国一波音客机起飞时发动机罩脱落
- 中国用事实揭穿西方“中国威胁”谎言
- 【一线·劳动者风采】“我还是那个收电费的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