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教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美籍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9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70年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出累累硕果
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准则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石。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群众路线也发展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若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我们不妨看看一些研究结果,比如85%的中国人相信政府能作出正确决定。这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中国政府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包括让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构建全球领先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体系、引领世界绿色创新和发展。
同样值得一提的成就是,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多极世界秩序、巩固安全、促进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正是得益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才取得了这些成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想必已经意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中国政治制度行之有效,并且有助于实现良政善治。
西方为何诋毁中国政治制度?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许多外国观察家、尤其是西方观察家曲解了中国的民主制度。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认为不推行西式民主就是离经叛道。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民主、越成功、越有前途,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就越讨厌它。
美国诋毁中国政治制度、推进“遏华”战略的动机不是促进民主、人权以及社会公正。事实上,美国的所作所为标志着“恐华症”死灰复燃。“恐华症”最早出现在马可·波罗时代,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而今,随着中国再次走到世界前列、西方大国又纷纷衰落,“恐华症”卷土重来。
中国民主制度结出累累硕果,同西方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让西式民主的不足暴露无遗。有鉴于此,一些西方人的恐惧和怨恨与日俱增,他们无法承认中国的内政外交更加民主。今时今日,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相信本国政府践行真正的民主制度,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英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也持类似观点。
(中国日报网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披露美寄宿学校原住民儿童死亡人数为官方数字三倍
- 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二手车出口提速
- 夏威夷野火已致93人死亡 美媒:美国百年来最致命野火
- 赵一曼孙女:对奶奶遗书倒背如流
- 多元场景绽放 激光显示应用场景成长机会巨大
- 大型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月季花城”南阳
- 2小时→40分钟 重庆梁平到四川开江更快了!
- 亲历“5·12”汶川地震的男孩:“杨和国叔叔,15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
- 17省市试点数据知识产权 已接收登记申请超1.3万份颁证超7000张
- 当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听听专家怎么说……
-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与防暴雨应急响应
- 印尼防长与佐科长子正式登记竞选正副总统
- 郊游搭帐篷还欠规矩:配套设施不足 缺乏规范管理
- 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升至近11个月高位
- 泰安高铁站按摩椅占近九成,挤占普通座椅空间,不少旅客席地坐卧
- 中国国家画院六人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100余件作品展时代气象
- 2023“长江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
- 呈现小人物的冷暖人生 电影《七声》在广州举行首映礼
- 龙“马”精神 一路领“鲜” 青岛啤酒激情登场2024青岛马拉松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杨硕:推动针灸发展系统化 加强针灸临床应用
- 热门推荐
-
- 受台风“格美”影响 福建76.69万人受灾
- 福建漳州:现地教学,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 青海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 BBC:中国被视为全球控制碳排放努力的关键丨世界观
- (走进中国乡村)百年布依族村寨的“松弛感”
- 弘扬公安英模精神 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发布
- 《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首发
- 外资企业加速布局 中国中部地区释放“磁吸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答记者问
- 阿根廷央行预计2025年该国经济增长4.5%
- 当现实愈趋“科幻”,科幻电影路在何方?
- 西渝高铁达州南站2号八线特大桥首联连续梁浇筑完成
- 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开幕
- 2023“多彩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际青少年绘画邀请展开幕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岑科创园区加速建设
- 青年作家考编制,不必大惊小怪
- 漫评美国防预算创新高:“碎钞机”
- (新春走基层)山东特色农产品“打包”出海 丰富“国际餐桌”
- 第二十一届农交会在广州闭幕 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 2023中国(四川)首届民族音乐周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