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既爱“走马打卡”也爱“沉浸体验”
夏日将至,即将大学毕业的洪舒云早早把毕业旅行安排上日程,热衷于打卡历史古迹的她将毕业旅行的地点定在了古都洛阳。她计划穿上古代服饰,在古都的大街小巷来一场“沉浸式体验”。
和洪舒云不同,就读于山东一所高校的黄璐潞更在意“效率”,抱着“来都来了,不能留下遗憾”的想法,她曾把一趟北京之行安排得满满当当,“三天三夜,圆明园、颐和园、南锣鼓巷、故宫博物院……一个都不落下。”
近期,有关大学生旅游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各地学生又将掀起一轮新的出游热。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50所高校的有效问卷2087份。调查结果显示,82.7%受访大学生安排了今年的出游计划。
“走马打卡”“沉浸体验”皆成行
一些受访学生将本年度的出行计划安排在了“五一”小长假。中青校媒调查发现,46.1%受访大学生平均每次的旅行时间在三到四天,39.5%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一天以内,或者一到两天的短期旅行。另有14.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五到六天,或者一周以上的旅行。此外,不少受访大学生倾向于短途跨省游和省内游的形式,占受访总人数的62.9%和49.8%。
黄璐潞便是省内游的参与者,在听说“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这句流行语后,她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泰山行。不过“抬头是腚,回头是脸”的密集人流,还是超出了黄璐潞的预料。泰山7000多级的台阶让黄璐潞“叫苦连天”,只好一边感慨泰山景色壮美,一边总结经验,“爬山真的苦,泰山会平等地‘惩罚’每一个嘴硬的大学生,旅游还是要量力而行。”
同样体验了“倍速旅行”的,还有来自云南一所高校的段海霞。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极速旅行的18个小时里,她通过高铁、地铁、轮船、公交、索道、步行共计6种出行方式,打卡了香港的9个知名景点,其间还品尝了河粉、豆冰、粉冰、菠萝包、港式奶茶等特色美食。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50.6%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倍速旅行”,49.4%受访大学生则表示不喜欢这种模式。喜欢这种模式的受访者中,62.3%认为选择该模式是受限于出游时间和预算;54.2%受访者认为该模式可提高旅游效率;53.9%受访者则认为这可以弥补此前没有去过的遗憾;46.9%受访者认为这样可以追求刺激感和新鲜感,通过这样的方式释放压力;28.7%受访者则是受到网络媒体宣传的影响,引发效仿心理。
与“倍速旅行”相对应的,“沉浸式旅行”得到87.9%受访大学生的喜爱。83.6%受访者看中“沉浸式旅行”的体验感;60.3%受访者认为“沉浸式”融入了背景、文化、故事等多元化信息,学习性强;57.0%受访者则认为该模式趣味性高,互动性更强。
前不久,就读于吉林省某高校的吴亚坤刚结束了一场“沉浸式旅行”。因为学校在东北,每年春天都来得很晚,吴亚坤和同学相约到杭州提前感受春天。在杭州的第一天,几人从落星山走到西湖边,等爬完山、逛完湖天已经黑了。第二天的行程则从下午开始,“就在龙井村爬茶山,待了一整个下午。”这样的慢旅行让吴亚坤觉得自己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得到了充分放松。
除了旅游形式不同,大学生的出游计划也各有特色。34.0%受访大学生详细规划,做足攻略;60.9%受访大学生会做简单的出行规划,大致构思出行攻略;还有5.1%受访大学生倾向于不规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美食鉴赏家”“旅途摄影师”都是旅行的意义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7.4%受访大学生认为旅行的意义在于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吴亚坤就是其中之一。虽然2023年还未过半,吴亚坤已经打卡了海口、三亚、杭州、沈阳、秦皇岛等城市。在她眼中,旅行是“长见识”的一种方式。“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之外建立新的连接,看看其他地方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水什么样,房子什么样,人什么样,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在寻求身心进步的同时,76.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旅行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机会;69.8%受访大学生更在意品尝美食,一饱口福;34.2%受访大学生乐于在旅途中结识玩伴,拓宽交际面;27.1%受访大学生则将旅行看作使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喜欢的旅游景点类型多元,77.3%受访者喜欢领略山海美景;63.5%受访者喜欢各个城市的特色街区、美食街;57.0%受访者喜欢游览名胜古迹。
结束了几次“畅快之旅”后,吴亚坤发现自己的钱包“日渐消瘦”。中青校媒调查发现,74.3%受访大学生将钱花费在当地美食上;此外,各大景区门票(43.8%),住宿酒店(37.3%),景点周边、纪念品(26.3%),服饰(19.5%),以及徒步、爬山等出行装备(9.1%)也是受访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重点领域。
旅行中,来自福建一所高校的林燕萍没少给旅游地的美食“投资”。回忆起上一次在漳州古城,林燕萍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特色——四果汤和手枪腿。“去云洞岩爬山散心的时候,还专门带了一份云洞岩盐鸡。”
和林燕萍一样,每次到不同的城市,洪舒云都会去当地的菜市场转转,和店老板聊天,再请他们为自己推荐几种当地的地道美食。
57.6%受访大学生把自己定义为旅行中的“美食鉴赏家”。旅途摄影师(45.6%)、省钱小能手(36.7%)、休闲乐游派(35.8%)等,都是他们给出的标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程思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促进文旅融合 展现城市活力(消费视窗·一条街一座城)
- 松限购、降首付、调利率……上海楼市调整放出连环招
- 上期所:上市合成橡胶期货及期权将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中国电信在香港首发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 财政部: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将于今明两年安排使用
- 宁夏:粽香迎端午 订单赶制忙
- 父母签证要等50年? 澳洲技术移民或“另觅出路”
- “智”在必行——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在福州举办
- 10多个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达45万元
- “中国榨菜之乡”召开首届榨菜产业博览会
- 朝鲜称其炮击训练未对韩国产生影响
- 河南省总工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让服务“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
- 《风情不摇晃》被点名批评,文学作品要严守创作底线!
- 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临沂开幕
- 英国移民大臣:打击非法移民是政府核心事项之一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六百年古腔传新声
- 古韵焕新生,南京千年古巷熙南里何以“弄潮”?
- 上海点心“征服”法国味蕾
- 川渝间首开渝都马拉松专列
- 拜登赴佛州视察飓风灾情 宣布拨款6.12亿美元
- 热门推荐
-
- 国际剧协第37届世界代表大会召开 陈涌泉当选国际剧协副主席
- (经济观察)进出口增速转正 中国外贸渐显暖意
- 预付式消费“顽疾”,商家改了没?
- 城市通勤“飞着走”还有多远?多地“破冰”低空空域管理
- “华人老家”山西临汾向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捐赠书籍
- 普京:俄罗斯始终支持俄乌谈判并欢迎调停
- 俄罗斯客商雷纳德甘肃临夏“买花记”
- 石家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开园 迎今年摇滚音乐季首秀
- 小积分大文明 “绿色银行”让嘎拉村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发展实惠
- 用“健康”迎接“梦想”,张黎刚在长期主义的路上追光前行
- 机票退改签骗局频发,谁泄露了个人信息?警惕这些诈骗套路→
- 浙江高校学子化身文旅体验官 用创意赋能乡村文旅融合
- 李安推荐儿子主演《李小龙传》 “裙带关系”一度成为障碍
- 影视专家学者汇聚广州南沙 赋能大湾区影视文化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阳曲引客下乡 特色“种+养”田园变“游园”
- 俄媒:泽连斯基位于克里米亚黑海海岸的公寓被拍卖
- (新春走基层)福建柘荣:赏美景、逛庙会 品味“年味文化大餐”
- 研究机构称泰国畜牧业扩张将导致饲料玉米进口量大增
- 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 中国再启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 擘画乡村振兴“春耕图”:江苏省委2024年一号文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