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企业密集上市背后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6月6日,主营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5.80元,收报191.19元,总市值逾百亿元。而在此之前的5月19日,从事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125.80元。这也意味着,年内发行价超百元的5只个股中,医疗器械企业就占了两个名额。
近年来,医疗器械赛道风口再起。仅2022年,就有16家医械公司顺利登陆A股,与此同时,“后备军”早已蓄势待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5家医械公司在A股首次递表,加上去年递表的十余家企业,更多医械个股将跑步进入资本市场。
医疗企业看好科创板上市
今年以来,在A股首次递表IPO的医械公司共有五家,分别为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诺威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艾柯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这5家公司是什么来头?记者梳理发现,手握创新“核心产品”,成了这些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最大“底气”。
招股书显示,捍宇医疗是一家创新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与电生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该公司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ValveClamp已经被药监局纳入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有望在今年实现上市;
赛诺威盛是国内较早具备软硬件自主研发、设计及生产能力的CT企业之一,在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市场长期主要被全球医疗影像三巨头“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等外资厂商所主导的激烈竞争中,2022年赛诺威盛以1.16%的市场份额跻身第八。
北芯生命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血管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键嘉医疗主营手术机器人,去年以来,键嘉医疗先后有两款手术机器人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而艾柯医疗则是一家主营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创新企业,目前公司有3个项目产品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已实现初步商业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公司目前均未实现盈利,其中,捍宇医疗和键嘉医疗,因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目前处于0收入状态,而艾柯医疗则由于核心产品在2022年才陆续获批,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去年报告期内仅实现营收90.09万元。
这些还在“亏损”的企业无一例外选择了在科创板上市。这也与科创板的规则调整有关。就在2022年6月10日,上交所发布并施行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规模的硬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医疗器械企业科创板IPO规则进一步明确。比如,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应当属于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范畴,如先进的检验检测、诊断、治疗、监护、植入介入等,以及相关的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等,这也为很多还在“烧钱”研发的创新医械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新上市的16家医疗器械企业中,就有8家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占比达到一半。2022年一年,至少还有8家医械公司向科创板递表,其中,去年递表的安杰思在今年5月份成功上市,成为了2023年首家在A股上市的医械上市公司。
创新医械加快国产化替代
这些递表上市的医械公司有什么特点?梳理发现,由于医疗器械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程度高,由此也衍生出大量细分领域潜力企业。这些拟上市的公司的研究领域包括了手术机器人、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数字化彩超设备、分子诊断、CT系统、血液净化设备等等。
实际上,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更像一个跨学科、跨材料的产业,涉及机械设计、机电控制、软件算法、医学等等,属于“硬科技”行业,且与研发周期动辄10年起步的创新药行业比较,医疗器械本身颠覆式的创新很少。更多是渐进式改良式的创新,研发周期相对比较短。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医疗器械高端领域主要为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加速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在未来5-10年,国产器械产品将持续在影像设备、高值耗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各个细分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而伴随着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潮的到来,这两年,医疗健康领域创投热度也明显旺了起来。据医药魔方统计,截至2022年一级市场中医疗器械的投融资数量(424起)超过创新药(413起);二级市场里泛医疗赛道发生82起IPO事件,其中医疗器械的数量最多(29%)。在市值超百亿元的上市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占比最大,达到了三成,其中,迈瑞医疗以超3700亿元的市值,成为了A股医药健康领域的“一哥”。
“硬科技”带来了高估值,催生众多“百元股”。当前,A股市场有19家医药企业股价超过了100元/股,其中7家就来自于医疗器械领域,其中,惠泰医疗和迈瑞医疗两只个股均超过300元/股。去年新上市的16家医疗器械企业,怡和嘉业和联影医疗的发行价就超过了100元/股。
不过,这个看着很火热的赛道投资一定“稳赚”吗?记者发现,去年新上市的16家A股医械企业,有一半目前的股价已经跌破了发行价,“冰与火之歌”的对比,在这个领域仍然在不断上演。
以手术机器人赛道为例,近年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开始扎堆上市,天智航、微创机器人、润迈德等成功上市。此外,除键嘉医疗外,精锋医疗、思哲睿、术锐机器人等先后冲击IPO或更新了进程。在此背景下,“达芬奇”(由美国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研发生产)在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也迎来本土企业的挑战。
不过,上市之后的医疗器械企业并非“高枕无忧”,其中,“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市值从上市初的最高635亿元降至目前的79亿元,这主要与天智航上市后手术机器人推广不达预期,公司一直未盈利有关,无独有偶,在港股上市的微创机器人、润迈德同样面临盈利困境。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微创机器人净亏损约11.46亿元;润迈德净亏损约13.4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2.42%。
对于更多的医药器械上市公司或者后备军来说,竞争加剧之下,赛道也愈发拥挤,在诸多国内外竞争对手“环伺”下,除了满足“明显的技术优势”,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性、确定性亦是重中之重,这也对医械企业的研发能力、商业能力、渠道建设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火星上新发现多种有机物质 有助搜寻潜在生物特征
- 别让“不清洁”离职证明成求职绊脚石
- 国家发改委: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发展
- 纽约等地纪念“9·11”事件22周年
- 这所大学为4万余中小学生开了特殊一课
- 机票酒店价格下降 重阳节后迎来老年旅客出游热潮
- 中欧班列“中通道”一季度货运量超80万吨
- 非洲小伙“寻楼记”:榫卯间读懂中国
- 海信集团持续推进以旧换新共建绿色消费生态
- 中国研发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达目前最高光电转化效率
- 中国商务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等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缺乏事实依据
- 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在常州溧阳启动 助推新能源产业升级
- 纪念隐元禅师东渡370周年黄檗文化交流会在日本长崎举行
- 中国财政部:1-4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1%
-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建成通航
- 外银研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将逐步复苏
- 山东沂南:“土特产”变成“金饭碗”
- 科技赋能“绿色田野”:喀什戈壁滩长出“果蔬工厂”
- 2023年服贸会9月2日-6日举办 220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
- 从乡村T台走到世界舞台 千年楚雄彝绣海内外大放光彩
- 热门推荐
-
- 今年第10号台风“珊珊”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 《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发布
- 《水韵天成:孟宪成艺术作品(全2册)》新书发布
- 美国共和党内多人加入众议长之争 最快24日投票决出
- 如何解决夜空多种光污染风险?国际期刊集中发表系列文章建言献策
- 船闸岁修工作开启 广西多措保障西江航线干线畅通
- 归侨陈远“深耕”原创作品 用布偶剧讲好中国故事
- 中国央行正研究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
- 四川苍溪一老人内脏位置异于常人 医生逆向思维为其手术
- 中国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限额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周政受贿、贪污、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一审开庭
- 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
- 中国摄协在西藏林芝开展培训 助力民族摄影人才成长
- 北京东城第二个城市森林公园开园
- 黑龙江省第二届机器人科技创新大赛在东宁市开幕
- 泌尿系统结石痛起来要命!日常护理注意这些问题
- 吉林长春四平等地再迎降雪 公路铁路民航受不同程度影响
-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焦某某调离岗位
- 90亿元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今年第三期国债
- 睡在皖南川藏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