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施寒微:“欧中必须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谢梦圆 李佳佳)“由于中国越来越强大,欧洲对于中国的恐惧也越来越多,但是我觉得这种恐惧是没有道理的。”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如是说。
近日,在“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施寒微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就中欧关系当中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欧洲汉学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
施寒微表示,自己更多地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积极面,“我们应当更多地认识到,中国是国际社会重要的稳定因素,这一点欧洲和美国都有待加强认知。”
“欧洲‘害怕’中国,对中国有误解,如今的中国不‘符合’欧洲人的‘设想’。”他解释说,欧洲一些人把中国视作一个整体,而不能理解中国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国家,由不同的区块构成,有其自身的内部张力,历史复杂悠久。而欧洲对中国存在误解的原因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都不像欧洲人想的那样千篇一律,“因此中西双方,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一方,必须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他们的社会也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中国观。汉学在这其中当然有所裨益,但我们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文交往。”
施寒微表示,欧洲和中国处在同一块大陆上,彼此间有许多联系,“哪怕欧中之间隔着许多国家,我们也必须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
而贸易关系、经济关系以及连通欧中的基础设施,在他眼中都可以成为欧中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条件,并成为欧亚大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良好先决条件。
“我们之间没有海洋相隔,反而有很多道路联通,欧洲也可以参与如今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很多地方也确实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我相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施寒微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西欧有兴趣加强和中国的关系,“我相信这也是双方共同的愿望,我们之间的合作潜能非常大。”(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至2050年德国或因气候变化损失2800亿至9000亿欧元
- 中国商务部:将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服务贸易
- 宁夏银川老城区“焕新” 炫美光影秀照亮新生活
- 探第一家店、看第一场秀 “尝鲜”上海尝出消费新活力
- 广西力争5年实现地籍“一张图”全覆盖
- 老街区里潮流新|古韵焕新生 杨柳青古镇打造天津文化新名片
- 延安苹果产业焕新生 成老区人民致富“金苹果”
- 哪些特质的孩子,更容易遭遇校园欺凌?
- 专家观点|如何理解和破除“信息茧房”的迷思?
- 需求回暖成本下降 轮胎企业去年业绩整体向好
- 以色列定居者闯入约旦河西岸村庄 致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 印度游乐场所火灾已致27死 起火原因或与焊接工作有关
- 广西女教师坚守乡村33载 累并快乐是最朴实的体会
- 中国知名赏雪景区龙江森工雪乡、雪村、雪谷迎初雪
- 报告:9月中国百城二套房平均房贷利率环比下降24个基点
- 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全线热滑完成
- 首次走出京津冀 第十三届恭王府“海棠雅集”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源头
- 中国绿色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券商专家反驳
- 法国继续加强安保力量应对骚乱 马克龙推迟访德
- 小龙虾也有大学问,你吃对了吗
- 热门推荐
-
- 院士专家齐聚“百年煤城”鸡西 共探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提醒在美和拟赴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 亚运里的“中秋味”:品民俗 话友谊 贺丰收
- 警惕网络世界“谍影重重” 设计师揪出论坛里的网络间谍
- 春节马泰租车量升价减
- 中新健康 | 辅助生殖造福不孕家庭 提升诊疗意识是关键
- 从偏远小山村到网红打卡地 湖南花瑶聚居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 浙江杭州提升公职律师“含金量” 为法律援助工作添能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客源地突破100个国家和地区
- 小学奥数“黑竞赛”变身寒假“研学营” 组织者接受调查
- 护肤日 专家提示小心带状疱疹及并发症
- “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他们为何不约而同发声?| 世界观
- 全球产业分工助力世界共同发展
- 以色列称将继续进攻拉法引多方担忧
- 降糖药成“减肥神药”,无需处方也能买?
- 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探索腹腔热灌注化疗 成功精准“烫杀”癌细胞
- 上海推进餐饮网点复市 现阶段实行线上、线下外卖
- 入境游持续升温 福建中秋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22%
-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设在河南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