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藏高原正从“高冷”变“湿暖”?
2023年5月,我国的珠峰科考队员再次攀上地球之巅,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这片高原对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影响深远,但各项研究都表明,我们的青藏高原正在从“高冷”变“暖湿”。
“高冷”的“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世界屋脊”,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是青藏高原并非生来就是高个子。
约1亿年前(也就是在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携带着印度大陆的板块开始与南极板块分离,并向北移向亚洲大陆;在5500~4500万年间,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并持续了几千年,才使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有了“长高”的契机。
到现在为止,印度洋板块仍在挤压着亚欧板块,使得板块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持续增高(约每年几厘米),成为当今地球上的最高山脉,并由此改变了亚洲的地貌格局,塑造了现今南亚和东南亚季风的气候模式。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青藏高原还是实打实的“年轻人”——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始终活跃在地壳运动的最前线,现在的青藏高原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2020年12月8日,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程是8848.86米,这是历史上精度最高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
△2020年5月27日,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与国旗合影。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除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称号也广为人知,那就是“亚洲水塔”。
你可能会奇怪,这里这么高,这么冷,怎么还能成为“亚洲水塔”呢?是的,看似神秘莫测的“高冷”高原,才是亚洲真正的“水乡”。
其实,能成为水乡,是因为青藏高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个是,高原隆起的过程中,不断有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了许多断裂带,由于山间坑洼不平,这就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第二个是,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积雪(常年积雪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等固态水体。
在冰雪融化和降水的加持下,这里拥有了我国最多的湖泊,占到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
2021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达到1400个,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每年仅蒸发的淡水就达到517亿吨,相当于357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高原湖泊不仅数量繁多,还各有各的魅力。
在高原的众多湖泊中,不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水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还有茶卡盐湖、羊卓雍错等等,这些湛蓝的“眼睛”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
△青海湖
△纳木错
△羊卓雍错
当然,青藏高原绝不是花架子,由于具有高地势,在地形和重力作用下,水源源不断地流出高原,孕育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及亚洲其他大江大河,为近20亿人提供可靠的水源。
它不仅塑造了亚洲的地形地貌,也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的哺育,也无法诞生东亚、南亚和中亚大河流域璀璨的人类文明,因此它被冠以“亚洲水塔”的美誉。
“高冷”变“暖湿”
像“亚洲水塔”这样的水塔在全球都有分布,它们对全球水循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青藏高原看上去最为恢宏壮丽,在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主要河流流域与基于海拔和地表粗糙度的山地地形之间的交叉点)中,青藏高原包揽了16个,拥有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它也是最脆弱的。
过去50年,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961年至2020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达0.35摄氏度/10年,超过同期全球增温速率(0.16摄氏度/10年)的2倍。快速变暖导致降水的增多和冰川冻土的加速消融,使得高原越来越暖湿,湖泊面积也有了显著扩张。
△色林错的水域有了明显的增加。图片来源: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青藏高原1981年至2020年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毫米;200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体面积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2020年水体面积达70304.5平方千米,80%以上的湖泊都在扩张,中部和北部湖泊扩张更为明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指出,2002年至2018年期间,青藏高原内流区18个大型湖泊(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湖泊)的湖泊水储量以约26.92毫米/年的速度增加。由于区域变化速率差异,色林错湖域面积还在2014年超过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暖湿的趋势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也是一致的。
而这,只是青藏高原被全球变暖影响的“冰山一角”。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冰川和冻土
在变得“水汪汪”的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面积正在减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现,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在青藏高原实际观测的82条冰川中(主要在我国境内),55条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其中藏东南地区冰量亏损及面积萎缩幅度最大。湖泊末端的冰川比陆地末端的冰川退缩和变薄更快,2020年,1019个冰川终止为湖泊,总面积为3337±10平方千米,占冰川总面积的7%。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冻土和冰川?
冻土,通常被形容为地球的“天然冰箱”。影响着地球和大气间的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寒区生态系统以及寒区工程建筑物的稳定等。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1961年至2020年,多年冻土的面积减少了16%,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和公路安全)。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由于冰川的消融,2002年至2017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以约100亿立方米/年的速度下降,长此以往,将带来下游居民的用水危机。
△不同年份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
冰川融水每年还向下游输送了大量的生物活性元素(如铁、硅、磷、有机碳)和有害元素(如汞、砷),影响下游陆地或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最终影响全球物质循环并反馈给气候系统。
△2018 年在西藏的林芝加拉村东普沟发生冰崩。
同时,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了冰岩崩-碎屑流、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冰川灾害链。不仅如此,湖泊水位升高、湖面扩大,既容易发生溃决,还会改变长江北源地区水系,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近10年,喜马拉雅山地区新增5次冰湖溃决灾害。其中,2013年7月15日的洪水与冰川泥石流灾害,致使下游14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达2亿元。
2018年,雅鲁藏布江下游加拉村附近色东普沟发生冰崩堵江,导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位上涨十余米,对沿岸居民及交通线路构成很大威胁。
△青藏高原湖泊关键水循环要素组成。
再这样下去会怎样?
可以预见的是,要是高原的冰川冻土状况继续恶化下去,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攀登珠峰越来越难。
世界气象组织曾设定过一个目标,就是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并将其称之为“中等气候升温”。在这种情况下,青藏高原的增温会达到4摄氏度。
更为严峻的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这一目标可能都很难达成。
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未来5年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这一概率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研究表明,即使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到21世纪中叶,青藏高原水储量净损失也或达到2300亿立方米,这大概是6个三峡的总库容。
另一研究也指出,在中等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中等水平)情景下,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未来水储量增加的趋势也将变缓,到21世纪中叶,湖泊水储量的增长速率将下降到过去20年的40%左右。
未来全球最可能面临缺水危机的16个大城市中,12个都位于青藏高原周边及其中下游地区。供水能力的大幅下降和水资源的严重不平衡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会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
随着1.5摄氏度临界点的不断临近,一个持续升温的地球将会对青藏高原带来怎样的影响,简直不堪设想……
未来如何
取决于我们每个人
2023年6月20日,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冰川总体积的80%将在本世纪末消失——这甚至远远超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最坏情况的预测。
不仅是青藏高原,过去20年,全球冰川的质量损失一直在加速。2000年至2019年,冰川质量平均每年累计损失2670亿吨。冰川消融的影响也远不止海平面上升这么单一了。全球变暖下的青藏高原生态失衡只是人类活动“大手笔”下的一个缩影。
2023年4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如果各国继续维持目前的政策,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上升2.8摄氏度,这将是“世界的死刑”。
如果那一天注定到来,我们应该如何适应这个愈发极端的世界呢?或许,终止“死刑”的按钮就攥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雨水添凉意!北京今日有小到中雨最高气温23℃左右
- 浙江:用电力变革为城市发展增添一抹“绿色”
- 三峡“上漂”青年返乡种天麻 带着乡亲奔富路
- 郑州游泳馆坍塌事故涉事公司拟注销
-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在浙江舟山启动
- 上半年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700万吨
- 综合履职,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
- 夏日夜游玩法“上新” 点燃消费市场活力
- 国家发改委:四方面保障措施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
- 阿富汗首都发生爆炸 难民和遣返事务部代理部长身亡
- 重庆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 俄国防部:阿塞拜疆和纳卡地区代表达成停火协议
- (神州写真)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 《2024中国·AI盛典》启动 部分节目亮相拉满期待
- 思乡情意浓
- 国际山岳日:每天,全球每两人中就有一人饮用源自山区的水
- 中检集团开始对韩国医美机构展开认证评价
- (改革进行时)越夜越美丽 暑期“夜经济”促文旅融合提质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何以“种出”新质生产力?民企入乡“浇水施肥”输养分
- (新春走基层)扎根南疆“云梯”上的守护者:翻山越岭护边境安宁
- 热门推荐
-
- 小克重黄金产品受青睐 年轻人为何热衷攒“金豆豆”
- 山西电力备战迎峰度夏“大烤”
-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 “金鹿奖”十大奖项揭晓
- 去年中国城镇单位人均工资继续增长 行业间差距缩小
- 农业农村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多渠道扩大现代设施农业投资
- 哈工大教授揭示人体B细胞受体复合物组装分子机制
- 暴雨凌晨袭粤 暂缓广东“高烧”
- 企业家亚布力论道:尔滨如何从“一季红”变为“季季火”
- 国资委:过去两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均超万亿元
- 海南自贸港EF账户在建行上线
- 有研究称,现代人“青春期”已持续到24岁
- 《女士的品格》:都市女性剧不应把套路当做路径依赖
- 台湾2023年外销订单金额同比减少15.9%
- 上海浦东:金融从业人员超35万人 加快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集聚高地
- 我国大部降水稀少 冷空气频繁多地气温将创新低
- 这款冰箱贴为何一“冠”难求?来看主创团队揭秘
- 上海直面孩子身心健康 呼吁关注家庭防控近视
- “人民调解上列车”让纠纷不下车
- 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效应增强
- 中新健康|得了甲流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再得乙流?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