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学者哈德曼:巴中文化和学术交流合作潜力巨大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符园园、古娜)“巴西和中国建交50周年以来,两国在文化和学术交流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仍有更大潜力等待挖掘。” 日前,巴西著名文学研究学者、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弗朗西斯科·福特·哈德曼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这样表示。
哈德曼自1987年开始在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任教,致力于巴西文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研究,在巴西学界颇具影响力。
哈德曼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充满热情的学者。2019年,他受邀来到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期间,他将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记录下来,汇编成《中国日记:一个巴西人眼里的真实中国》,引起了两国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关注;2020年,哈德曼参与译介的艾青诗集《南美洲的旅行》葡语版获得了巴西最权威的文学奖项“雅布提奖”提名和巴西高校出版社协会奖最佳翻译奖第一名。
“中国当前兴起的葡语文学翻译热潮,包括巴西、葡萄牙以及非洲葡语文学,是我在其他国家都没有见过的。” 哈德曼说。
《幻灭三部曲》《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星辰时刻》……随着巴西文学汉译作品逐渐增多,马查多·德·阿西斯、若热·亚马多、保罗·柯艾略、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等巴西文豪也逐渐被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让人们得以从文学中领略巴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也被译为葡语在巴西出版发行。《论语》《道德经》《骆驼祥子》《白鹿原》等经典作品的葡语译本,成为了巴西人民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哈德曼表示,北大外国语学院的许多教师为巴西文学文化的译介与推广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两国文化交流友好的)一个重要的信号。”
近年来,随着中巴两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两国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文化节、电影展、美食节……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拓宽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渠道,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哈德曼指出,中国开设葡语课程的高校日趋增多,而在巴西也有多所孔子学院相继建成,“这说明两国的文化交流潜力巨大,双方应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哈德曼认为,中巴两国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多到对方国家去旅行、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国家。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有高温 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较强降雨
- 大熊猫“福宝”将满三周岁 写真纪念册在韩热销
- 精准打击,无声‘核爆’:这项治疗技术直击肝癌
- (新春走基层)非洲小伙春节返乡盼团圆:把中国的幸福感带回家
- 韩国宪法法院向尹锡悦送达弹劾案材料三度被拒
- 中缅新通道(曼德勒—成都)公铁联运班列首发
- 数字文旅,重视体验才能展现价值(新语)
- 智慧民航,让旅客“飞”得更舒心
- 非遗国潮吸睛 中国小商品“广交”大市场
- 山西大同一唐代纪年砖墓资料公布
- 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体验持续改善
- “苔藓美景”走俏 中国玩家开辟“微景观”产业链
- 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向中下游推进
- 转型升级再提速 制造业蓄势聚力向“新”而行
- 河北全力抢修受损电力设施 出动抢修人员逾1万人次
- “最美乡村”行:婺源觅“乡愁”
- 肿瘤诊治进入“整合”时代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积极开展国庆节防火专项行动
- 海天见证福建海警局26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 热门推荐
-
- 国家消防救援局:冬季火灾有六个特点
- 英国6月CPI同比上涨7.9% 降通胀仍有挑战
- 因应预算缺口 德国提前取消电动汽车补贴计划
- 中国经济圆桌会|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抢抓机遇、找准规律”
- 端午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12.6倍
- 呼市羊肉烧麦:塞外“狗不理” 一口解乡愁
- 全国首家极地海洋研学教育基地在黑龙江开建
- 山东高速集团实施“科技+低碳”举措 建设智慧绿色高速公路
- 督察组:海南省一些地方红树林保护不力 侵占破坏问题仍然多发
- 甘肃平凉崇信突降暴雨 致城区多处内涝
- 拜登承认美国武器造成加沙平民伤亡
- 广西“大机护师”假期“不打烊” 为旅客“保驾护航”
- 原创红色舞剧《蓝色裙摆》在重庆大剧院上演
- 中山客运港配套路网建设进入最后冲刺 将于4月底通车
- 首钢集团:网传“违法开除员工”女高管非集团员工
- 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家走进乡村送良策
- 福建南平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为Ⅱ级
- 重庆首开直飞马来西亚槟城定期客运航线
- 江西省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