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积极回应新停火协议 以色列推进拉法军事行动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综合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拜登5月31日宣布一项由以色列提出的新停火协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积极回应了该协议。同一天,以色列军方确认正在拉法推进攻势,部队在拉法中部开展军事行动。
美联社报道,拜登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介绍新协议详情。该协议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持续六周,包括“全面彻底停火”;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人口密集区;以方释放数百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取哈马斯释放人质中的妇女、老人和伤患。第二阶段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军撤出加沙。第三阶段将对加沙地带进行重建。
美联社称,该协议已于5月30日递交给哈马斯。
据路透社报道,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对此协议作出回应,称准备以“积极和建设性”方式处理建立在永久停火、以军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重建加沙、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等内容基础上的停火协议,履行真正的囚犯交换,前提是以色列明确宣布对此类协议的承诺。
路透社援引一位熟悉谈判情况的巴勒斯坦官员的话称,哈马斯看到拜登政府加大对以色列施压,要求其设法实现停火,因此态度转变。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哈马斯31日还放出了一段被扣押人质的视频。一位女性人质呼吁以色列人向政府施压,尽快实现人质交换。以色列“人质和失踪家庭论坛”发表声明称,以色列政府必须尽快救回所有人质,但以色列不应受到哈马斯此类“宣传视频”的影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以色列国防军31日在拉法中部开展行动,在当地发现了哈马斯的火箭发射器、隧道竖井和武器,以军清除了当地的哈马斯武器库存。
《以色列时报》说,以军方31日发布一段视频,展示哈马斯在加沙和埃及边境沿线部署的火箭发射器和用来走私武器的隧道。以军方称已在该区域摧毁了5个火箭发射点以及数十条此类隧道。
据阿拉伯新闻网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巴勒斯坦区域主任马修·霍林沃斯31日说,在以色列对拉法实施地面入侵后,加沙南部部分地区的日常生活宛如“世界末日”。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由于缺乏燃料和补给,WFP在拉法的烘焙坊全部关闭;由于战乱,WFP在加沙南部的一座食品仓库中的2700余吨食品被抢劫或是破坏。
半岛电视台称,该机构调查发现,以色列军队利用空袭、炮击以及推土机系统性地破坏加沙地带建筑,以制造缓冲区。目前加沙地带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已经不适合人们居住。
《以色列时报》说,以军31日对约旦河西岸进行突袭,打死18名哈马斯人员。同一天,以色列上加利利地区遭到来自黎巴嫩方向的火箭弹袭击,三人受轻伤。(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美国一列运油列车脱轨引发大火 州际公路紧急关闭
- 专访“邮轮人”杨国兵:国产邮轮如何竞逐全球蓝海?
- “飞车少年”驶入法律禁区
- 扒下假骑手的“马甲”
- 广州白云6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超千亿元
- 瓦格纳事件后,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现身特别军事行动区
- 不断擦亮“投资中国”金字招牌 中国市场“磁吸力”持续增强
- 安永报告:2024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仍放缓
- 四川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
- 旅游市场复苏,别让“赶客”添堵
- 老年人老有所养,如何更好保障?
- “洋学生”刘黄河的豫剧初体验
- 菲律宾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2024年前两月中国房企拿地意愿继续恢复
- 浙江宁波天一阁对话匈牙利罗兰大学图书馆
- 西藏去年与17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
- 台湾出口连续衰退 多方预测今年GDP增速难“保2”
- 四川多个景区门票售罄、游客量饱和,春节前三天门票收入恢复至疫情前75%
- 全球龙舟共舞!匈牙利举办第三届端午龙舟文化节
- 热门推荐
-
- 专家:小细胞肺癌诊疗水平有待提升 免疫治疗带来新选择
- (新春走基层)新疆乡村 “农家书屋”助民众“充电”增技能
- 泰国曼谷举办“中泰企业经贸交流会”
- 公立医院医疗是否涨价有评估指标了
- 第十届河南投洽会将启 突出三大特点
- 巴西央行计划于2024年底全面启用数字货币
- 【中国那些事儿】塞官员:中国市场广阔 塞中自贸协定是巨大机遇
- 凯文·凯利:AI不会替代人类,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因为AI而失去工作
- 最大福祉+最小破坏:解决基建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的中国方案
- 成都彭州因公牺牲民警王智芬同志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打造陶瓷名片 广西千年瓷乡续写丝路新篇
- 商务部:美方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对此强烈反对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资中:血橙种出“科技范儿”
- 菲律宾三宝颜市烟花爆炸事故致27人受伤
- 经济观察:前三季度中国外贸显现四大积极信号
- 10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
- 中国镁基材料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 如何从疫情余震的不确定性中找到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