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中传毕业 董丽娜昨日作毕业发言感动网友
“未来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6月28日,中国传媒大学举办2023届毕业典礼,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相关视频经媒体发布后,感动了不少网友。
近日,董丽娜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专访,相比其他健全同学,双目失明的董丽娜为这个学位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我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啃下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
9年读遍图书馆几百本盲文书籍
1984年,董丽娜出生于辽宁大连。不到一岁,她便被诊断为先天性弱视。随着时间推移,董丽娜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亮;慢慢地,她失去了全部的视力。
对于不幸的遭遇,董丽娜却很坦然:“我不觉得我比视力健全的人差。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去上学,我觉得我也可以。”
8岁时,董丽娜来到大连盲聋学校,在这里学习盲文、阅读书籍。“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一个视障人士长大后只能做推拿,学习似乎没什么用。但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来不觉得辛苦。”
在大连盲聋学校就读时,董丽娜每周都会去“那间小小的图书馆”借书。她先是读一些短篇故事,而后又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家》《春》《秋》、长篇小说《简·爱》……砖头厚的盲文书籍,被董丽娜带去教室、带回宿舍,一字一句地读。9年间,董丽娜读遍了图书馆的几百本书籍。
遗憾的是,当时的董丽娜没能和其他健全同龄人一起进入高中,参与高考。为了能自食其力,董丽娜进入当地一所盲人技术学校学习推拿,之后又进入了按摩院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她表示,当推拿师时,最担心未来会一直这样重复下去,一眼能看到头。就这样,当推拿师的3年里,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函授英语学习上。
带着积蓄来京成为盲人播音员
2006年,董丽娜偶然了解到北京一家机构——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组织了盲人广播培训项目,几番沟通后,董丽娜便辞去工作,带着3年来工作的积蓄,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该助盲机构的帮助下,董丽娜来到北京电台培训中心开始了播音的学习,尤其是训练自己的普通话。她说,在播音练习中,视力健全者可以对着镜子校准口型,她却只能通过耳听和触摸进行学习;视力健全者可以“一目十行”地阅读播音文稿,董丽娜需要提前请人或者用电脑读出文字,再制成盲文版本的稿件,才能进行播音。
经过半年多的培训,董丽娜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以97.8分的高分获得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此后,董丽娜不但成为了一名盲人播音员,更开始给其他盲人指导播音,与热爱语言艺术的盲人朋友们共处,“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相比于利益,这份同理心和社会价值让我更加幸福。”
自学考取本科 35岁决定考研
2010年,董丽娜报名参加了“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获得二等奖,结识了更多播音主持领域的老师。在“夏青杯”组委会老师们的帮助下,她走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课堂,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历。
2019年,董丽娜做出了又一个人生决定:报考中传播音主持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这一年,董丽娜已经35岁了。
董丽娜说,她下定决心考研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家人。“同住的同事们只知道我在学习,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当时董丽娜的职业是一名播音培训讲师,每天大量的时间要用来给学生讲授课程、批阅作业,留给她备考的时间只有周末和晚上。直到录取消息传来,董丽娜才将消息告诉了父母:“他们非常惊讶,几乎没反应过来。我心里其实没什么波澜,就是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然后安安心心地去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好好读书。”
盲打键盘完成6万字论文
三年,董丽娜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硕士学业,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她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既然要做论文,也要达到和视健者一样的标准。”
在论文撰写期间,董丽娜“听”完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再将相关内容盲打出来,“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10多个小时。”
据悉,董丽娜的论文标题是“口述影像理论视域下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研究”,这也是她时常接触的内容。“我经常听无障碍电影,但它的质量的确良莠不齐。”
为了让论文内容更准确,董丽娜通过电话访谈了多位视障者,又听了上百部无障碍电影,“每一步都做得很扎实,问心无愧。”
最终,董丽娜通过答辩,在今年取得了硕士学位。
有了更多底气迎接新挑战
她坦言,自己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相比其他视力健全的同学,她认为自己的选择范围没有那么广泛,社会对于视障人士的认知和接纳程度也十分有限:“社会本应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否则它本身也不完整,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即使如此,董丽娜依然选择坦然面对:“我热爱语言艺术事业,相信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我也有了更多的底气,靠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命运,迎接新的挑战。”
她表示自己已经感受到了毕业季的氛围,但她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为即将步入社会而焦虑,“我本来就是从那里走过来的。”
文/本报记者 屈畅 实习生 侯翔宇
统筹/孙慧丽 图片为视频截图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蒙古族短调何以成为“国字号”非遗?
-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25千米
- 青海”沙戈荒”面积小了,产业大了
- 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成都开幕 11天24台演出轮番上演
- 中国发布13种矿产资源全球储量评估数据
- 福州客运段一列车长拾金不昧 “捡到”60万现金物归原主
- 台风“小犬”致粤多地狂风暴雨 局地降雨超500毫米
- “药王”很多,为什么孙思邈的流量最大?
- 福建地区空域实施优化调整 M503航线优化运行
-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 看理想信念教育如何融入民营企业成长
- 北方本周初降雪继续发展 中东部气温震荡下滑
-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8月13日开幕 京港两地电影节将合作
- “北溪”事件迷雾重重,泽连斯基最新发声回应
- “温州号”彩绘飞机首航 打造浙江温州“空中名片”
- 十年相伴的“守”与“新” 《熊出没·逆转时空》专家研讨会举行
- 福建永定:“人机”共舞忙抢收 确保颗粒归仓
- 中新人物丨25岁的赖美云,正在等待自己的代表作
- 天南地北迎新年 喜庆欢乐庆元旦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 7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重庆:“渝好空间”为生活添彩 民众学习纳凉两不误
- 热门推荐
-
- 截至6月底累计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
- 结构性矛盾制约日本经济复苏
- 8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32个点
- 千年国乐 创造新“声”
- 2023年我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消费品总量达19173.7万种
- 美国联邦调查局:首要任务是确认特朗普集会枪击事件枪手动机
- 【万千气象看中国】500多年民俗“打新婚”:打的是美好祝愿
- 护航国产新能源汽车如期“出海”
- 大风强对流预警双双上线 北方需注意防风防雷雨
- 拜登举办白宫晚宴感谢支持者 期间哽咽洒泪
- “第一批遛机械狗的人”上热搜,意味着什么?
- 李保东:世界应抛开分歧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 粤豫联合办展 岭南画派画家朱永成山水画展开幕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贾海洋:建议规范热搜及话题设置 营造清新网络环境
- 乡村消费提质扩容 释放新活力
- 国家发改委:推动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捷”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 专家:性早熟影响身高和心理健康 需到正规医院就诊
- 9册超300万字《杨树达日记》出版
- 国际深一度:“非常戒严”夕令朝改!谁击垮了尹锡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