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化学起源如何形成?国际最新实验研究破解谜团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化学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实验发现,穿过岩石裂缝的热流如火山或地热系统中的热流,能净化与生命化学起源相关的分子。这项实验研究发现,可解释生命最初的基本成分如何从复杂的化学混合物中形成。
该论文介绍,生物聚合物及其成分的形成是地球生命起源的关键时刻。不过,这些过程很难在实验室里复现。通常来说,这些复杂反应下形成的副产物数量意味着生物相关基本成分形成的数量微乎其微。学界之前尝试设计的纯化方法因为特异性而受限,无法一次性分离各种分子。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Christof B. Mast和同事合作,利用受地质启发的有极小(170-µm)裂缝的腔室,从由氨基酸、核碱基、核苷酸等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与生命起源前生命相关的50多种分子。地壳中可发现由类似裂缝构成的巨大网络,这些网络被认为在生命形成前在地球上大量存在。他们将这种混合物沿着温度梯度过滤,就能因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异实现特异性分子的分离和富集。
此次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适度的温差也足以分离和纯化多种生命起源前分子类型,包括2-氨唑和氨基酸,使其浓度分别提升10倍和3个数量级。浓度比或可通过扩大裂缝网络进一步提高,且被证明在各种温度、溶剂和pH值下都能成功。该实验条件被证明能促进两种甘氨酸分子的偶联,这是多肽合成的起点,形成起始混合物5倍的浓度促进了这一过程。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他们实验研究的这种方法的成功表明,自然形成的地热热流或在早期地球推动了这种分离过程,并为研究生命起源所需的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形成方法。(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介称20万就能买国企身份,假冒国企该当何罪?
- 俄媒:卡霍夫卡水电站事故已致5人溺亡
- 在C919上为祖国送祝福 南航开展“木棉国庆”主题航班活动
- 强对流天气致浙江多地出现冰雹
- 四川多灾种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标准正式发布
-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广受欢迎!民调显示八成德国消费者愿意购买中国纯电汽车
- 寻合作,探商机,驻巴中资机构组团走访巴西多地受欢迎
- 新加坡总统发文:对新航客机事故逝者表示哀悼
- 快评丨水火无情, 更显中美“人情”差异
- 工信部:今年上半年拦截涉诈电话14.2亿次和涉诈短信15.1亿条
-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电网低碳绿色发展的“广西路径”
- 探秘新疆打开旅游新视角
- “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艺术展在安徽合肥展出
- 再创新高!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
- 商务部:美方近日发布的《特别301报告》偏离客观实际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 侨领述震后的瓦努阿图:四层楼房变成三层
- 第二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成功举办
- 孩子“进去”后,父母竟“松了一口气”?
- 海南熊猫兄弟“五一”假期“营业” 获亲子游客热捧
- 热门推荐
-
- 在图博会,阅读湖南出版的全新答卷
- 北京新发现3亿年前足迹动物群 为华北最早四足动物化石记录
- 记者观察丨美元霸权危害经济 肯尼亚通胀严重
- 广东九江大桥防撞墩受船舶擦碰 4人失联正在搜救
- 强寒潮影响浙江 近海海域将出现超5米巨浪
- 在恢宏画卷中彰显民族审美与精神
- 白宫:美国总统拜登赦免39人、减刑近1500人
-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5深度观察十大趋势
- 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展现退役军人双创风采
- 青海民众自编社火小调 唱响家乡巨变
- 维也纳多边大使中国行:望与中国加强核技术合作
- 2024年长江口航道政务服务开放日活动在沪举行
- 中印大学校长聚首昆明共话教育合作
- 国际最新研究:超声诱导小鼠大鼠蛰眠 未来或可应用于宇宙飞行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拓扑激发巨大磁卡效应 提出一种极低温制冷新机理
- 第23批中国(云南)援乌干达医疗队出征
- 中国东北地区首趟“一单制”铁海快线班列开行
- 导演费振翔:“吃力不讨好”的事总得有人做
- (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零陵55万余亩良田绘就农业好“丰”景
- 宁夏五年来发放1.07亿元贷款助退役军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