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筛选出耐盐碱种质资源1100多份
我国筛选出耐盐碱种质资源1100多份
让白花花的盐碱地产出金灿灿的收益(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
农业农村部联合各地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耐盐碱品种的研发、试验和推广,深入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攻关和品种审定,持续强化品种示范推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盐碱地治理,让白花花的盐碱地产出金灿灿的收益,为挖掘盐碱地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农业农村部近年来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对耐盐碱作物育种进行联合攻关,取得积极进展。在种质资源方面,开展了12种农作物耐盐碱资源精准鉴定,初步挖掘优异基因143个,筛选出耐盐碱资源1100多份,推介耐盐碱优异种质资源711份。在生产急需的作物品种方面,从已审定品种中筛选鉴定出“南粳9108”“盐粳939”“航麦802”“济麦60”“中单1130”等耐盐性突出的品种。
抗病还高产
水稻装上“耐盐芯”
“看,秧苗长得直又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巨浪牧场有限公司水稻试验田现场,种植户冯涛通过中控平台实时监测4000亩稻田里秧苗的状态。
巨浪牧场黑土层薄,盐碱地块多,土壤含盐量最高可达0.5%。在专家的指导下,巨浪牧场开辟出了一片18亩的试验田,通过精心培育和管理,当年就实现了丰收,抗盐碱试验稻较常规水稻普遍增产10%左右。
通过盐碱地治理,巨浪牧场开发出高标准农田2.9万亩、水稻田5500亩,逐渐形成弱碱米种植基地。自有品牌“鹳苇”牌弱碱米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广大种植户持续增收。
江苏滩涂面积广阔,约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4,土壤盐碱含量高。种植耐盐碱水稻,配合灌溉水的合理利用及土壤改良措施,可以加快盐土的脱盐与有机质的积累,形成盐碱地快速改良和综合利用模式。
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在盐碱地改良和利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主任张亚东介绍,“南粳盐1号”由北方优质耐盐碱种质资源与江苏高产水稻品种杂交而来,在江苏射阳顺泰农场试验田进行筛选后,再送往海南南繁基地加代、繁育,历经5年培育成功。
“南粳盐1号”产量高、抗病性和耐盐性强,成为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耐盐水稻品种,在江苏、山东等地土壤含盐量为0.5%以下的盐碱地用淡水灌溉种植,亩产可以达到450公斤以上。2022年,“南粳盐1号”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粮油生产主导品种,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
截至目前,江苏已有8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4个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多个品种参加国家和省耐盐碱水稻联合体试验,“南粳盐1号”“盐田育3号”和“盐稻21号”3个耐盐水稻品种成功实现技术转让,探索出一条耐盐水稻品种培育、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科企合作新路径。
研发耐盐碱的水稻优质品种,相当于为普通水稻装上“耐盐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筛选出4个水稻耐盐碱候选基因,并利用大规模自然群体开展水稻耐盐碱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国家开设耐盐碱水稻品种试验,审定“春两优5121”等11个水稻耐盐碱品种,耐盐性均达到三级以上,为盐碱地改造和利用提供了新选择。
耐旱扎根深
盐碱地里麦花香
“麦子株齐穗满,亩产预计可达1000斤。”山东东营市金丰家庭农场的农田里,麦粒渐满,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庞增华喜不自胜。
“过去这片地是盐碱滩涂,种一茬,赔一茬。”庞增华说,因靠近渤海,受海潮影响大,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建成高标准农田后,通过暗管排碱、沟渠整理等措施,土壤盐碱含量由过去的0.3%降到0.1%。
2022年以来,农场打造百亩攻关田,开展耐盐碱小麦良种选育。“今年农场小麦试验田种植了52个麦种,目的就是对小麦品系进行抗旱耐盐碱性鉴定,目前来看,‘登海216’‘冀麦713’‘轮选49’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旱耐盐碱特性。”庞增华说,治理土地与良种选育双管齐下,种植户在白花花的盐碱地里看到了金灿灿的收益。
金丰家庭农场的发展折射出近年来我国耐盐碱小麦科技创新取得的进步。目前,我国有700余份新品系和52个新品种正在开展小麦耐盐碱鉴定,其中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航麦802”因其根系发达、扎根更深,展现出良好的丰产潜力。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介绍,“航麦802”耐盐性达到一级,在中度盐碱地亩产超450公斤。
要让耐盐碱品种走出实验室,进入田间地头,才能惠及千家万户。
“我承包的3000多亩地采用了耐盐碱小麦品种,结合深耕、秸秆还田等技术,去年每亩增收了100多斤。”河北邯郸市永年区东杨庄种粮大户王鹏飞说。永年区积极推广耐盐碱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100万亩次,一般亩产400—450公斤,较当地普通品种亩增100—150公斤,让更多农户受益。永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侯万彬介绍,永年区争取到中央资金972万元,治理轻、中度盐碱和次生盐渍化耕地5.84万亩。
据了解,国家首批审定通过的4个耐盐碱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超30万亩,山东省级审定品种“济麦60”去年推广超11万亩,助力盐碱地变成高产田。
皮实施肥少
大豆品种现“新秀”
“‘中吉602’皮实、好管理,不用施大肥,亩产200多公斤。”吉林乾安县种植户李利说。
“中吉602”是吉林省主推的大豆品种,今年播种面积达30万亩,因其同时具备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耐密、氮高效的优良特性,成为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中西部中度盐碱地大豆生产的“新秀”,有力推动了高油大豆提单产、扩面积进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023年10月,在吉林通榆县边昭镇哈拉道村的盐碱地示范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了高油高产耐盐碱大豆品种“中吉602”的实收测产活动。经测算,“中吉602”在该盐碱地块亩产达306.18公斤。
不仅如此,2021年至2023年,“中吉602”在多个地区亩产超300公斤,高产性突出特性进一步得到验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吉林等地均开始进行该品种的示范种植,继续挖掘高产潜力,利用优良特性,力求增加种植收益。
据介绍,我国坚持开展大豆耐盐资源筛选与重要基因挖掘研究、耐盐碱品种选育和相关品种的推广工作,目前已鉴定出一批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在河北曹妃甸和山东东营的盐碱地,科技工作者对300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了耐盐碱筛选,获得高度耐盐种质15份;在新疆图木舒克市的盐碱地,鉴定大豆种质资源500份,筛选出高度耐盐种质33份,为培育耐盐碱品种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6日 07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欧盟突击检查中国企业在欧办公室 商务部回应
- 抹掉60年烟尘 恢复乾隆年间风貌 迈进琼华岛畔漪澜堂
- 首届“中国杯”组合盆栽大赛圆满结束
- 最糟糕的天气已经过去,顺风顺水迎新春!
- 北京建设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推动中医药融入全球卫生体系
- 海口至莫斯科航线开通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中巴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走深走实
- 南方“尔滨”争夺冰雪游市场 “独家定制”拓文旅赛道
- 荷兰编舞家“邂逅”北京 与中国舞者合作包容性舞蹈展演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湛江加快建设“红树林之城” 保护区总面积超2万公顷
- 外贸成绩单彰显经济活力
- 从制造到“智造”,广交会“老朋友”有了新气象
- 辛选开启“818电商节” 单场销量超1000万单
- 市场供给宽松 小龙虾价格下跌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今年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
- 数据看中国 多方齐发力助推经济稳中有进
- 西藏定日地震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 新疆吉木萨尔县非遗年货集市受民众欢迎
- 台湾大学生赴疆交流 感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 民调:多数美国民众预计2025年美国会出现政治冲突和经济困
- 热门推荐
-
- 外汇局:5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8112亿元
- 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启幕
- 耄耋“宁波帮”回乡寻根:“阿拉”是宁波樟村人
- 焦点访谈丨失控的直播打赏
- 安徽省文博系统春节期间将展出130多个展览
- 浙江余姚服务区蝶变焕新 开启亚运赛时服务模式
- 云南普洱警方破获特大运输毒品案 缴冰毒片剂25万粒
- 做优“绿色经济” 江西南昌发展苗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强降水来袭 辽宁转移1434人避险
- 青藏联网工程扩容 输送电容量将翻倍
- 江西会昌:农歌会搭建百姓舞台 农文旅深融助力乡村振兴
- 飞虫为何扑灯?国际最新研究称灯光或会破坏昆虫准确定位能力
- 最高温度可达42℃!专家解读河南此轮高温成因
- 作家山峰“乡恋三部曲”推出《长顺如意 十二背后》展示贵州特色之美
- 清明祭扫高峰将至 北京交管部门全力做好交通保障工作
- 特写:天山脚下的“浙建红” 续写新时代“山海情”
- 河南这项活动累计征集项目1047个 投资需求达1.3万亿元
- 中国首台出口智利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
- 柏人城遗址“白人”刀币印证赵国与多国存在金属贸易
- 中国舞龙闪耀亮相南非开普敦嘉年华