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家中国企业亮相哈萨克斯坦国际汽配展
中新社阿斯塔纳4月18日电 题:超300家中国企业亮相哈萨克斯坦国际汽配展
中新社记者 单璐 张硕
“这辆中国新能源车很棒,宽敞,舒适,适合家庭出行。”正在阿斯塔纳举行的哈萨克斯坦国际汽配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此次汽配展17日至19日在阿斯塔纳世博园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新社记者17日在现场看到,参展的中国新能源车旁,当地民众正排队试乘体验。穆希特兴奋地坐进驾驶室,一边感受车内装饰细节,一边对记者介绍自己的购车打算:“皮质内饰质量挺好,设计考究。如果价格合适,我想今天就下单。”
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展会,本届汽配展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据主办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其中来自中国的参展企业超300家。
发动机零配件、车辆润滑油、橡胶轮胎……展厅一侧,中国汽配企业展台吸引当地业者前来洽谈业务。
乌拉利斯克在当地从事汽车零配件进出口贸易,他在发动机配件、冷却液等展品前仔细问询,期望找到合适的中方合作伙伴。“我觉得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汽配相关产品,与中国合作机会很多。”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巴杜曼诺恩则表示,自己的公司此前一直使用荷兰和德国产的润滑油,了解到行业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中国品牌,他也来此寻找新机遇。“我想考察中国润滑油的品牌和质量,也许未来可与之达成合作。”他对记者说。
在本土企业家阿塞特看来,“中国汽配企业数量庞多,它们之间会产生良性竞争,这是中国产品远销海外的优势所在。”
展厅里,中国参展商赵允山正忙得不可开交。语言不通的他通过翻译软件耐心地向客户介绍着本公司的机油产品。“我们根据中亚国家客户需求,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方案。”招呼完客户,他对记者说,“随着工厂智能化改造,我们的产品进入中亚市场将更具优势。”
另一位中国展商李武明同样对开拓中亚市场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提升,国产燃油添加剂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出色,“相信这将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得益于欧亚铁路联通运行,从中国青岛到哈萨克斯坦的货物15天左右就能送到。货运时间的缩短为两国企业深化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来自中国青岛的参展商耿聪说。
临近中午,展厅内观众流量渐缓,李武明也寻得时机来到其他展台,找熟识的同行交流参展经验。聊到此次参展的中企数量,他笑道,“更多同行走出国门,对彼此是鞭策更是激励。大家携手‘出海’,让中亚看到中国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才更有价值。”(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百岁台胞落叶归根长眠武汉黄陂故里
- 长沙将开通飞往泰国、越南等四条国际航线
- 中国首次将流动儿童群体纳入国家关爱保护范围
- 马克龙电视直播访谈阐述法国近期内外政策
-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进驻大运河杭钢公园 明年正式启用
- 民盟盟员任火炬手:从业19年为农户“点亮”田间微光
- 自动驾驶如何实现一路平安
- 山西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畅通“走出去”“引进来”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 千年“花儿”如何才能长盛不衰?
- 中国驻光州总领事顾景奇吊唁领区失事客机遇难者
- 微短剧《正定龙胆亮银枪》正定开机 以戏曲艺术展河北魅力
- 宁波天一阁对话意大利马拉特斯塔图书馆 解锁“云上藏书楼”
- 新“隐形”聚合物成药物输送载体
- 第十四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举行
- 中法合拍系列纪实影像作品在京发布
- “风起国潮”征文大赛启动
- 董明珠:格力研发经费不设上限 累计申请专利11万件
- 日本新冠应对方针改为由个人判断是否戴口罩
- 拼多多陈磊:继续重仓农业农研,坚定投入长期价值
- 热门推荐
-
- 一艘关联以色列商船在阿拉伯海遭无人机袭击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机器学习领域 两位AI先驱获奖“并不令人意外”
- 大风+沙尘+雨雪+降温!冷空气出招集齐“糟心”天气 哪里降温猛?大到暴雪在哪里出现?
- 世界青少年相聚千年古镇 群雄逐鹿“最强辩手”
- 青藏集团公司2024年发送旅客和进藏列车开行数均创新高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千年古镇“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 全国16个省(区市)携农业精品品牌亮相广西南宁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年出口超10万台 看小叉车如何“换挡”升级
- 国合署:将发挥好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
- 你去医院花的钱,还不如给我
- 4国艺术品亮相“云南新博物志—向天歌”展览 呈现文化交流之美
- 在最东县城,卖鱼有了新花样
- 国家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55元、150元
- 杭州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6.7% 创历史新高
- “北溪”事件疑点指向美国 国际法专家:美方的否认和拖延不足以回应全球关切
- 商务部: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4.8%
- 2023年春节档观众满意 电影市场复苏“满堂红”
- 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启动建设
- 国内放映技术越来越“亮” 离不开技术与艺术共同推动
- 故宫恢复志愿者定时定岗讲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