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送别总统莱希!伊朗政局将向何方?
中新网5月21日电(记者 陈彩霞)当地时间21日,伊朗总统莱希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举行。之后,他的遗体还将被送往库姆、德黑兰、比尔詹德,最后送往马什哈德,葬礼将于5月23日举行。
两天前,这位伊朗政坛“二号人物”乘坐的飞机,在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发生“硬着陆”事故。经过超过12小时搜寻,包括总统和外长在内的机上所有人员确认遇难。
莱希所乘直升机为何坠毁?这位伊朗最高领袖的“潜在接班人”突然遇难,将对该国政局及中东局势产生何种影响?中新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雷对此展开深入解读。
伊朗坠机事故背后
或有三大原因
王雷指出,此次直升机发生事故背后可能有三大原因:
首先,与天气原因有关。伊朗西北部天气条件比较恶劣,经常有雨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涉事直升机起飞时,雨云开始覆盖东阿塞拜疆省,气温降低,大雾弥漫,非常有可能发生意外。
其次,有报道称,莱希乘坐的直升机为美国制造的贝尔212型。伊朗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部分飞机机型老旧,常年缺乏零配件更新。在此情况下,飞机长期运转,会加大机械事故发生概率。
此外,有分析推测,飞机失事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全面调查,尚不能排除伊朗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的可能性。当前中东地区形势不稳,伊朗与地区国家以色列及域外国家美国等国关系紧张。在伊朗国内,敌对势力、极端分子从事破坏活动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20年11月,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首都德黑兰附近遇袭身亡。
不过,王雷同时强调,从目前各方面信息来看,前两种原因的可能性较大。总统出行在伊朗的安保层级肯定是最高的,敌对势力动手脚的难度很大,具体失事原因还有待详细调查。
“二号人物”遇难
最高领袖发照片纪念
莱希及伊朗多名高官的遇难,引发全世界关注。多国政要及国际组织纷纷哀悼。
作为伊朗著名强硬派,2021年6月,莱希在伊朗第13届总统选举中获得1780万张选票,得票率约62%,大幅领先其他总统候选人。
“虽然一些分析认为,莱希当年胜选得益于最高领袖的支持和伊朗国内温和派势力受到打压,但从得票率来看,他在伊朗国内、特别是保守派、强硬派势力中具有很强的民意基础。”王雷表示,“莱希的仕途总体来说非常顺畅,2014年,他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随后竞选伊朗总统,并获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青睐,在伊朗的政治和宗教地位都很高。”
但王雷同时指出,根据伊朗的政治体制,尽管终身任职制的最高领袖和民选产生的总统,从不同角度上来说都是“国家元首”,意义却完全不同。
王雷解释称,伊朗是伊斯兰宗教学者双重治国体制,主要特征是“政教合一”,由宗教学者出任最高领袖,享有最高权力与地位,而总统被视为伊朗“二号人物”,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其权力受制于最高领袖。
半岛电视台称,伊朗最高领袖直接控制着大部分外交、国内政策,武装部队以及司法机构,而伊朗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则是制定国家的经济议程。
“受新冠疫情及美国制裁等因素影响,莱希当选总统后,在经济方面的政绩比较有限。”王雷指出,莱希属于务实的强硬派领导人,近年来,通过“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维护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
王雷表示,2018年5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全面制裁,伊朗的处理方式总体比较务实。在莱希的带领下,伊朗逐步提高了铀浓缩的水平,将铀浓缩率提高到了接近核武器燃料水平,从而对外形成威慑。
王雷分析称,在莱希的领导下,伊朗一方面注重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莱希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施压,比如,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以及新一轮巴以冲突等问题上,都展现了强硬的一面。
“总体来讲,莱希得到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首肯。”王雷说,“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至少是接班人之一。”
当地时间20日,哈梅内伊对莱希的遇难表示哀悼。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贴文,并配上了一张他和莱希的合照。
周边国家持谨慎态度
伊朗未来将如何变化?
王雷表示,未来伊朗最高领袖的人选,要看哈梅内伊如何权衡。按照体制,它将由一个由88名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按照宪法选举产生。
他同时强调,作为国家“二号人物”、行政首脑,莱希突然去世,是事关伊朗政治稳定的大事,伊朗需要尽快选出新总统。按伊朗宪法,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暂时接替总统职务。
莱希的任期是2025年7月,还有14个月期满。因此,伊朗内部要有新的政治安排,但哈梅内伊依然掌控军政教大局,所以整个国家体系运转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关于外交方面,王雷认为,目前伊朗周边国家都比较谨慎,避免借此事件过多刺激伊朗,不希望进一步激化事态。
王雷还称,下一次总统选举,无论哪一派势力上台,伊朗的未来地区政策大方向将不会有大的改变,仍会以务实为主,着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强调国家发展的战略相对稳定。(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囤货又后悔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 第四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启幕 突出“五新”特点
- 多家车企推出“零首付”优惠 车贷新政预计再为市场添把火
- 中国筛选通过数万个专项债项目 需求约5.9万亿元
- 唱响客家菜品牌 江西龙南召开2023世界客家菜营养健康暨产业发展大会
- 目前日喀则市定日县震中附近水库运行平稳
- “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地区巡展”亮相新疆伊宁
- 远古海洋动物“讲述”神经元起源的故事
- “宝玛”人才双向奔赴 照亮黄河源头青海玛多发展之路
- 土耳其决定开始启动批准芬兰加入北约相关程序
- 菲律宾中部发生迎面撞车事故致2死2伤
- 卖“疯”的马面裙,最大推手是曹县?
- 肯尼亚一轻型飞机坠毁致三人死亡
- 国家统计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 曲阳雕刻产业产需国际对接活动在京举行
- “核美家园”国际传播媒体活动启动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南昌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今年前三季度GDP达739.4亿元
- 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34年来新低
- 新疆菜市场里的“花式反诈”:瓜果蔬菜化身防诈“宣传员”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丨武汉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4800亿元
- 从米芾的网红字 看汉字演变过程
- 武大声明:校园樱花开放期间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违规入校
- 刷视频玩游戏……儿童手表“智能过头”有隐患引担忧
- 朝中社:朝鲜进行潜水式战略武器系统试验
- 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揭牌运行
- 国家发改委:入夏以来中国日调度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
- 悲观情绪持续!调查称美国家庭仍感受到巨大通胀压力
- 2024年上海泰国节启幕
- 中国15地共签税务合作协议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报告显示2022年向欧盟国家申请庇护数量近100万份
- 天津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成立
- 2024厦门文旅推介会在韩国首尔举行
- “北大仓”千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拜登全力撮合,美日韩对戴维营峰会仍有温差!韩媒:更多的是担忧
- 北京首次发布“低碳消费品推广目录” 引领消费新风尚
-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35%不变
- 2025年天津邮轮季开启 一季度将迎出入境邮轮40余艘次
- 访中国电子云助理总裁:政务数据治理未来或呈现三大趋势
- 迈上“八万亿”新台阶 解码浙江“韧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