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濒危古籍续命 让千年档案重生
除尘、揭取、展平、加固、补缺……十年间,每一道纸质文物修复步骤的每个动作,于艳龙都烂熟于心。让“病”着的有机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即是他身为文物修复者“素手余馨”的重要工作。从2012年进入曲阜市管理文物委员会,到调入孔子博物馆工作五年多。十年间,于艳龙经手修复过的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已达200余件,他正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担起延续纸质文物生命的“第一健康责任人”。
文/片 记者 孔茜 康岩
长年埋首故纸堆
曲阜孔庙正南,孔子大道旁,有个不少人来曲阜必会去的地方——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是个既热闹又冷清的地方,热闹是因为它一年四季有无数游客驻足停留。说其冷清,则是在人声鼎沸之外,亦有一处鲜有人知的角落,那里的人日复一日地用心修复着一件件传世文物。
踏入那“冷清”之地,沿着长廊而行,有一间标有文物修复室字样的工作室。推开两道门,一阵古旧书卷的气息迎面而来。孔子博物馆科技保护部副主任于艳龙每日都会伏案修复古籍。
1月30日,修复室内,亮堂的灯下,于艳龙正着手修复有着200年历史的《纳书楹正集曲谱(卷四)》,其封面破旧不堪且污渍斑斑。
“纸张作为有机文物,寿命有限,我们的工作即是通过修复让文物焕发‘新生机’,使文物更长久地保存下去。”在于艳龙眼中,文物修复师即是延续文物生命的第一责任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件纸质文物送来后,先要进行“会诊”。“修复古籍与人看病差不多,情况不同,检测结果不同,治疗方案就也不一样。”于艳龙坦言,《纳书楹正集曲谱(卷四)》一册85页,除封面外,其余书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损、断裂、虫蛀情况。在修复之前,先要对古籍进行现状调查及纸张纤维分析。待对古籍材质、病害分析清楚后,即会确定具体修复方法。
此时,修复工作便迈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历经拆书、除尘、清洗、溜口、补缺、压平、折页、锤平、齐栏、装订……十余道程序,一件文物才能修复如初。
由于每件文物破损程度及修复难度各不相同,修复所需时间亦不相同,短则一月,长则需历时一整年。“纸质文物修复工作多数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将残缺不全的纸张展平、修复,需要的不仅是工艺,更多的是耐心。”于艳龙说。
从考古学子到文物医生
或许是纸质文物特有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让修复者的性格也都沾染了这股子稳重的气息。生于1986年的于艳龙起身、行走、拿物,纵使无关工作,他都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似乎那份稳重、谨慎早已刻入骨子里。
看着如此专注于文物修复工作的于艳龙,很难想象在入行之初他也曾有过一丝抗拒。“我研究生学的是考古专业,考古是面对未知的探索,文物修复则是对已知的完成。”于艳龙坦言,报考专业之初,本以为可以去野外考察,走遍全国。没想到,最终被“困”在修复桌的方寸之间,手中一本残破的古籍,四周被毛笔、糨糊、棕刷、镊子、剪刀等工具环绕,溜口、补洞、喷水、压平……每天的工作看起来十分单一、枯燥,但做着做着,他的心境很快发生了变化。看着一件件“伤痕累累”、缺乏生机的古籍、档案,经自己的手修复后重新焕发光彩,那份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
回望10年文物修复历程,参与修复孔府档案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孔府档案体量大、修复耗时长,我们五六个人花了几年才完成了8000多页的修复。”于艳龙称。孔府档案全称为“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年间直至民国期间孔府的各项活动,历明、清、民国400余年历史,总共30余万件,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面对具有如此重要价值的传世之物,修复压力不言而喻。从公文到簿册、信件……类型多样,部分絮化严重、遇水成泥的纸张,为修复增加了不少难度。“之前我们多采用整体托裱的方法,现在采用局部病害处理修复,虽然修复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能够保留文献原装帧形式,尊重文献历史真实性。”于艳龙坦言,纸质文物修复不仅是个手艺活,更是一个需要细心钻研的活。无论修复何物,都没有百灵百验的模本。修复亦是思考的过程,纵使已有同类藏品修复经验,但再遇时,亦需多探索、多研究,不断找寻最优修复方法。
就这样,他拜师胡玉清(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提升修复技艺,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清洁保护、褡裢装袖珍《四书》手写本保护修复、孔府档案、古籍善本保护修复项目等249件/套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能修复还要写出来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除了修复文物,于艳龙也愿意深入研究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修复顺兴号钱票时,他不仅完成修复,还围绕顺兴号钱票的历史、修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写了两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钱币》与《文物天地》上。
为何要对“顺兴号”钱票深究?于艳龙有着自己的初衷与想法。“‘顺兴号’钱票是在进行孔府档案散档整理中的重要发现之一。”于艳龙说,“顺兴号”钱票是清光绪年间孔府顺兴号钱店发行的地方型钱票,其流通范围在曲阜及周边几个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研究地方经济史等有重要意义。钱票的发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相关事件所佐证。
不仅如此,该钱票正反两面均有书写文字,或有红色印章,且多存有加贴多层纸条的情况,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亦有创新修复之法可分享。便于为同行业者在修复此类纸质文物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修复文物,也是履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责。”于他而言,身为文物修复师虽肩负着延续文物生命的使命,但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更需多加探索,他说,他愿将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历史“写出来”,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贡献一份力量。
齐鲁晚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越涨越买、金币金条受青睐,三季度国内黄金消费逆势大增
- 国际识局:冲突进入第三个月,巴以局势未来将如何演变?
- 第五届中华设计奖颁奖 近1.4万件作品参赛22件获奖
- 今年中欧班列量质齐升
-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终值下调至2.6%
- 美媒调查:2021年以来美国童工劳动力呈爆炸式增长
- 台胞盛赞现代高甲戏《围头新娘》
- 泰国高校办祭孔子典礼昭扬尊师重道理念
- 江西31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现新年“微心愿”
- 杨立新等领衔话剧《钟馗嫁妹》建组 让神话照进现实
- 明星广州加盟直播带货 优质资源加速涌入直播赛道
- 多地“上新”丰富消费场景 惠民生乐享平台澎湃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三体》动画联播两集 播放量超9000万
- 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启 近260家国内外展商预定展位
- 逾3万只红嘴鸥飞抵春城 昆明多地成热门“打卡”点
- OpenAI超700名员工要求董事会辞职 不然就去微软
- 体育搭平台、赛事作牵引 天津文体商旅融合促发展
- 广西推动东盟特色商品行销全国
- 重庆出台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推动绿色发展
- 财政部: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 及时启动发行工作
- 热门推荐
-
- 广西9条河流13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洪水
- 假期民宿从200多元暴涨至7000多元?谁改的?多方回应
- 黄埔军校首任管理部主任林振雄之孙忆祖父往事
- 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成立 助新质生产力落地应用
- 美国白宫在以色列对伊朗打击前已收到通知
- “小茶叶”带动“大产业” 第二届咸丰白茶文化节开幕
- 俄罗斯宣布更改纪念日名称后,日本提出交涉!
- (第六届进博会)“全勤生”们携创新产品和服务续写“进博之约”
- 外媒:特朗普团队人员推开国家公墓人员 美国陆军罕见表态
- 山东破解“养老”变“享老”难题 保障“夕阳红”安度晚年
- 上半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 同比增14.3%
- 榆林能化装备制造产业链精准对接会举办
- 中国车谷“二次创业”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
- “泰利”将于17日夜登陆华南 部分海区将有9米狂涛
- 真相 |美国用毒品害了自己,乱了别国
- 第九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四川达州启动
- 继承人均放弃遗产 民政局可代为管理
- 守一方平安 护一城“烟火”
- 武汉女子带电作业班操控机器人守护供电安全
- 除夕北京大风相伴阵风将达7级 部分路段仍有结冰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