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专家建言数字时代人权保护
中新网柏林10月23日电(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22日,以“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其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应对数字时代人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永和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如隐私、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哲学家需要探讨如何在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李文军表示,数字时代的权利保护必须坚持“多元向善”的价值理念,在平衡多元数字利益的同时,保持有限的工具理性和根本的人本价值关怀,实现科技为人类造福的终极目标。而数字时代的人权保护不仅要关注技术发展,更要重视人的能动性,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增强数字弱势群体的自我赋能,实现从“数字生存”到“数字公民”的转变。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新闻发布研究中心主任胡雅娟表示,实践证明,社交媒体在保障全球人权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欧双方可就社交媒体赋能人权保障开展常态化的经验交流,共享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使社交媒体在人权保障方面更好发挥作用,惠及中欧双方及世界人民。此外,包括中、欧在内的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通过国际多边机制和行动推动互联网在发展中国家的接入和普及,使发展中国家享受到数字技术发展红利,为社交媒体赋能全球人权保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郭敏指出,尽管社交媒体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但隐藏其背后的算法机制、数据商品化以及话语控制仍然导致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复杂化。唯有深刻理解社交媒体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中的双重作用,方能在利用其赋权功能的同时,有效规避潜藏的风险,确保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向善”。
中欧人权研讨会于2015年创立,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
- 肖千同中澳地方政府官员气变培训班学员座谈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点军:“柚”见乡村好“丰”景
- 不负耕耘!今天,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 商务部门全力保障西藏定日地震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
- 江苏盐城落地全省首单贝类海洋蓝碳贷
- “双升级+双彩蛋” 北京人艺新排版《足球俱乐部》即将亮相
- 福建省霞浦县获颁“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 中国与尼加拉瓜实现海运直航
- 特朗普发文称自己将被捕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探索极速康复模式:两位超高龄患者胃肠手术后一天出院
- 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昏文化”成为“金”字招牌?
- 两嫌犯潜逃26年被大数据锁定落网 官方通报抓捕细节
- 日本众议院选举正式启动
- 715万元“丑”雕塑背后:中标公司老板有多个山寨头衔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场全球推介活动在丹麦举办
- 韩国在韩日争议岛屿附近开展海洋调查?日方抗议 韩国:不接受
- 突发!以色列北部城镇响起防空警报 两架无人机被击落
- 安徽启动百家“食安名坊”培育行动
- 专访“杀熊救妻”丈夫:没时间害怕 只想救妻 与年长11岁妻子相守30年
- 热门推荐
-
- 渝湘高铁胡家湾双线特大桥实现连续钢构合龙
- 春运路上,你的行李箱装了啥?
- 山西印发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
- 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多产业综合产值破10亿
- 影市回归正轨 沈腾马丽开启暑期档下半程
- 刷新“绿色颜值”: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打造“绿美交通”
- 访内蒙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生命火种”传递大爱温暖
- (新春走基层)-30℃ 在“最北列检”作业场坚守最后一个春运
- 国际热评:78年过去,日本仍需反躬自省消除遗毒
- 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气储运基地建成
- 看沉浸式演出 享受动感音乐 年轻人热衷线下新玩法
- 记录“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成长故事的报告文学作品出版
- 山东滨州:城市公交突围记
- “工作队”来了三年 云南砚山平远“大乡村”变了样
- 珍藏!这些中国非遗惊艳了2024
- 猎鹰计划短片创作季“我心中的那座城——千里荆楚地”启动
- 意海岸警卫队近两日救起35艘移民船 仍有20余人失踪
- 中国与东盟共商疫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95后教师庄济宇扎根乡村教学点 带山里娃唱出响亮的歌
- 警方通报出租车撞入骑手队伍:系疲劳驾驶 5名伤者已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