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天外来客”陨石来自哪里?国际最新天文学研究有重要发现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天外来客”的地球上的陨石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广受关注,天文学家也持续开展研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关于陨石来源研究的天文学论文称,到达地球的陨石中最常见的类型有可能仅来自数个小行星解体事件,有些发生在相对较近的时期。其中,“王后星”家族可能是陨石的一个主要来源。
该论文介绍,撞击地球的陨石中有80%是被称为普通球粒陨石的一类,其中包括那些产生于4.6亿年前一段密集撞击期的陨石,这些撞击事件可能引发了地球的冰河时代。过去的研究表明,大约70%的地球陨石具有称为H型和L型的球粒陨石成分。对地球上的L型球粒陨石的氩-氩测年表明,这些样本可能起源于一颗小行星的灾难性解体,该小行星在约4.7亿年前遭受了一次超音速撞击。
在第一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M. Marsset和合作者一起,汇集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主小行星带中小行星的光谱数据,发现一组被称为“王后星”家族的小行星和地球上L型球粒陨石的构成非常接近。经过计算机建模,他们研究认为,在约4.5亿年前发生的撞击令一个L型球粒陨石小行星碎裂,形成了“王后星”家族,并提供了让陨石流入的大量碎片。
在第二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捷克查理大学M. Brož和合作者研究指出,当前流入的H型和L型球粒陨石可能是三次较近的解体造成的,分别发生于约580万年、760万年和4000万年前,见证了直径超过30公里的多个小行星毁灭。
他们推断,相对年轻的“凯琳”和“鸦女”小行星家族的撞击形成,和较古老的“王后星”家族第二次撞击事件(约4000万年前),可以解释目前坠落到地球上的大部分陨石的形成原因。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表示,最新发表的这些天文学发现成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目前最常见的撞击地球的陨石来源,以及这些撞击可能如何塑造了地球的历史。(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科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女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世界
- 历史读物插图使用不当 北工大出版社:全面收回销毁
- 涉“世越号”公文造假案 韩国前青瓦台秘书室长终审被判无罪
- 新疆哈密的“绣郎”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尺素金声 | 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可绕赤道115圈,一场驰而不息的跋涉——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⑧
- 中国(广州)首届萨克斯管展演“奏响”羊城
- 《星空下的高铁卫士》:所有的汗水折射着努力的光芒
- 中国“文学之乡”落户大连庄河市
- “全新中型都市智电SUV”比亚迪海狮07 EV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 商务部:“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将持续到2月5日
- 吉林筑牢“绿色长城”显成效:沙退粮稳民富
- 已致1人死亡!俄罗斯多地出现肉毒杆菌感染病例
-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 中新真探:坐着时,挺胸抬头才最健康?
-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高铁“开”出国门,擦亮“中国名片”
- 主播说联播丨夏天的尔滨也开始整活了,潮!潮!潮!
- 航空航海通达全球!一组数据看2023年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单
- 报告:6月近九成中国新房找房者为改善性购房群体
-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宣判 判处死刑
- 热门推荐
-
- 四川汶川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造成3人失联4人遇难
- 黄花飘香采摘忙 精准滴灌助增产保增收
- 公开唱反调?欧洲多家企业为何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制裁
- 专访胡冰卿:与自我和解的第十年
- “巴蜀鬼才”魏明伦逝世 享年83岁
- 台风“山陀儿”影响台湾等地
- 黄河普通干线最长桥合龙(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中国开启重要议程 释放发展信号丨两会·世界观
- 德国学者谈中德关系:“合作仍是两国行业往来主旋律”丨世界观
- 滴滴“橙意计划”推节日关怀系列行动:百城中秋家宴陪司机过节
- “交行福利季”多措并举惠民生、促消费
- 河南各地强化信息化防控 7600万亩秋作物长势良好
- 为濒危古籍续命 让千年档案重生
- 文化观察:国产电影”叫好又叫座” 彰显文化自信
- 为人父母须防“养育倦怠”上身
- 有助公众了解淡水鱼类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新书在沪首发
- 极端高温给“人类世”敲响警钟
- 上海出台新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外媒:瓦努阿图强震已造成14人遇难
- 世界的“中国白”展览在法国多维尔举行 以瓷为媒促中法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