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冲突进入第三个月,巴以局势未来将如何演变?
中新网12月7日电(陈彩霞)“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相对平静后,中东古老的冲突重新爆发,并将整个地区推向更广泛暴力的边缘。”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当地时间12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已过去两个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短暂停火后,加沙地带战火重燃。截至目前,本轮冲突已导致巴以双方近1.8万人死亡。
围绕局势最新发展,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加沙当前情况如何?
以色列是否会不惜一切代价击败哈马斯,全面接管加沙?
以军扩大军事行动
“以各种方式摧毁哈马斯”
据《以色列时报》5日报道,以军已派遣坦克进驻加沙南部,以扩大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
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当天称,对哈马斯的地面行动进入下一阶段,“以军已清除了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北部的许多据点,现在正对其在南部的据点采取行动”。
当地时间6日晚,以色列国防军通过其官方社交媒体表示,在过去几个小时内,以军第98师已经突破了哈马斯麾下“汗尤尼斯旅”的防线,包围了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并首次在该地区中心地带开展军事行动。以军称,目前汗尤尼斯市已被以军“基本控制”。
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日报》4日披露,以色列当前正考虑用海水淹没加沙地带的地下隧道,迫使可能藏身地道的哈马斯人员现身。
消息人士称,为准备上述水淹地道计划,11月中旬,以军已在位于加沙北部的沙提难民营以北约1.6公里处,安装了至少5台大型水泵。“每台水泵每小时能从地中海抽取数千立方米海水,预计几周内就能淹没加沙地带的地下隧道”。
“由于不清楚隧道的渗透性、有多少海水会渗入土壤等,因此很难全面评估将海水灌入隧道的影响,”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阿尔特曼说道。
一位以军官员则表示,“以军正在使用不同的军事和技术,以各种方式摧毁哈马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6日表示,当天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辛瓦尔位于加沙地带的一处住所。不过,他暗示辛瓦尔或已不在该住所中,但他称相信以军抓住辛瓦尔“只是时间问题”。哈马斯方面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美国不愿对以军援“卡脖子”
中东地区格局或发生重大变化?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日前曾宣称,将不顾国际社会压力,继续进行旨在消灭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并誓言“在必要时坚决对抗世界”。
“(以色列)称,在彻底消灭哈马斯之前,它不会停止军事行动。这一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几乎不可能实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阿肖克·斯瓦因在阿联酋《海湾新闻报》上写道。
他分析,“如果没有明确的退出战略,军事占领就会变得旷日持久、代价高昂、在政治上难以为继……以色列就越有可能面临被占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及国际社会的抵制。”
路透社6日指出,“美国避开了限制军援等真的有可能改变以色列做法的措施。”
报道指出,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约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提供了包括战斗机、可摧毁哈马斯地下隧道系统的炸弹等武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更是要求,国会批准额外的140亿美元。
华盛顿非营利组织“中东民主项目(POMED)”宣传部主任塞斯·宾德表示,这种支持使得美国能对以色列向哈马斯展开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力”。“扣留某些类型的装备或推迟补充各种武器库存,将迫使以色列政府调整战略和战术……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一直表现出不愿使用这一手段”。
除了美国“坚定不移”的支持,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指出,内塔尼亚胡的个人因素也给局势升级增添了另一个层面。“因为冲突结束后(内塔尼亚胡)面临着毁灭性的政治命运,所以,他希望尽可能延长。”
当前冲突仍在进行中,结局尚难判断。分析指出,此轮巴以冲突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化,其走向预计会对未来中东地区格局演变产生影响。
《纽约时报》称,中东地区格局未来或将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变化将在冲突结束后变得明朗……但一切都取决于冲突如何结束。”
各方呼吁停火止战
重回“两国方案”谈判
随着以色列对加沙南部发动的攻势愈加猛烈,新一轮巴以冲突被认为进入“血腥新阶段”,加沙地带平民与哈马斯人员死亡人数以2:1的比例持续攀升。
据法新社5日报道,以军承认,在对加沙地带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每打死1名哈马斯成员,就会造成2名加沙平民死亡。
联合国紧急救援协调员格里菲思4日警告称,加沙地带将出现“世界末日”状态,平民“无处可去”。联合国还警告称,在以色列的轰炸行动中,不可能为加沙地带的平民建立“所谓的安全区”。
当地时间12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信安理会轮值主席,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九十九条,要求安理会就加沙局势采取行动。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秘书长为数不多明确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第九十九条的情况之一。该条允许秘书长将任何被视为威胁国际和平的问题提请安理会注意。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斯波利亚里茨4日到访加沙,其随后表示,加沙人民正遭受“无法容忍的苦难”,同时强调加沙平民受“战争法保护”,并呼吁让人道主义援助顺利进入加沙地带。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中国、俄罗斯、欧盟等纷纷呼吁巴以双方尽快停火止战,重回“两国方案”谈判,实现和平共处。
公开资料显示,“两国方案”,是指建立一个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一方案实现的重要条件,是巴以双方秉持“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通过让步某些土地的所有权,换取持久公正的和平。
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独立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不容交易。“两国方案”完全落地,中东地区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以色列也才能获得持久的安全。(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又一名女性候选人确定!墨西哥或将迎来首位女总统?
- 新疆兵团调整2023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 女孩们:不忘初心,你行的!
- “95后”新农人新理念经营大樱桃园
- 韩国最大在野党发起涉尹锡悦内乱特检法
- 新疆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成群鸟类聚集场面壮观
- 宁夏三市成功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
- 财政部在澳门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国债
- 四川凉山40名先心病患儿在云南获免费救治
- 杭州文化观察:什么时候能看见南宋“大内”?
- “国人一年吃掉约7亿头猪” 中国肉制品企业承诺保障食品安全
- 中国援外医疗队为非洲民众义诊
- 中央气象台7月30日10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外媒:美一意孤行打“芯片战”扰乱世界
- “三大倡议”强化金砖国家合作
- 重庆一学校通报公务车擦挂事件:已责令驾驶员停职反思
- 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入围名单公布,优酷17部制播作品入围
- 无需首付还能倒拿50万装修款……“负首付”买房靠谱吗?
- 恐龙界的“猫捉老鼠”?恐龙捕食哺乳动物证据首现
- (第六届进博会)芬兰农业和林业部部长Sari Essayah:进博会是极具价值的平台
- 热门推荐
-
- 我驻南联盟使馆遭轰炸24周年 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举行纪念活动
- 我在这里看见中国丨走遍名山大川 他用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美
- 创新科技成果正加速涌现——2023中关村论坛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解读
- 十年暖心相伴 北京链家200余家门店化身“高考服务站”
- 震后的坚守:日喀则森林消防在废墟瓦砾间“刨”出希望
- 中国首列出口海外胶轮地铁列车投入运营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回击西方国家抹黑污蔑
- 韩国医政风波越闹越大?韩总统尹锡悦紧急发声
- 长沙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版图“扩容” 运营里程超150万公里
- 科学家“禾下追梦” 科技馆“稻谷飘香”
- 文艺“轻骑兵”阿拉腾达来委员: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 抖音“智慧夕阳”网络素养公开课落地四川遂宁,助力老年人安全、健康用网
- 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 两岸文博人以“源·创”聚力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 虚增收入47.22亿!上实发展涉多项违法被重罚
- 探访汉字起源——贾湖遗址博物馆即将试开馆
- 加拿大联邦及多个省份隐私监管机构对ChatGPT展开调查
- 长三角首次联合发布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
- 金融服务助力 税惠“红包”加码 民营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