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北部山区农田抗旱记
7月11日,头伏当夜,大雨下了半宿,第二天又是一个阴天。这场覆盖华北大部分地区的大雨,让夏天的高温短暂退去。
降雨为农作物生长带来了更充沛的水分,华北平原上,高大、茁壮的玉米进入了孕穗的关键时刻,一年的丰收在望。
很少有人知道,在华北北部,茫茫燕山山脉中,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高温和干旱,那里的许多玉米长得还不到小腿高。
和广袤的华北平原相比,北部山区的农田面积并不大,以山坡旱地生产为主的雨养农业,产量也不算高。
但对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来说,这场从春季到夏季的高温,影响着他们一整年的收入。这一季,格外的漫长。
漫长的旱季
7月9日上午,太阳照得人有些睁不开眼睛,几名留守妇女站在河北省滦平县云盘山村村口,无奈地望着村外农田里稀稀拉拉的玉米苗。从春季下种开始,一直到入伏前,近三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
这场华北北部的高温干旱,从春天延续至今,其实早有征兆。应急管理部、国家气象局等多部门对2023年5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分析中显示,“5月份,西南大部、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土壤中度以上缺墒。”
对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过于漫长的旱季,让靠天吃饭的旱地农业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在云盘山村里,人们房前屋后种植的玉米、蔬菜,还保持着正常长势,这得益于村民们不间断地浇灌。
但山坡上很难引水浇灌土地。尽管他们的土地距离滦河不远,但旱地中缺少引水灌溉设施,而且旱季的河水也在缩减,大量农田依然要依靠自然降水。
中午时分,记者在村外的一处坡地上看到,这里的玉米远比村庄里灌溉过的低矮,最高的不过半米,大部分只有二三十厘米,“往年这个时候,玉米应该一人多高了,地里早就进不去人了,今年不行。”一位村民说。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旱的情况。”在隆化县小黄旗村,60多岁的陈文远说,“记忆中,没遇到过这么热、这么旱的年景。”
陈文远家里有九亩地,都是旱地,全部种了玉米,而雨水是否能够及时到来,关系着今年能不能有收成,“前些天报了好几次下雨,结果我们村里都没下,如果能早点下雨,应该能多收一点。”
消失的深绿色
从北京往北,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连接处,燕山起伏不定,高山丘陵伴随着盆地谷地,是燕山主要的农耕区。这里的春季往往干旱少雨,夏季则雨水丰沛,气候凉爽,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是典型的山区雨养农业。
在承德隆化县碾子沟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地玉米大多在春末夏初的谷雨前后播种,一直到九十月份收获,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雨季,纯粹依靠自然降水的旱地上,玉米产量最高能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低的时候也有八九百斤。
玉米是相对耐旱的作物,但2023年春夏之间的这场干旱和高温,持续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在滦平县云盘山村,一位村民走进干枯的农田,但没过多久,就扭头离开了。她家里种着二十多亩旱地玉米,高温干旱之下,一块地里只有零星的玉米苗,甚至连草都不怎么长,而往年,这时候她已经锄了很多遍草。
在河北丰宁县凤山镇东头营村外,沿着隆凤线一带,一路连绵的丘陵山坡,从高处俯瞰,同样是一片黄绿色。一层层的梯田上,黄色的土壤中,混杂着不显眼的浅绿,这本不该是盛夏的颜色。
7月初,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副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从锋在承德市丰宁、围场及隆化等地进行生产调研时发现,部分旱作玉米春播后降雨严重偏少,致使玉米发育迟缓、生育期推迟、植株相对弱小,对玉米正常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7月10日,下雨前夕,河北丰宁四间房村外,一条长长的峡谷地中,沙质土壤中,玉米普遍只有十厘米左右,更幼小的,仅仅有几片叶子露出地面。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今年流转了一百多亩地,租金、种子、肥料、农机等投入,大约有七八万元,眼看着都赔进去了。“都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老天爷不下雨,谁也没有办法。”
种子、肥料等农资,一直在涨价,农民种地的成本正在不断提高。隆化县小黄旗村一位村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子要100元左右,底肥要160元左右,整地80元左右,农药20元左右,此外还有追肥、收割等费用,如果只种自己的地,每亩地的成本在四五百元,如果租地种粮,还要再加上一二百元的租地费。
在记者探访的众多村庄中,种地的多是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一位刚满七十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到了六十岁以上,出外打工就没人要了,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干,每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农村养老金又不足以维系生活,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我家里十亩地左右,有时候也种点别人不种的空闲地,一年下来,一亩玉米赚个三五百块,养活我们老两口没问题。”
但这场意料之外的高温干旱,让今年的收入变得不确定起来。
抗旱从春天开始
北方的大山中,并不都是干旱的山坡峡谷,也有纵横的河流和密布的地下水网。这成为对抗这场高温干旱的重要屏障。
在对抗高温干旱时,来自河流和地下的水源,是农民最主要的武器,尤其是紧邻河流的水浇地,高温干旱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在滦平云盘山村,村民们干旱的山坡地不远处,滦河边上的玉米,看起来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玉米已经有一人多高,并开始抽穗。而同样具有浇灌条件的菜地,正在最忙碌的收获期。
每年七八月份,都是北方蔬菜供京的高峰期。7月11日上午,在张家口赤城县雕鹗镇,一处一百多亩的蔬菜田中,几个工人正在盖刚刚结球的菜花,工人告诉记者,这片菜地是大户种植的,当前正在采收期,已经采收了五茬左右,还可以采收三四茬,主要销往北京、江苏等地。
正在采收期的菜花,菜地里一片湿润,菜花的长势格外好,深绿色的菜叶宽大肥。在菜地中央,有一口机井,工人介绍,种菜耗水量大,必须有浇灌条件的地才能种,“这一口机井,随时可以浇灌菜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很小。”
而就在菜地旁,大片的玉米地中,稀稀拉拉的玉米,甚至没有菜花高,工人告诉记者,当地农田中的机井不多,可以浇灌的面积很小,大多数玉米都是旱地种植,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很严重。
从春天开始的高温和干旱,一直在影响着这片华北北部山区的农业和农民们。而抗旱行动,也从春天就已经开始。
承德市一位相关干部告诉记者,连续的高温对承德农作物、树草等带来了严重的旱情。气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承德市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50%,特别是入夏以来,到七月上旬,全市降水量仅有24.1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74.7%。
在采访中,多位村民也表示,从春播到七月上旬,许多地方没有出现过有效降水。“也下过几次,但每次下的特别少,有时候地还没湿,雨就停了。”在云盘山村,一位村民说。
据介绍,承德市已经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为对抗高温干旱给农业和农村带来的影响,“我们已经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累计投入3.78亿元,组织34.5万人开展‘一抗双保’生产自救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降低旱灾影响。”承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地农技人员介绍,当地实施了打井、调水、人工增雨等多种措施抗旱,如在鹰手营子矿区,帮助果农铺设软体集雨水窖,每一个水窖可以为100棵果树提供10天的水源。
在丰宁县,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宁县已经安排紧急抗旱资金1221万元,其中430万元对全县26个乡镇应急抗旱灌溉机井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维修、配套、改造和更新;安排500万元用于维修、新建人饮工程;安排资金238万元,对部分乡镇高标准农田的输水管路、出水口、眼机井进行维修;投入资金53万元购置增雨设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在村庄中,农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抗旱。在赤城县小雕鹗村,一位70岁的农民告诉记者,当地开春以来,一直没有下雨,玉米普遍受到了较重影响。即便是喜欢高温干旱的西瓜,也生长困难,他种了两亩半西瓜,往年都不用浇水,今年已经浇了七次水,“西瓜确实喜欢高温干旱,越热越旱,瓜就越甜,可前提是能活下来才行,太旱了,还是要不断浇水。”
一场透雨能带来什么?
7月11日夜间,高温干旱中的华北北部山区,终于等来了一场大雨,云盘山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雨从晚上10点多开始,一直下到半夜。还有的地方,一直下到了凌晨三四点,“这是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算是场透雨。”
不过,这场大雨是否能挽救受旱的玉米?
“玉米也有生育期,什么时候干什么事,错过了就很难追上。”在赤城县,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下霜早,到九十月份就要收了,现在还有一两个月,有些长势差的,很难长成了。”
但人们仍然没有放弃,这场迟来的雨水,依然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在小黄旗村,一位村民说,下雨后,长势好一点的玉米,或许还能结出些玉米,“肯定比正常的小很多,但多少有点。”
而那些受旱严重、长势不好的玉米,也有继续生存的价值,“下雨后,多少能再长点儿,就算不结玉米,也可以做青贮饲料,卖给养殖场,也能收回部分成本。”在四间房村,村民告诉记者。
“难以预料的极端天气,确实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李从锋说,“入伏后的这场雨,对缓解旱情有所帮助,但在未来,还是要注意防高温干旱带来的持续影响。从目前看,可操作的办法中,首先是集中有限水源,根据玉米不同长势,进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灌后采取浅中耕,减少土壤蒸发。这一点,当地政府和居民也在积极地施行。其次在玉米受干旱影响较轻的地块,应结合灌溉或降水及时追施穗肥。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地块,玉米应该及时喷叶面肥或抗旱剂,促进植株生长。其三,对玉米受干旱影响严重基本绝产的地块,应及时采取青贮措施,或种植蔬菜、小杂粮等短季作物,尽量减少旱灾损失。”
和能浇能排的水浇地相比,旱地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相对更低,如何在未来提升旱地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李从锋说,“未来可以从几方面同时入手,第一要大力完善推进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第二,在旱地农业中,选用和推广耐旱和热敏感性迟钝的玉米,提高抵御干旱高温能力。第三,长期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培肥土壤地力,有助于提高旱地农业的抗逆稳产能力。第四,用好良法,推动玉米抗逆高效生产,提升玉米植株抗逆能力。第五,仍要强化多部门协同的旱灾应急服务机制,增强抗旱综合防灾能力。”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来源:新京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小月饼如何成为“团圆饼”? 中秋节的渊源和习俗
- 第12届学院摄影奖在沈阳启幕 吸引31所高校共145件作品
- 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 2024年春运收官 辽宁省累计发送旅客3718.7万人次
- 河南三门峡渑池一路段发生多车连撞事故 致1死6伤
- 漫画家李昆武:“用画笔为西方朋友送上品尝中国米线的刀叉”
- 吉林:中欧班列运输需求持续旺盛
- 科特迪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已致20死11伤
- 秋菊金桂,暗香入味更养胃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正在核查网上举报信件内容
- 车路云如何一体化发展?业界重庆探讨“中国方案”
- 被拐27年 湖北咸宁小伙终与父母团聚
- (经济观察)全国碳市场释出首次扩容信号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 如何助力诠释“诗画江南”?
- 世界最高水头冲击试验台在哈尔滨投运
- 北京部分高速服务区增配移动充电桩
- 美国多地发生枪击事件 造成至少二十余人伤亡
- 首尔市长吴世勋:期待韩中实现更密切交流
- 政策引导、业态融合 北京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
- “澳中品鉴 中秋盛宴”暨第七届澳大利亚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在悉尼成功举办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对涉嫌试图推翻总统选举佐治亚州结果的指控不认罪
- 美国国会众议院举行议长选举 首轮投票未选出议长
- 去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超四成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辽宁省推介会在沈阳举办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福:甜茶的味道很甜 幸福的滋味更甜
- 绿色消费教育正当时:衣着“绿”起来 生活美起来
- 山东秋季田间见闻:新农具“上天入地”踢好丰收前“临门一脚”
- 广西多措提升边境地区医疗卫生力量
- 2024年巴西小姐出炉 首度颁给 “妈妈”选手
- 湖北神农架野生鸟类增至463种
- 新时尚?成都兴起“绅装骑行”:穿着复古绅士服,骑车打卡特色街区
- 中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启动
- 数据见证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前三季度网络零售拉动消费效应显著
- 铁路12306辟谣“春运提前90天预约抢票”
-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TikTok首席执行官正面回应安全性质疑 听证会现场遭百般刁难
- 中国黄河流域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吊装
- 12月份新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数量过百 持续释放支持网络游戏行业繁荣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
- 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光电传感、汽车激光焊接……武汉科创中心还有这些优势
- 国际最新研究:海绵记录表明全球变暖或已升温超过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