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夜空多种光污染风险?国际期刊集中发表系列文章建言献策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集中发表一组4篇文章,探讨人造卫星和空间碎片对夜空的影响,并从多个视角为解决夜空光污染和太空污染风险建言献策。
该系列文章介绍,近年来,近地轨道卫星和太空碎片数量一直在增长,预计还在加剧。这导致了天文学界的忧虑,担心光污染的潜在影响,及对地面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的潜在干扰。
在本系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意大利光污染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法比奥·法尔奇(Fabio Falchi)和合作者认为,地面和来自近地轨道卫星的光污染正在增加。他们说,由于光污染,地球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偏远之地能满足安放天文台的标准(即没有光污染、晴空数量多、视野效果好)。他们提出,对抗光污染和太空污染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而非技术问题,认为应当引入约束机制,停止夜间人工照明和卫星集群的迅速增加。
在本系列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斯洛伐克科学院米罗斯拉夫·科西法杰(Miroslav Kocifaj)等论文作者提出一个模拟夜空亮度的新方法。他们解释说,夜空建模通常使用一种称为米氏理论(Mie theory)的对光散射的理解,这种方法提出了夜空中光散射的一个简单的物理图景,易于计算。论文作者发现该方法可能对真实世界情形过于简化,可能导致低估天空辉光,尤其在低海拔位置。
在本系列的一篇“观点”文章中,美国暗夜咨询有限公司约翰·巴伦丁(John Barentine)等文章作者通过计算发现,近地轨道卫星和太空碎片增加的总体影响,导致全球夜空亮度潜在上升。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损失地面天文数据,因为宇宙信号可能在噪音里丢失,也可能减少地面发现和受资助观察项目的机会。他们也讨论了全世界文化性的天空传统、平等/包容、环境退化,以及更广泛的依赖于黑暗天空的生态系统。
在本系列的一篇“全球视点”文章中,美国旧金山大学阿帕娜·文卡特桑(Aparna Venkatesan)对近地轨道日益拥挤的特征进行讨论,强调这对天文观察和全世界黑暗天空的消极影响。她认为,“太空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与先辈——通过科学、叙事、艺术、起源故事和文化传统连接我们彼此,而现在它岌岌可危”。(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涉案赔偿金额约3.9亿元 重庆已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1400余件
- 玉米秸秆成牛羊“营养餐” 青海湟中“粮改饲”实现种养双赢
- 湖北打造幸福河湖 为河湖建“健康档案”
- 夏季达沃斯论坛看好东盟数字经济前景
- 浙江高校学子手绘烈士画像 助烈属70多年后“再相见”
- 中外学生奔赴青海村镇开展义诊
- 海口往返马来西亚槟城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新疆克州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 古蜀人精神世界的解读需要尝试
- 破解“冬眠”难题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培育高抗寒酿酒葡萄
- 卫生护垫变色,就能检测出妇科病?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首个海陆一体化超大型石油储运工程投入商业运营
- 韩国暴雨致41人死亡、上万人转移避险 中使馆发布提醒
- 国庆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2万人次
- 湖北荆门抢滩昆虫产业 赋能绿色发展
- 海南自贸港打造消费天堂 国际奢侈品品牌加速布局
-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城市绿地面积30年间减少5.6%
- 闽藏协奏山海歌 唐卡漆画相映红
- 欧洲青年古都创业:用披萨敲开“馍都”之门
- 人不只为自己活 还要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发布最新紧急提醒
- 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清零”!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 珠江委部署开展郁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工作
- 两岸媒体人行走天津 感受兼收并蓄的津沽魅力
- 浙江海宁一临时工棚爆燃事故:系当事人非法转移油品引发
- 2022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分数线公布
- 暑假用眼高峰来临 专家:这样做,防止孩子视力“滑坡”
-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近两年 黄金大通道效应愈发凸显
- 为54名工人追回18万元欠薪,民警获赠“长得帅 办案快”的锦旗
- 春运车票预售热 1月25日将迎来节前出行高峰
- 电影《上海古丽》即将首播
- “冰雪+”释放冬季文旅新活力
- 上海崇明区佛教界热心捐助支援京冀抗洪救灾
- 江苏扬州2024“绿扬金凤”人才周开幕 人才发展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 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全权证书
- 国际高参建言上海韧性城市建设 激发城市活力
- 韩媒:客机失事,韩政府宣布进入7天国家哀悼期
- 广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 上海探索中西医结合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中央戏剧学院将首度设置“欧阳予倩戏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