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者:中马建交五十年 合作成果丰硕潜力巨大 | 世界观
中新网5月31日电(王高飞) 2024年5月31日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纪念日。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成立后首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2013年,中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50年风雨与共,两国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能源及基建合作等方面百花齐放,成果显著。
对此,中新网采访了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经济友好协会秘书长邱国平,细数中马两国过去取得的合作成果,共同展望未来两国合作的新篇章。
共建“一带一路” 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马来西亚已积极参与共建并从中获益,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还是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就。”邱国平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中国开展基建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马来西亚得以推进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两个产业园区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投资,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此外,邱国平还介绍,“中马合作的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作为连接马来西亚西部与东部的关键交通项目,将极大地提升马来西亚的物流效率,缩短东西马之间的旅行时间,进而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互补和平衡发展。”
在中马贸易和投资往来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建筑、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这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也为马来西亚企业提供了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例如,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和橡胶等传统出口产品得以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也在马来西亚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中马两国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多所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马来西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互派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这种人才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中马共谋区域发展 新质生产力将惠及东盟及世界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其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不仅惠及马来西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互联互通及经济全球化也有重要意义。
邱国平说,“一带一路”极大地促进了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区域内的物流更为高效,经济活动更为活跃,有助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尤其是在铁路、港口和电信网络建设方面的专长,对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升级,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的传统出口产品,如农产品、原材料和旅游服务,将有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此外,邱国平认为中国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中马合作新领域以及东盟和全球经济格局、贸易体系带来了显著变革。“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和生物科技等领域,中国新质生产力为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发展提供了诸多合作机会。如在高科技领域,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中国的新兴市场需求也将为马来西亚及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新的出口增长点,如健康食品、生态旅游和数字内容产品等。”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中马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邱国平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中马两国在高科技、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马来西亚则在半导体、生物科技和清洁能源领域具有优势。两国可以在这些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共同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机遇。
“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马合作的重点,特别是在交通网络、能源设施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两国可以合作开发新的项目,如高速铁路、港口升级以及5G网络建设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够促进人员与货物的流通,还将为两国经济带来长期的增长动力。
其次是绿色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马来西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双方在绿色能源项目上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可以共同开展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项目,推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应对。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也是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马两国可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创新孵化器,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加速技术开发和应用。
教育和文化是民心相通、深化友谊的重要途径。未来,中马可以扩大学生和教师交换项目,共同设立专业研究机构,不仅能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培养两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还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科技创新互鉴。”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站在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历史节点上,邱国平说,“其实中马建交50周年不仅是回顾过去合作成就的时刻,更是展望未来合作潜力的契机。通过深化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加强教育合作及旅游合作,中马两国可以共同面对新的全球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些合作不仅有益于中马两国,也将对整个东盟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文案:王高飞
制图:王璐瑶
创意:孟湘君 谷丽萍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锐评】“北溪事件”三点疑云 美方必须坦诚回应
- 海南离岛免税店“双十一”促销线上线下齐发力
- 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汕头召开
- 工程过半!储能发电保供应 这个“大型充电宝”火热建造中
- “和平方舟”首访喀麦隆 以医者仁心书写友谊篇章
- 开学季加剧压力 南非交通事故频发多人死亡
- 上海昆剧团携全本55出《牡丹亭》将首登京城舞台
- 华西秋雨正当时 盆地3日有雨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贵州榕江:加速传统产业迸发新的数智“玩法”
- 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有关人工智能的决议
- 吉林革命老区展示延安革命精神
- “一张清单”激发市场活力
- 短剧当道,横店的演员过得怎么样
- 央行行长潘功胜:房地产金融和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 亚布力论坛商界大咖:尔滨如何从“一季红”变为“季季火”
- 透过增值税发票看经济亮点(经济新方位)
- 千年农耕民俗“开秧门”添新意
- 河南省总工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让服务“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
- 中国多个核心城市土拍升温
- 加拿大2023年平均通胀同比上涨3.9% 达32年来次高水平
- 热门推荐
-
- 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京城首演 再现俄式悲怆浪漫
- 7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70元 上调51个基点
-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
- 德城财政:着力打造“三个品牌”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 外资企业展开中国“绿色机遇”新”碳“索
-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成员增至168家
- 当夜市遇上传统中医,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 金融支持质效提升
- 安联基金:现在是投资中国的好时机
- 【时事观察】中东缘何再成外交热土
- 广西平南“柑”成大产业 民众靠“柑”实现家门口就业
- 本是“过渡角色”的插混车型 正在成为行业主角
- 广深沪连出自动驾驶政策利好,百辆上汽Robotaxi完成20万订单
- 第六届长白山粉雪节开幕 通“专列”造“天宫”
- 文化中国行丨世上唯一的金属绣!感受苗族锡绣背后的时尚密码
- 中国专家原研小分子新药成功实现成果转化 出海走向世界
- 全球最大矿砂船中国“变身”后首航巴西
- 珠海斗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彰显独特魅力
- 全国性悲剧!毒根难除,美国大批青少年深受“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