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山西撬开用地空间的乡村试验
中新网太原3月20日电 题: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山西撬开用地空间的乡村试验
作者 任丽娜 郭锋 张舰 金昶
复垦退出的宅基地,发展庭院式特色农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将农户闲置房屋作价入股发展文旅民宿,村民获取分红收益;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维护农民权益并为其办理抵押获得贷款提供保障……
作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破解人地矛盾,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泽州县落地开花,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盘活“宅资源”鼓起“钱袋子”
时下,走进泽州县晋庙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一袋袋经过培育的菌棒码放整齐。晋庙铺镇位于大山深处,全年无霜期长,镇域内有供电线路和水库,发展食用菌产业有优势。但多年来,各村由于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导致产业发展迟缓。
“‘宅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晋庙铺镇党委书记樊曙钰表示,2020年起,该镇把王汉掌村、黑石岭村、大池头村等6个村凋敝宅基地复垦后的472万元资金,以入股形式注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平菇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
“家门口就业就是好,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里,一举两得。”60岁的韩社花是晋庙铺镇黑石岭村村民,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产开始,就一直在这里干活,每月收入2000多元。
樊曙钰说,通过“宅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既解决了农业产业用地,又使凋敝宅基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产、资金,目前园区有36栋大棚,2023年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园区给村集体分红20多万元,带动了附近20人就业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除了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园外,泽州县许多镇、村也通过庭院经济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下村镇瓮山村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大力发展庭院式香椿产业,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高都镇岭上村则将退出的34块零星宅基地,按照每年每平方米1元的价格租赁给村民,鼓励村民种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取得良好效果。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同时,泽州县也注重引导以农村宅基地开展文旅、民宿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泽州县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整治与盘活模式。比如,实行土地流转运营,允许宅基地通过作价入股、出租等方式,进行流转、获取收益;开展退出利用,明确农村宅基地可采取无偿、有偿等方式退出,用作公共服务建设、复垦指标置换、入市交易等。
激活“沉睡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抵押贷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泽州县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为该县下村镇牛永政办理了晋城市首宗宅基地及房屋抵押权登记,使牛永政顺利从银行获得了20万元抵押贷款,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摸底调查,泽州县拥有宅基地14.5万宗、面积为5.9万亩,其中闲置宅基地4.5万宗,闲置率高达31%。如何使这些“沉睡资源”活起来?是泽州县作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主要目标之一。
2023年,泽州县出台《泽州县农村凋敝宅基地复垦及搬迁安置实施方案》,旨在盘活全县农村凋敝宅基地、空心村、无人村闲置土地,促进因各类原因搬迁后的村庄复垦工作。复垦土地形成的补充耕地周转指标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治入市的方式加以利用。该举措在为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
通过多元化置换补偿模式,目前泽州县共流转宅基地1617宗,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1869宗,实现宅基地退出2599宗815亩,其中有偿退出2427宗、无偿退出172宗,为乡村全面振兴腾退出广阔空间。
针对宅基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泽州县先后建立了13项配套制度,确保了试点改革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破除审批难点、监管盲点、信息堵点,泽州县搭建数字化宅基地管理平台,实现宅基地“批、用、查”全过程管理。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宅改”,泽州县融通了城乡要素,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让农民群众的宅基地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迪庆!
- 民航局:全力确保暑运旺季航空安全
- 乡村振兴路:新乡贤回归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 新模式启动 沪苏船载“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审批时长或减半
- 黑龙江抚远:耕地内出现野生黑熊
- 哈马斯官员否认退出加沙停火谈判
- 商务部就加拿大对华有关贸易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 广东逾2000个气象站录得暴雨 全省加强防御强降雨
- 八方游客在“春城”昆明共享民歌盛宴
- 《望长安》:为流散海外文物铺一条回家的路
- 昔日授时中心“变身”博物馆 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
- 铁路上海站单日客发量65.6万人次创新高
- 新疆兵团:沙漠边借自压灌溉系统种植中草药显成效
- 总台记者观察丨英国通胀“高烧”不退 民众生活危机四伏
- 菲律宾失联小型飞机确认坠毁 机载4人全部遇难
- 冷水鱼宴何以成新疆北部的城市名片?
- 江西南昌中稻生产全面展开 良种良法助农增收
- 展览《听见,看见:汉字里的中国文化》在重庆开幕 呈现汉字演变
- 文化史中的传统人文精神传承
- 第五届中国泼彩画双年展在沪开幕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涉嫌推翻选举案,又一关键人物要作证?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德国6月出口额环比下降3.4%
- 产城融合“搬”入幸福生活 湖南沅陵推动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
- 京津冀豫等地全力应对强降雨
- 湖南国际班列开年“加速跑” 赋能产业经济
-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举办
- 《吃货辞典》俄文版俘获俄罗斯读者的“胃”和“心”
- 广州南站彻夜灯火护万家团圆
- 文物保护法新增条款:追索非法流失文物不受时效限制
- 男子因言语性骚扰女同事被判赔偿
-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超5300亿元
- 欧洲三国称数月内向乌克兰交付至少百辆老式坦克
- 县长联袂草原达人 推介青海三江七“泽”、千仓万“库”
- 透过“外贸之窗”看经济活力 中国仍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 英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自贸协议生效
- 重庆九龙坡警方:一男子高空扔刀致一人受伤 已被刑拘
- “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发车 让乡村阅读服务更灵活
- (新春走基层)“Z世代”成常客 吉林百年满族大集“年轻”了
- 深耕文脉勾画时代 林顺文推出巨幅山水画《高山流水汇松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