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些小店向阳生长
街角的那间小店怎么样了?
疫情3年,无论作为顾客、朋友抑或路人,我们一次次心怀关切。生活中的“附近”,是由小店搭建的;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由小店串联而成的。中国有1亿多个体工商户和大量小微企业。小店复苏了,“人间烟火”就有了亲切的载体。
2020年6月,第一波新冠疫情突袭后,本报记者曾采访了位于武汉、杭州、广州的3家小店,听他们讲述逆境下拼闯突围的故事。3年后的今天,本报记者又进行了一次回访。令人欣喜的是,他们都穿越了疫情的阴霾,迎来2023年新的春天。
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
“再开新店,支棱起来”(见图一)
小店:悦东方便捷酒店
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讲述者:店主肖雅星
概况:2017年第一家店装修开业,目前开出3家单体便捷酒店,全部扛住疫情冲击,迎来客流回升
现在的行情,用我们业内的话讲,“爆了”。
开年到现在,我这3家小酒店都能做到90%左右的出租率,比如悦东方每天只空很少的几间房。我自己都震惊了,即便是周日、周一都能满房,要知道一般来讲这两天住宿的人是相对少很多的。现在的情况,比疫情之前还要好。我们酒店在火车站附近,明显感觉商务出差、旅游、本地短途等各种类型的客人都多了。
什么时候发现需求上来的呢?大年初二。那天原本只打算让1家店开门,但当天员工来上班,一开放接单,订单直接爆满。看这形势,我们紧急又开了另外2家店,把过年回家的阿姨们都叫回来,付3倍工资。大年初三,我们3家店就都开门营业了,订单也还是火爆。
现在想,我们能挺过3年疫情,迎来2023年的春天,真不容易。
最焦虑的是去年末,对我们单体酒店来说,每年那会儿都是淡季,去年更是“淡中之淡”,每家店都亏了好几万元。那段时间之外,疫情期间我们的营收除去房租、水电、人工成本,基本还能打平。当然,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你能相信吗?现在最低300元一晚的房间,去年一度只能卖68元,到“十一”起步价也只有109元,而且“十一”过后房间也不好卖,天天发愁,愁订单。那会儿我天天在店里转,还发现一个问题,酒店是2017年装修的,到去年设备老化问题比较明显了,比如床品折损、有异响,客人反映问题的也比较多。当时考虑床品升级,但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换还是不换?
刚好,美团推出了“认证好床”房型改造项目,费用可以从营业额里直扣,而且分期付款,支付起来没压力。我这3家店一次性升级了30间房,换的都是乳胶床垫、乳胶枕,顺势推出了乳胶主题房,没想到订单量马上拉上来不少,客人反馈也很好,复购率很高。紧接着,我们又更新电视、投影设备,推出了“智能投影主题房”,同样反响不错。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确实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了一条被消费者选择的理由。
疫情3年,不管订单多少,我们争取每天都营业。酒店虽小,但配备了智能无人前台和密码锁,可以实现入住过程的全程无接触,这样即便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开门营业是没问题的。我几年前决定用这套设备的时候,看中的就是它的便捷和安全性,没想到,这几年,年年派上用场。
总之,靠着我们还不错的运营水平,3家店都熬下来了。我一直是乐观主义者,相信一切总会过去的,只要没倒,坚持一下,就有希望。
最近,国内旺盛的出行需求明显释放出来,整体预期不错,我计划今年再开一家新店,重新支棱起来。
“店子守住了,老味道还在”(见图二)
小店:孖记士多粤菜馆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讲述者:店主李彩明
概况:25年的老店,从父母亲独自支撑到现在拥有30位左右员工,疫情期间持续开门营业
用餐的客人到我家店里能看到三幅油画:一幅是旧店巷子口食客蹲着等位;一幅是爸爸踩着单车;一幅是我们姐妹俩。相信看过的客人都会有朦胧的感受:这是一家有故事的老店。
从爸爸手里20年的风风雨雨,到我和妹妹接手后遭遇疫情,让我们全家欣慰的是,店子守住了,“孖记士多”老味道还在,而且挺受欢迎。
现在,我们的新店址还是在广州老城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喜欢来寻访一口老味道。今年,食客又多起来了。
最明显的是今年一二月,说起来有点夸张,每天排队等号的客人络绎不绝。我们那会儿晚上10点钟关店,但每晚七八点就不得不停止排号。有些游客专门从外地赶来,就为吃这一口,我们也不忍心扫兴,只好建议客人打包带走。结果,经常到了关店的点,店里还有大批客人坐着等打包的食物。偶尔连后厨也抱怨,说店一开
就不停地转,食客就跟涌进来一样。现在,客流平稳了
些,但店里周末也还是要排队,不过好在还能应付过来。
疫情刚暴发那会儿,最大的挑战是不能堂食,我们就从零开始做外卖。我印象很深,2020年,我们第一次开通了美团外卖,第一天就接到了订单。后来,堂食关闭的时候,我们外卖订单最多做到了450多个,大概是现在正常经营情况下的2倍多,还挺了不起。那会儿如果不是靠外卖,店里30位左右员工,人工加房租每个月近20万元的支出,实在不敢想。
订单太少也不行。经常有人问:光是这些新鲜食材成本就摆在那儿了,这样的定价,你们是怎么赚钱的?靠的就是薄利多销。我们的愿望,就是做一家性价比高的家常粤菜馆。而且,我们有招牌、有故事,相信顾客愿意过来。
不过,疫情期间,每天还是焦虑。醒来睁眼就是看手机,看各种疫情的数据,最害怕的就是不能开店。我们总觉得,能开店,能挺下来就很不错。连我们的员工都说,这3年,在“孖记士多”挺好的。
上个月,爸爸提议我们去看看新店,如果有合适的可以再开一家。其实,我们不久前已经看准了一家门店,正在准备合同的时候,业主突然改主意了,因为他觉得现在这个行情,自己做也能挣钱。我们只能再看看别处的店子。
有很多食客、朋友都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希望来加盟的、做投资的都有,但我们还是想自己做、自己说了算。不为挣多少钱,就为老老实实做好我们的“老味道”。
眼下要多开一家店,对我来说也多了一层压力。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但我们对挺下去还是有信心的,未来,当然希望越来越好。
“深挖做精,一步步向上发展”(见图三)
小店:左岸图文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讲述者:店主黄林华
概况:立足图文印刷行业,16年前从第一家小店起步,正在经历业务转型
疫情3年,我们开了6家新店。但这个故事,要从疫情带来的挑战说起。
我们是做图文生意的,纸质标书原来是业务大头。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很多公司、项目都开始电子投标,不需要打印标书文件,整体业务量很快就下来了。
怎么办?我们就开始延伸拓展业务,做平面设计、广告印刷、活动策划执行、会议物料、标识标牌等,再比如党建文化墙和工地标画业务,我们都能接。这些业务板块开拓起来,大盘才能保住。疫情期间,那些只做图文没有转型的同行,90%以上业务都明显下滑。
新店就是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开起来的。比如,我们之前中了个标,是为湖州移动营业厅提供物料,为了经营对接,紧跟着在湖州的新店就开了出来。另外好几家新店也都是这样,不是老早计划好的,而是生意和机会来了,也有这个实际需要,就把店开起来。现在我们在浙江共有13家店,其中杭州8家。
疫情期间,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累。实际经营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回款慢了,有时候因为疫情封控,结账都成问题;再比如,业务转型后,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先垫资,现金流更紧张了,但好在我们挺了过来。这当中,也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比如,去年有2家门店就享受到了政府的免租金优惠。随着业务面拓展开来,我们疫情3年每年营业额还增长了30%。
之前觉得生意难做的时候,我也想着能不能找其他
的行业来做,但发现大家都不容易,还不如从自身所在的
行业去深挖、做精。前些年,我就意识到图文和广告是一家,疫情让这种想法更清晰了,也让行动更加紧迫了。
其实,身边很多广告、会务公司这几年也面临业务少的问题,为啥我们还能逆势开拓?这就凸显了我们图文的优势,客户基数在,而且服务意识好,基本是随叫随到。随着设计、安装团队搭建起来,我们能承接一些以往广告行业的业务。
我们给今年定的目标是营业额翻一番。现在来看,有希望也有挑战。今年3月,我们的订单一下增长了50%,感觉积累的需求一下释放出来,但4月又淡了一些。接下来怎么样,还要看市场行情,但如果能多中几个标,目标也不是不能实现。
最近,我们还在社交平台上做线上推广。我是这么看的,现在光杭州一天有上千场会议,这些会议物料、设计我都有能力接;而且每天还有一批批新公司成立,这些初创企业还没有固定的图文广告合作公司,他们公司的门头、腰线、背景墙,我也都能做,机会还是很大的。
未来,仍然希望把“左岸图文”开成全国连锁,但不会为了开店而开店,而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向上发展。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了解小店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
■仅以个体工商户来说,近年来蓬勃发展,从2013年的4000多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16亿户。
■个体工商户中近九成从事第三产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
■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媒体等新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到个体工商户总量的近三成,为经济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每个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是2.68人,总共带动全国近3亿人的就业,稳就业作用突出。
政策速览
2023年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推动稳增长稳预期,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2022年
《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发布,从资金支持、融资回款、降成本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生效,聚焦个体工商户在经营场所、用工、融资、社保、创业扶持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提出针对性制度安排。
2021年
国务院批准建立由11个部门参与的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在便利准入、房租减免、税收社保、就业创业、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2020年
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阶段性免征社保费;实施国有房屋房租减免政策等。
李 婕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 云南昭通多地遭受暴雨袭击 紧急转移8350人
- 旅游企业拒绝“敏感游客”无异于掩耳盗铃
- 中国平安以需求为牵引深化改革创新 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高质量发展(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 传统村落是承载历史与当下的载体——专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娇
- 徐匡、阿鸽艺术伉俪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呈现系列经典版画作品
- “照搬式”盗图盗视频何以如此猖獗
- 北方有大风沙尘 云黔桂等地有较强降雨
- 单人新喜剧《她没问题!》用嬉笑与都市生活和解
- 浙产动漫海外热播 数字化传达中国文化
- 对高龄独居老人的特别守护
- 广东严防清明森林火灾 逾3万名护林员加强巡查
- “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学英语与文化自信并不对立
- 第三届中国游戏创新大赛在沪颁奖 《崩坏:星穹铁道》《蛋仔派对》获大奖
- “漂留”连接你我 第八届画廊周北京启幕
- 国家发改委:成渝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五年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
- 俄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俄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让大模型在产业先跑起来,京东云八大产品全面亮相
- 专用通道、网上申报、零延时……多项便捷通关政策助力口岸经济
- 万千货物奔赴万家灯火 铁路运送“年味”
- 热门推荐
-
-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智慧农业让“金草”走出深山
- 1-5月上海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61项 展览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 中国将与阿联酋拓展经贸合作内涵
- 乌鲁木齐往返英国伯恩茅斯货运航线开通
- 12月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 广东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1000万户
- 山西临汾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邀八方商客蓄势聚能赢未来
- 杭州:亚运会期间绕城范围内实行“单日单号、双日双号”通行
- 8月2日8时至3日8时 河北各水系共发生涨水过程10次
- 中非共研绿色基础设施合作发展 现场签约逾29亿美元
- 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为契机 天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 美国夏威夷野火遇难者升至67人 成1959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
-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81.8亿元 增长39.4%
- 日媒:日本国土交通省对丰田总部开展突击调查
- 2022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十大版权案例在鄂发布
- 山东推进“产才融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遗作《雪豹》获亚洲电影大奖
- 180余名乡村学校师生代表放歌“希望工程快乐音乐项目”成果展演
- 长征故事|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是怎样获得地图的?
- 一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悉尼购物中心袭击事件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