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新社柏林10月22日电(记者 马秀秀)“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当地时间2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面对新兴权利对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产生挑战,各国应携手合作,以“人类优先”作为新兴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以真正多边主义避免全球新兴权利治理失衡,以开放公正凝聚共识,共同为全球新兴权利保障提供方案。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凡华表示,中欧在新兴权利保障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面临同样的治理挑战。应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交流,更好地了解理解对方,寻求合作共识。中德、中欧关系的发展不仅对双方有利,也将为当前动荡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指出,人权是全球性议题,应通过全球合作来实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三大倡议”,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利益,超越了狭隘的地缘政治。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表示,新兴权利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多样性,是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深化中欧人权机构和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为新兴权利的理论研究与保障实践注入新的智慧。
国际哲学学会和国际科学哲学院主席、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认为,应从人权角度开展文明对话,相互学习,探讨如何保护人类和人类生存条件,避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危险。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促进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独立专家阿尔弗雷德-莫里斯·德萨亚斯认为,和平是所有权利的基石,没有和平就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欧洲宗教哲学学院院长、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汉斯-彼得·格罗汉斯表示,跨文化讨论人权非常重要。
研讨会设置主旨发言环节,还围绕经济平等与社会权利、数字技术与人权和气候变化与人权等相关议题举行两场平行分论坛。
中欧人权研讨会于2015年创立,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此前已举办八届。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古茶树超5624万株 97%分布于云南
- 焦点访谈丨扫码消费:要“便捷”更要“边界”
- 2023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 北京国际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开展
- 全球已有15个国家报告猴痘确诊病例 世卫:未来可能发现更多猴痘病例
-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风国潮助推动漫产业发展
- 辽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厅级干部刘磊一案已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
- 夏日胃口不佳 凉菜打开味蕾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特色养殖助振兴 鸵鸟“鸵”起致富梦
- 全国“游购乡村·欢乐大集”宁夏主场活动启幕
- 辽宁:强化数字赋能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 (身边的变化)云南边境村寨“家园变花园”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姚林英:深耕技能职教园 铸就金牌好教练
-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受理举报5315件
- 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邕开幕
- 荟萃五洲风情 2023重庆国际文化嘉年华启幕
- 物流成本降低体现在哪?从一颗榴莲说起→
- 聚焦湘港澳金融合作 港澳委员献策高水平对外开放
- (年终经济观察)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财经官员展望2024
- 新疆兵团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4岁
- 热门推荐
-
- 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在贵阳举行 共商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 外媒:“瓦格纳”已占领俄南部军区指挥部,“正在穿越”利佩茨克州
- 暑期跨境游火爆 辽宁省口岸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0%
- 薛澜: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
- 身在辐中不知辐 一旅客携放射性超标“能量塔”入关被查
- 低位企稳背后 中国楼市迎重大转变
-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提速扩围
- 上海浦东出台20项服务措施 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蒙博览会:含金量渐涨 朋友圈扩容
- 今年上半年我国邮轮运输加速恢复 多地提升通关体验
- 从无奈到主动 文艺院团网络直播如何立得住行得远
- 《繁花》“不凡” 长视频平台竞逐1号位
- 制造焦虑卖产品,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 中国工商银行金边分行举办主题论坛 分析亚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
- 桂林火车站:对经停桂林部分列车采取停运和限速运行等措施
- 30年期特别国债纳入国债期货交割范围
- 北京571家养老机构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对接机制
- 滴滴回应14元订单收1414元
- 广州“千年商道”北京路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
- (国际观察)关停核电站一周年 德国持续发力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