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学者访藏:越来越多尼泊尔人愿意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
中新社拉萨9月4日电 (贡桑拉姆 拉巴卓玛)“随着中尼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愿意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常委牛巴尼博士3日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作学术报告时说。
牛巴尼一行是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邀请的尼泊尔专家学者交流访问团,他们在该院作了《尼瓦尔人与藏族人的传统友好关系》《“一带一路”(BRI)背景下尼中合作的现状和前景》等学术报告。
“饺子在尼泊尔叫‘馍馍’,我们原以为这是尼泊尔本地发明的食物,后来才知道备受尼泊尔人喜爱的‘馍馍’源自中国西藏,是在拉萨经商的尼瓦尔人从西藏带到尼泊尔的。”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第一副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说,尼瓦尔人与藏族人的传统友好关系,据可靠记载有500年历史。“‘馍馍’在加德满都的历史也应该有百年了吧。”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介绍,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多种语言和宗教,大部分地区与中国西藏来往密切。传统友好关系从宗教、商业、艺术、文化等多方面体现。
“中国长期高度重视喜马拉雅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研究工作。”牛巴尼博士介绍,2014年中国—尼泊尔地理联合研究中心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特里布文大学揭牌。
他说,该研究中心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重点开展包括山地灾害、山地生态与环境监测、山区发展等在内的山地地理研究。
此外,由中国资助开展的喜马拉雅地区跨境合作研究,涵盖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跨境河流水质监测等领域,针对南亚地区的温室气体检测、生物多样性检测等开展技术培训。
牛巴尼称,近年来,尼中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交流形式日趋多样化,交流内容不断丰富,“旅游热”持续升温,出版业和影视业合作不断拓展,逐渐成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至11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6亿人次 同比增长126%
- 鲁奖作家鲍尔吉·原野最新散文集《星星上的盐》出版
- “澳门周”走进古都西安
-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 国铁集团郑州局新增郑州北—阿拉山口境等8列货运班列
- 买酱油怎么看标签信息?
- 女子向大熊猫运动场投掷饼干 被列入终身禁止参观名单
- 中俄专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黑龙江小浆果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 探秘“中国竹子之乡”建瓯:竹中谋富
- 陈伟霆刘雅瑟携手上演跨时空缉凶 《太阳星辰》开播
- 玩美音雄超级演唱会拉开“在西宁”秋冬季文旅活动序幕
- 广东新增联合实验室打造生成式音频大模型
- 平台商家“隐形套路”易造成浪费
- 希腊火车相撞事故死亡人数升至57人
- 沈阳市举办纪念锡伯族万里戍边260周年文艺演出
- 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全景式展现商文明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10万人次
- CNBC全球科技大会广州举行 聚焦AI、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
- 中央重要部署,7大信号!
- 首届滇商大会在昆明举行
- 热门推荐
-
- 宁夏银川市雷锋纪念馆成立5年吸引72万余人次参观
- 中央气象台:江淮地区四川盆地东部等地有较强降雨
- 弓形虫钻进脑子里 “网红吃法”不科学别乱吃!
- 俄媒:消息人士称,俄核潜艇将继承“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名号
- 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有了能力评测体系 包含7大能力维度、481个细分任务类型
- 中国—东盟旅游休闲发展与融合创新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
- OPPO年度影像旗舰Find X8系列重磅发布
- 山西11市市本级不动产登记业务年底将实现跨市办理
- 豆瓣开分9.4,纪录片《众神之地》是如何做到的?
- 45个重点项目落户广州花都 低空经济类项目亮眼
- 课间休息不该“死气沉沉”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黑龙江文旅推介上新活儿 现场“花式”重温今冬热点
- 第十三届世界猪业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
- 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地区名单出炉
- 福暖中国丨京城“花”样迎新春 赏花游园年味浓
- 山西省政协委员薛金平:加强岩溶大泉保护 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 《藏医医疗技术》出版 整理93项成熟医疗技术
- 南非发生高校校区枪击案 三人遭袭身亡
- “算力券”成为河北廊坊招商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