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沙野:中法两国应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向前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王高飞 阚枫)1688年8月7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马尔利行宫写下一封致中国康熙皇帝的信:“得知陛下您求贤若渴……因此数年前我们决定派遣我们的臣民,六位博学的耶稣会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所有最新奇的科学知识……”
2019年中法建交55周年时,一本诞生于1688年的法文版《论语导读》成为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的国礼。
一封信,一本书,都成为中法两国跨越300多年交流互鉴的见证。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历史长河激荡前进,未来两国如何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向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就此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视频:卢沙野:中法两国应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向前 | 中法老友记来源:中国新闻网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网记者:您五年前来到法国工作,回想起当时,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您如何评价这五年中法关系的发展?
卢沙野: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2019年7月底出任驻法大使时,正赶上习近平主席同年3月份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马克龙总统对此次访问高度重视,请习主席到尼斯海燕别墅,进行两国元首夫妇的密切互动。马克龙总统还向习主席赠送国礼——1688年的法语原版《论语导读》。这个礼物非常珍贵,不仅反映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渊源,也看得出当时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此次国事访问取得巨大成功,为我们在法开展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五年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中法关系也在随之发展变化,中法之间的友好氛围,也多了很多错综复杂的政治、经贸等领域的问题。当然,这也和中国逐渐强大有关系,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心态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俯视了。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双方都要适应和磨合,逐步达到新的平衡。
这个世界总是在矛盾中运动的,矛盾才是常态。所以对于当今中美关系也好,中欧关系也好,中法关系也好,有问题我们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我希望法国人甚至欧洲人也要有这种心态,不能一厢情愿,一味考虑自己,还得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
中新网记者: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对法国或者巴黎的第一印象是时尚、浪漫。您觉得对于法国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于中国有什么样的印象?
卢沙野:法国的确有很多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多年,对法国的文化、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都非常喜欢和欣赏。我认为随着中法交流的增加,以及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提供给外国人的入境便利越来越多,他们也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间,曾经因为签证上有一些限制或者旅行上有一些不便,加上过去我们的物质条件不够发达,导致他们对了解中国的兴趣并不高。但这几年,外国人想去探索中国的热情明显增长了,是因为我们发展起来了。现在的法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越来越好,已经突破了过去对中国的传统印象。
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是拘谨的、刻板的。而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西方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了,了解中国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西方媒体,因此对中国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了。2023年底,我们对法国等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部分免签,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使馆做了一个初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入境中国的法国籍人员就超过1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三倍,其中超过一半是免签入境。此外,我们还大力吸引法国年轻人到中国留学。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访问法国期间,宣布“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这也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希望通过青年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深化友谊。
中新网记者:中法建交60年以来,有哪些人文交流事件让您觉得是有历史性意义的?
卢沙野:实际上今年就是比较突出和有历史意义的。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又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两国开展了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今年年初文化旅游年的揭幕演出在凡尔赛宫的皇家剧院举行,国内的民族乐团在法国和凡尔赛乐团联袂演出。中法两国的不同乐器、不同曲目在凡尔赛宫奏响,中西合璧,完美融合,使人感觉到不同文化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活动当天与会嘉宾都对活动赞不绝口。
使馆也协助国内举办了几场活动,比如残疾人艺术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演出,非常震撼,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同胞的自强不息,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关爱和投入。再如前不久深圳歌剧舞剧院在巴黎会议宫演出的《咏春》,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核和西方现代舞的表现形式相得益彰,效果颇佳,深受法国观众喜欢。当天,35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此外,中法双方还互相到对方国家举办展览,把自己最好的文化作品拿出来呈现给对方民众。尤其是我们国内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走出来的还不够,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可能目前和国际接轨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有些操作上不够熟练,希望我们国内的有关演出机构、经纪公司能经常来同法国、欧洲的相关机构加强对接,开展合作。
中新网记者:在天然的差异性面前,您认为中法两国应如何更好地求“同”?“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卢沙野:我认为“同”体现在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政治方面,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都自信自立、不畏强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这一政策的内涵又有所不同。我们讲的战略自主更多的是要维护我们自身的核心利益,在独立自主的同时,我们充分尊重别人。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它是“一体两面”。“一体两面”就是你自己想要独立自主,也要考虑到别人也希望独立自主,所以你要尊重别人的独立自主。在这方面法国或者西方有些许的不同,这和他们在近代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金字塔尖有关系。他们习惯了从上往下俯视别人。
当然,我讲的是国家层面,从个人层面讲情况则不一样。我接触的很多法国人都很彬彬有礼,跟人接触的时候,很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因此,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中法之间是有很多一致性的,中国人也很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替别人着想。所以如何能够把中法两国文化深处的共同点挖掘出来,并体现到国家关系上,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要做这个工作,需要通过文化来做,通过政治是行不通的。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勒斯坦各派北京和解引全球瞩目 外媒称赞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切实贡献
- 国际热评:一张长图,细数中国“朋友圈”有多热闹!
- 从高耗能到减排放,绿色建筑如何加速落地?
- 炖牛排、栗子烧肉,考古现场探秘2000多年前楚王饮食
- 千寻位置发布卫星通信终端“北斗信使”:无网区一键求救,最快5秒定位
- 巴基斯坦政府称已逮捕14名希腊移民船倾覆案相关人员
- 楼市成交量回升 新政继续显效
- 假剧情伤害真骑手!卖惨营销乱象亟待整治
- 以画为媒诉乡愁 福建农民书画精品破圈“出海”
- (寻味中华|饮食)河南烩面:一碗包罗万象 汤中尽纳乾坤
- 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5.8%
- 新疆轮台县第五届白杏节开幕
- 全国地质系统首个“地质奇观”评价标准发布
- 台风“泰利”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海口三港停止作业
- 新生物制剂首批处方落地中国 将助EGPA患者减少复发
- 2023年望丛祭祀大典在成都郫都举行
- 贾樟柯回乡路演讲述22年时代之变
- 日本一男子涉嫌用生成式AI制作计算机病毒被逮捕
- 北京发布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 沿袭时代特色分类修缮
- 重庆原创舞剧《绝对考验》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 热门推荐
-
- 甘肃崆峒多重“补水”康养“塑形”:出门见绿 游园遍布
- 蟑螂恋爱的奥秘藏在这个基因里
- 艺术圈荣誉称号满天飞!大师帽子,给钱就能戴吗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各地各学校“一校一策”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 字节豆包推出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 售价1199元
- 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 5月份CPI走势总体稳定 下阶段将继续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 用优质电影供给提升农村文化质量
- 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夜市经济的难题待解
-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 逾百名学者、企业家、公益从业者厦门共探家族善传承
- 《沸腾校园》让我们共情了年轻人
- 走访山东德州平原震中现场 村民已恢复正常生活
-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夫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秋招待会
- 身体最不抗冻部位:耳朵高票当选
- 中新网携手专业医生直播科普治脱神器米诺的“能好怎”
- 护航“三夏”,建行助力“麦”向丰收
- 突发:黎巴嫩遭以色列军队袭击 已致3人死亡
- 外媒:一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坠毁 或因与鸟群相撞引起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