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类何时适应沙漠环境?国际最新研究称至少在120万年前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篇演化论文认为,作为早期人类,直立人至少在120万年前就能在类似沙漠的环境中生存。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人类的沙漠环境行为适应,包括在几千年里反复回到特定河流和池塘寻求淡水,以及开发出专用工具。论文作者称,这种适应能力可能导致了直立人地理活动范围的扩张。
该论文介绍,早期古人类获得在极端环境(如沙漠和雨林)下生存能力的时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之前的研究一再发现,只有智人才能适应这类环境。
为厘清这一时间问题,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质人类学研究所的Julio Mercader、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Paul Durkin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一处关键的早期古人类考古遗址,采集了考古学、地质学和古气候学数据,他们研究发现,在120万到100万年前,该遗址所在地区一直是半沙漠环境,并有独特的植物生命存在。
考古学数据还显示,该遗址区域的直立人种群在这段时期里适应了这种环境,他们反复回到池塘这类有淡水的地区生活,并发明了专用的石制工具,包括刮削器和有凹口的工具(名为锯齿刃器)等,这些工具可能用来提高宰割效率。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共同表明,直立人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比之前认为的更强。这一研究结果反驳了之前“只有智人能适应极端的生态系统”的假说,并且认为,直立人可能是一个能适应非洲和欧亚大陆各种地形的泛化人种。(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秦刚同印尼外长蕾特诺就东盟战略自主共同发声
- 法国电影传奇人物阿兰·德隆去世,曾饰演“佐罗”被中国观众熟知
- 瓜子二手车首发2023年新能源3年保值率榜单
- “华夏东极”抚远:中俄高校专家学者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 重庆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局地有大雪到暴雪
- 寻根问祖 “羲皇圣里”举办国家级非遗“新乐伏羲祭典”
- 北京地下水水位为何能连续9年“长高”?
- 四川南充:开通为民办事“直通车” 问题清单“销号清零”
- 带读者重回历史现场 《红色气质》上海书展办读书分享会
- 日本地震已致至少78人死亡 救援行动受到阻碍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 国家统计局回应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核心区站台层主体结构完工
- 分餐不分桌 团圆饭可以这样吃
- KargoBot自动驾驶卡车超百台,新能源占比超60%
- 人事时间丨北京大学走出的“80后”县委书记
- 东北书博会观察:从工具到创作 AI带来革命性巨变
- 哪吒汽车回应天津车辆起火事故
- 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增加岗位稳定就业
- “冷经济”持续升温,吉林冰天雪地喜迎南方“小金豆”
- 以色列开展新军事行动 哈马斯要求全面结束冲突
- 热门推荐
-
- 安徽合肥首届大学生反诈主题情景剧大赛落幕
- 三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超10亿吨
- 加强国际协作 共谋绿色发展(国际视点)
- 深山中什么样?擅自进山有多危险?有关哀牢山的疑问这篇都回答了
- 广东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中国作协“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在京启幕
-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三地创新产业链这样“织网”
- 胡塞武装逮捕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古特雷斯谴责
- 在大漠,他们护航神舟再问天
- 大韩航空客机内发现实弹 韩国警方介入调查
- 多部中国电影和华语影片亮相第4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环保税将扩围!中央要求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 财政部:打好新老政策“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外媒:以总理将召开安全内阁会议
- 美金融专家:收购难以解决美国银行业问题
- 中国个人征信机构2023年提供服务420亿次
-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为“重走白求恩路·青海行”举办筹款晚会
- 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 山东沿黄地区生态之变:鸟儿欢歌 民众安居
- 教培项目花样繁多 谨慎选择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