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线下聚会,砸破社恐之墙
在陌生的社交场合总是放不开、想交新朋友又不敢“破圈”、害怕尴尬只能低头“刷”手机……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线下面对面社交中,正面临着“社交卡顿”的情况:一方面没办法自如应对一些线下社交场合;另一方面会产生回避社交的心理,不愿意社交。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年轻人“社交卡顿”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更好地走到线下去社交?在中国青年报社出品的新一期《参数》节目中,几名年轻人分享了他们对于社交的看法。
“有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拥抱”
北京理工大学的00后王涛,每隔一两周就会约同在北京的高中老友们线下聚会。4月的一个周末,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朝阳公园,铺开野餐垫,围坐在一起,一边玩游戏,一边愉快地交流。“虽然我们在线上也会聊天,但这么好的天气一起出门踏青,是个很难得的机会。”王涛表示,相比于线上社交只能隔着屏幕交流,线下大家聚在一起,更能感受对方的情绪,会更快乐一些。
在深圳工作的95后卢子暄(化名)表示,自己很少在线上与别人进行深度交谈,更多是发一些娱乐消遣的内容。在她看来,线上沟通无法真正地了解对方的性格和状态,线下的形象才更加真实、立体。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马云骏告诉记者,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线上社交的发展,“网络游戏和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让对话能在线上完成,很多人可能会图方便,不想出门,更多地选择在线上社交”。
“我觉得线下社交很重要。”今年23岁的学生丁香(化名)认为,现在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一个个电子屏幕上,对周围环境却缺乏感知,“不能完全依靠线上的人来提供心理慰藉,因为有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拥抱”。
北京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张婍表示,当年轻人把很多时间放在线上,大脑负荷很大,会出现脑和身“脱节”的状态,当人处于这种失衡状态时,身体活力会下降,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进而产生社交回避等情况。“在线下社交时,会有一种‘具身’的体验,感官是打开的,这会让我们的情感体验更丰富,更能体会到与他人连接的快乐。”
什么样的社交会被年轻人回避
回想起曾经参加社区组织的联谊活动,在医疗行业工作的90后卢卢(化名)现在依然会感到尴尬。“在自我介绍环节,要说自己是谁、做什么,在那种场合很难敞开自己。”卢卢感觉,现在一些线下社交活动目的性太强,并且活动内容也不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很多人只是去凑人数。”相比于线下联谊会,卢卢更喜欢瑜伽、手工类的社交活动,她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专注于活动本身。
卢子暄也表示,如果一场联谊是单纯的交友,自己会考虑参加,如果目的是“脱单”就不会去。“人多的时候,特别是在陌生的场合,不太能放松自己,会显得不自在,也没办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0.6%的受访青年表示回避社交的原因是“当下一些社交逐渐变味,目的性强,为年轻人所不喜”。
张婍认为,现在年轻人社交很追求真实性。“年轻人希望有机会更好地表现自己,但在一个陌生场合,可能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从而不愿意社交。”但张婍也表示,这种想法不一定是真实的,“大家都觉得在社交场合有很多人看着自己,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带着好奇心去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可能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王涛觉得,只有让参与联谊的人感到舒服,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才算是比较高质量的社交,“希望给大家一个拉近彼此的机会,而不是简单把大家聚一块。比如喜欢打球的,可以组织线下观赛,这样也更有共同语言。”
在丁香看来,社区也应该在年轻人社交中发挥一定作用,“如果能举办一些集市、线下工作坊,我觉得能更好地调动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破除“社交卡顿”,勇敢迈出第一步
平时阳光开朗的00后学生冯程朗偶尔也会感到孤独,“有时会想一个人去咖啡店看书,或是去河边散心。”面对这种孤独感,冯程朗表示接受,“我们不应该抗拒,因为它挺正常的”。
丁香也认为,适度的孤独感可能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在孤独中会自省、思考很多东西,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和孤独相处”。
调查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表示太多的虚拟社交反而会感到更孤独。88.1%的受访青年觉得线下面对面的社交重要。
张婍表示,孤独感和归属感都是身体重要的力量,但也要警惕,如果只享受孤独,不建立与他人的连接,可能会丧失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和自我价值感。“要寻求一种平衡,当一个人待的时间太长时,要试着给朋友打个电话,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当社交过度时,也要找个独处的时间。”
那么,如何更好地克服线下社交障碍?调查中,63.1%的受访青年建议年轻人放平心态,减少对于沟通失败的担忧。
中国科学院大学24岁的硕士研究生孙玉坤认为,摆脱“社交卡顿”,首先不能有太多顾虑。“大可不必担心在社交中出错,要大胆社交。哪怕在社交场合中不表达什么,只是感受这个氛围,时间长了,也会有改善的。”
冯程朗觉得,可以让身边熟悉的朋友帮助自己“破局”,逐渐拓展社交圈。“之前我到一个新环境时,也挺内向的。后来有一次朋友陪我去了,我就慢慢变得开朗、健谈。”
王涛认为,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将这些优势作为社交的突破口,“当把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外界时,会有人被你吸引,主动和你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越来越自信,愿意与其他人社交。”
如何勇敢地迈出社交的第一步?张婍认为应该从心态和行动两方面尝试。“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贴上‘社交障碍’的标签,首先要把这些标签撕掉。”她表示,要认识到“不擅长社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要学会自我关怀,“自我评价越低,就越缺乏自信,表现可能会越糟糕。要告诉自己大家都会犯错,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行动上张婍建议,把社交难度划分等级,从易到难一点点突破,“比如可以罗列几种让自己觉得有挑战的线下社交场景,按照难易程度从1-10打分,然后分难度、分阶段地做,用小胜利带来大胜利,信心就会慢慢积累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徐丹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8月湖南对欧盟(27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近一倍
- 黑龙江今年春耕进度快于往年 旱田已播11105.5万亩
- 国家医保局:2026年底前全面实现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 山西医保基金监管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追回资金超27亿元
- 龙门石窟观音像“一键复原”? AR新科技赋活中原文物
- 日本5月再现贸易逆差
- 2024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行欧洲赛区分赛
- 大湾区预制菜论坛助餐饮企业出海 签订十亿美元出口订单
- 商务部:将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落地
- 第136届广交会今日开幕 超3万家企业线下参展
- 高甲戏《围头新娘》进京 演绎两岸跨海通婚故事
- 30年3个万亿,李显龙点赞苏州工业园区
- 第二届京西山水嘉年华启幕 发布8条精品文旅体验线路
- 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回乡交流团走进黄山 冀增进两地交流合作
- 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将上大银幕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附近发生4.1级左右地震
- 豆浆、果子、茶鸡蛋,俄罗斯人组团到黑河吃早饭
- 学生午托时被班主任打伤 学校:对涉事老师取消岗位聘用
- 江苏宿迁一乡镇突发龙卷风灾害致1死3伤
- 将县城特产中老年棉服推上“云经济”的内蒙古青年
- 热门推荐
-
- 中经评论:深耕“希望的田野”,端稳“中国饭碗”
- 韩国南部发生一渔船翻沉事故 3人获救9人失联
- 湖南江永保护香米种质资源 推行原生态传统种植
-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聚焦非遗“活”“火”“潮”
- 广铁集团春运外来工团体票12月18日起办理
- 三伏贴开贴,这些事项要了解
-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76】内蒙古:提升牧区文化获得感
- 西藏气象服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油料作物之王”油莎豆种植前景如何?
- 两岸暨港澳师生赴湖北支教
- 秋收接近尾声 秋冬种进展顺利
- 菲律宾北部海域地震已致5人受伤
- 福州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Ⅰ级 侨乡福清实施“三停一休”
- 科威特航空对广州航线全面升级
- 福建厦门建400多个“爱心驿站”供户外工作者避暑纳凉
- 湖南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AI孙燕姿”的法律之维
- 海岛观察:一座灯塔下 浪漫“至死不渝”
- 翟惠生:应从新闻传播等角度理解品牌、认识品牌
- 普京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致生日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