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图片展为何落地杭州?
展览现场 英蓝集团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0日电 题:世界遗产图片展为何落地杭州?
记者 童笑雨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的大力支持者,在这里,世界遗产已经融入现代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主任夏泽翰接受采访时说。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50周年全球庆典活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图片展”在浙江杭州英蓝中心开幕。
展览以图片形式展示了全球范围内6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这位于杭州的三大世界遗产,也在展出之列。
几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强调城市作为历史、遗产及文化宝库的重要性。当前,世界遗产总数超1000项,为何此次展览落地中国,尤其是杭州?
夏泽翰表示,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十多年前,他曾到访杭州,在西湖边品茶。对于他而言,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美好的不仅是风景,而是这座城市让世界遗产“活”了起来,并融入现代人生活。
对于世界遗产,他认为,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真正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是传承,是让子孙后代保护、享用它们。而西湖的保护利用,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此次展览在杭州举办,也是为了证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鱼与熊掌兼得”。
展览在杭州运河边举行,它与有着千年历史的香积寺隔街对望,周边遍布着富义仓、拱宸桥、原国家厂丝仓库旧址等历史遗迹,保留着许多清末民初的古建筑。
文化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当地非常重视运河文化遗产与城市的有机更新结合。
如杭钢旧址公园在设计方案中,将保留的高炉改造为时尚潮流发布中心以及公共服务中心。该项目还将打造集文、产、商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区。
夏泽翰说,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企业家对遗产的尊重非常重要。
“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政府的事,它和每一个人休戚相关,作为企业家更要承担起这一责任。”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说。
据他介绍,在建设杭州英蓝中心之初,他们主动将建筑后退30米,并在这30米的空间内将建设高度由80米降至9米,以损失容积率为代价,为历史遗迹和运河让出天际线。他希望,能借此展览,呼吁更多人关注与投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
据悉,此次展览在杭州英蓝中心举行,将持续至8月31日。(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菲律宾暂停执行“马哈利卡投资基金”法案
-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 国际识局:四大关键问题梳理伊以恩怨!中东紧张局势会升级吗?
- 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行欧洲赛区分赛
- 莫让露营经济“来去匆匆”
- 银行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市场反应积极,优化调整利好
- 辽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 阿嚏!全国感冒气象指数地图出炉 10余省区市容易诱发感冒
- 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
- 广东多部省市法规今起施行 涉南沙开放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青海西宁招商路演
- “阳光玫瑰”成了当下网红 你可知谁把这种葡萄整这么诱人?
- 2024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课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商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盼享中国大市场
- 纪录电影《象行记》启动 讲述中国亚洲象保护故事
- (第六届进博会)世界开放趋势“遇冷” 经济全球化会否“熄火”?
- (新春走基层)“百岁老兵”的春节回家路:温暖同行 高铁直达
- 云南丽江旅游持续升温 上半年接待游客3600余万人次
- 贵州遵义:文明建设奏新曲
- 受台湾地震影响的赣闽铁路陆续恢复运输秩序
- 热门推荐
-
- 科技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
- 贵州大数据产业年总产值达2200亿元 五年实现翻番
- 宁夏95家3A级以上景区为全国游客免门票
- 工人评“教授” 职业“天花板”这样打破
- 让退役老兵重享“有声”世界 老兵听力关怀计划在江西启动
- 全国专家学者山西汾阳论“美酒精神”:用文化滋养品牌
- 让拉萨留住更多游客 西藏推出全域旅游新路线
- 消费者吐槽首套房“被豪宅” 普宅认定何时调整受关注
- “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用民乐纪念袁隆平
- 走“生态+”融合发展路 成就“高颜值”美丽重庆
- 三部门:推动电动自行车电池信息溯源管理
- 商务部: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 中国安排增发国债资金1254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职教分盟拓朋友圈:与企业携手走出去
- 山海心连!“组团式”教育帮扶助力固原五中高质量发展
- “野山”徒步危险频发,专家建议加强应急呼叫系统建设
- 中国央行10月MLF操作“量增价平” 净投放量创年内新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铜陵:有一种幸福叫“三公里”就业
- 中新国际观察 | 巴勒斯坦总统访华释放三重信号
- 泰国总理下令严控线上和线下进口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