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女生毕业设计为啥关注“银发族”再就业
“求职”“招聘”等话题最近热了起来。求职大军中,还有一群银发老者也在寻找再就业机会。83岁的退休工人、67岁的退休教师……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的“再就业”问题和故事,牵动了安徽一位大四女生的心。
今年年初,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林馨毕业设计定下调研“银发族再就业”的主题。
林馨记得,3月3日,在安庆市迎江区一个社区里,她偶然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安庆市灵活用工市场”宣传页,便按上面的地址前往安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那里,林馨碰到了许多询问招工信息的退休老人,67岁的吴华(化名)是其中最执着的一位。
“退休后闲在家里很不习惯,就想找点事情做”是吴华的求职心态。“虽然都是退休后想找点事情做,但目的各有不同。”林馨在寻访了不同的银发群体后说。
一位83岁的老奶奶自1991年从纺织厂退休后,在安庆市人民路步行街摆摊做小生意至今。“我没什么文化,退休后工作又不好找,自己摆摊好上手而且比较自由。”她先后卖过邮票、电话卡,现在在卖手工编织绳。她称工作是一份精神寄托。
一位退休前任职于某高校的老人,退休后看到市委组织部招聘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文件,他申报并通过审核遴选,被派驻到一家非公企业做党建指导工作。
也有一部分老人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73岁的金祥从银行退休后,因家中负债,便出门打起零工。
通过寻访和查阅资料,林馨发现,银发族渴望重返职场的“热切”和招聘市场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老人依据过往的职业经历与工作技能寻找工作,他们也更希望从事有技术含量的岗位。然而由于招聘退休人员的企业少、对口的岗位更少等原因,使一部分老年群体面临求职难的困境,他们只能在环卫、保安、保洁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选择。”
“我只是想找个保安的工作,为什么也没有消息?”吴华曾咨询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吴华曾在铜陵市一所小学做数学老师,退休后随子女搬到安庆,并在一所医院做电话接待。两年后吴华辞职,希望找一份待遇稍微好点的工作。
“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而言,考虑到帮65岁以上老人购买人身意外险和商业险的成本较高,基本上不愿为其购买。失去这一层保障后,聘用65岁以上老人的风险就高了很多。”上述工作人员坦言,目前面向退休群体的岗位很少,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将年龄上限设置在35岁到45岁之间,只有小部分基础岗位或许会放宽年龄。
林馨发现,一方面,伴随年龄的增长,求职者面临身体机能老化、知识更新缓慢、工作状态下滑等不可控因素的增加;另一方面出于工作效益、用人风险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聘用年轻人。
此外,林馨在浏览招聘信息时看到,一些愿意招收退休人员的岗位明确规定应聘者要提供退休证,这对于临近退休的求职者来说又增加了难度。
也有用人单位认为,年龄不应该成为限制,有时反而是优势。林馨回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人事经理曾表示,他们公司招聘销售不限制年龄,只要沟通能力好、身体健康且愿意从事销售就行。事实上,一些行业属于“越老越吃香”,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具有长期行业积累的银发打工人,能够在一定程度承担经验分享、规则制定、任务指导等工作。
林馨调研得知,当下一些看中经验的专业技术类岗位或管理岗位会返聘退休人员,但大部分初老群体找工作主要通过子女或亲戚朋友介绍。大部分线下招聘市场和线上招聘平台都没有老年人求职专区。
为拓宽银发群体的求职渠道,2022年8月,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林馨登录网站打开“求职招聘”专栏时看到,招聘岗位涉及养老、教育、行政、管理、技工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银发群体的再就业需求。
但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林馨经过一番比对后发现,一些专门针对老龄人求职的网站,更适用于受过高等教育且有一技之长或有过学校、国企、机关单位等工作经历的银发群体,招聘岗位也多分布于一线城市。
“其实我更希望由社区对接老人和市场的双向需求,弥补信息差。相较于虚拟网络空间,社区更方便更熟悉,也更适用于文化水平和技能有限的银发求职者。”即将在今年6月退休的余强提出自己的设想。他提议,可以由政府牵线在社区内开展技能培训,有意向的银发群体可以报名学习,如果有相关岗位招聘的话,培训班内符合条件者可以报名,以此扩大老年人再就业范围、丰富老年生活。
相较于银发群体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法律困境是银发求职者常遇到但容易忽视的痛点。林馨了解到很多老人并不清楚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性质,也不具备维权意识。
“此前我很少关注民生话题,几个月来,感觉自己在‘打怪升级’,不断克服困难完成调研。”林馨表示,这段特殊经历让她体验了社会百态,也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更被一些老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感染。
特别是和余强的交流让林馨感触颇深。访谈最后,余强问林馨:“做调查能否帮老年人求职解决实际问题?”那一刻她感受到,自己做的不仅是一个毕业设计作品,还承载着许多退休老人对再就业的美好愿景。
通讯员 梅传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发布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青海省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 受“格美”等影响 广东多地遭遇大暴雨袭击
-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4.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国家管网集团向日喀则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 11月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下降0.79个点
- 专访台湾导演张荣吉:《风中的火焰》不只是悬疑剧
- 后疫情时代文旅如何蝶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第三届河北省“西甜瓜选美大赛”在“羲皇圣里”河北新乐举办
- 张燕生:中国式现代化要跨越三个陷阱
- 美国才是“最大经济胁迫国”
- 新政发布后,北上广深楼市有何变化?记者走访
- 外媒:日、韩股市暴跌 触发熔断机制
- “龙游黄茶”成为“国字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跟访村医看变化
- 老年人如何老有所乐、乐有所为
- 什么样的90后00后会“粉”上百年越剧
- 老年人科学健身的3点建议
- 【这些暖心故事 】“长护险”,巴适!
- 构建回收产业链 回收创新技术有助塑造时尚业新风采
- 热门推荐
-
- 环境变了,人体温度也会变
- 北京举行“健康快车”眼科义诊 列车即将前往新疆
- 山西强化暴雪降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 猎鹰计划短片创作季“我心中的那座城——千里荆楚地”启动
- 黄帝文化论坛在河南新郑举办 专家纵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担当
- 2024年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各类证书707.36万份
- 江西景德镇:点亮“微心愿” 为439名孩子圆梦
- “80后”冯骥才:没有年龄感,但有紧迫感
- 促发展惠民生,“国家账本”显力度释温度
- 社保卡过期怎么办?换卡收费吗?
- 百幅云南美图在缅甸仰光展出 广邀观众参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视觉盛宴
- 春运反向出行成新趋势 粤各大火车站到达旅客同比增八成
- (寻味中华 | 文博)从“腰间时尚”品古人风雅与社会变迁
- 全国汉服爱好者在四川阆中古城上演“汉服盛宴”
- 马修·伯恩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启中国巡演
- 南非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 中储粮:已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新季小麦收储规模
- 故宫新展纪念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百年诞辰
- 甘肃临夏村民告别黄土地进城变居民 有事做留得住
- 高校录取通知书花样“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