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考古学论文: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玛雅人祭祀仪式细节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个体的DNA分析,发现了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仪式的更多细节。研究结果还展示了玛雅地区延续至今的基因传承。
本次研究的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又称库库尔坎神庙,是奇琴伊察最大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反映了其遥远的政治联系(图片来自Johannes Krause)。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该论文介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古城奇琴伊察在古典时期末期(公元800年-1000年)成为玛雅人的主要聚居地。整个遗址中存在大量祭祀仪式的证据,其中,“神圣天坑”是一个有超过200具遗骸的巨坑,但关于其祭祀活动的细节仍不清楚。
本次研究的奇琴伊察重建的石制头骨架(tzompantli)的一部分(图片来自Johannes Krause)。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考古人员1967年在“神圣天坑”附近发现了一个地下蓄水池或储水室的结构,其中有100多具年轻人的遗骸。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Rodrigo Barquer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从其中64个个体身上提取了DNA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个蓄水池在公元七世纪早期至十二世纪中期一直在使用。遗传分析表明,这64个个体全部为男性,其中有25%的人是近亲,包括两对双胞胎。
本次研究的奇琴伊察重建的石制头骨架(tzompantli)的细节(图片来自Christina Warinner)。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此次研究的遗传分析除了揭示出蓄水池中个体的身份,还通过与现今该地区居民的对比揭示出了基因的延续性。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被献祭者来自附近的玛雅社群,而非更遥远的地方。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免疫力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异,表明该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因传染病(如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天坑”附近蓄水池遗址所处背景下,当地古玛雅人有其更倾向的献祭方式,这也为该地区人们的遗传史提供了新见解。(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喀喇汗王朝与阿拉伯联系更紧密?错!他们的认同是中华!
- 中美双方缔结飞虎队友谊学校 传承民间友谊
- 波兰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
- 热评丨“520”不再为爱奔波 “跨省通办”惠及百姓生活
- 4件议案已得到立法工作吸收采纳 代表议案推动文物保护法与时俱进修订完善
- 禁养犬不禁售的漏洞该堵上
- 在南非小学感受学生中文学习热情
-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 南开大学团队介入式脑机接口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 《熔炉》 作者孔枝泳:为了不让别人改变我而奋战
-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国寿寿险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
- 安徽西递、宏村今年以来接待游客已突破350万人
- “满江红”英文怎么译才能“信达雅”
-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全国讲话 誓言将权力和平移交给特朗普
- 学者郎宝如:《周易》是一部关于西周建国的历史记录
- 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 探寻“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 亚投行与法国开发署签署联合融资框架协议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北京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习武强国”大型公益武术展示活动全国首站在长沙开幕
- (新春走基层)中俄边境线上的戍边“年味儿”
- 热门推荐
-
- 美国6月失业率升至4.1%
- 立破并举根除地方保护顽疾
- 郑栅洁:在七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 医药反腐又打落多人!他曾大谈“廉洁自律”
- 江西400余名青年学子共赴科创盛会
- 多地发布2022年平均工资 这些行业“钱景”好
- 维也纳多边大使中国行:望与中国加强核技术合作
- 孩子发热咽痛起红疹 小心猩红热!
- 中国正式开启蒙古国面粉进口业务
- 澳大利亚对华风塔等产品反倾销措施被裁违则 中方:望澳方尽快纠正
- 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山西撬开用地空间的乡村试验
- 统计称韩国2023年出生人口为23.5万 创历年新低
- 日本出生率连续7年下降 2022年新生儿数跌破80万
- 离家23年 内蒙古警方助云南女子与亲人“云聚首”
- 云南重点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 “秀”出轻纺工业新篇章
- 第四届消博会首批进境展品顺利通关
- 广州餐饮市场回温 早茶等到店消费最先复苏
- “成渝氢走廊”带动川渝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 家政行业供需不平衡不匹配问题如何解决
- 扬州何园迎来140岁生日 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